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正氣不足,孩子容易感冒

正氣不足,孩子容易感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有沒有覺得自家的孩子特別容易感冒,你有沒有觀察過孩子是否是正氣不足呢?正氣不足都有哪些表現呢?

按照現代醫學來講,感冒就是感冒病毒侵襲了我們的身體而引起的病症。病毒(古代的中醫不知道感冒病毒爲何物,卻明白它是外來的入侵者,就把它劃入“外邪”這個概念裏)一般是從鼻黏膜開始侵入,如同中醫溫病理論裏講的“從口鼻而入”。

感冒病毒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裏有,我們的鼻腔黏膜裏也有,但爲什麼有些人不會感染上?因爲他們身體裏的正氣(身體的防禦系統)把它擋住了,不讓它往身體裏躥,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道理。而一旦正氣變弱了,外邪就會從口鼻大舉侵入,往體內進軍、駐紮。按現代醫學的說法,就造成了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中醫管這情況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那麼我們身體防禦系統的“部隊”——正氣是靠什麼來運行的呢?答案是:經絡!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比大腦聰明,一般情況下,身體本能地知道有多少病毒(外邪)聚積在我們的周圍。比如有100個“外敵”在鼻腔處伺機侵入,身體就會及時預警,從經絡運送120個士兵到前線來抵抗外邪。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隨時調整經絡的狀態,加快速度將“部隊”運送過來。可體質弱的人調整能力差,遇到這種情況,經絡立刻就開始阻滯了,只運送過來30名“戰士”。敵強我弱,無力抵擋那100個“敵人”,最終導致了“敵人”的長驅直入。所以正氣不足的人,一旦氣溫突然降低,身體很容易被外邪侵犯。而中醫管這種因寒冷導致的外邪入侵,叫“寒邪”來襲。

除了溫度降低的原因,導致感冒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外界溼氣增大,中醫稱這種感冒的罪魁禍首是“溼邪”。還有,秋天天氣乾燥,人體內的津液蒸發較多,中醫認爲此時是“燥邪”爲患。

中醫認爲,任何導致經絡不通暢的因素,都會引發外邪長驅直入。在影響經絡通暢的各種因素裏面,“溫度降低”佔了大多數。古代醫聖張仲景寫的中醫經典《傷寒論》裏只取一個“寒”字,就揭示了這一點。

正氣不足,孩子容易感冒

中西醫治感冒的思路

很多人說中醫理論比較玄妙。有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問我:“中醫說的寒邪、風邪都是些什麼東西啊?能檢測出來嗎?寒、風都在體內的哪兒啊?”

這裏,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中醫是怎麼認識外界邪氣——病毒的。

一般西醫認爲人體患病有兩個因素比較重要,就是“因”和“果”,有“因”一定會導致有“果”。比如細菌引發的感染,細菌是“因”,感染就是“果”; 又比如引起感冒的外界致病因素,古人稱之爲“戾氣”“邪氣”等(也就是 現代醫學所說的感冒病毒),我們可以當做是“因”。西醫認爲,滅了感冒病毒這個“因”,人就不感冒了。

但現實情況是,感冒病毒根本無法殺光。那些著名的大製藥公司知道,花上億美元,經幾年時間研究出來的控制感冒病毒的藥,剛一生產出來,一夜之間,感冒病毒變異,藥就失效了。

其實,有“因”未必就會有“果”。比如,孩子感冒了,發燒很嚴重, 可是你發現,家裏其他人一點事兒都沒有。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在中醫裏面,講究的是“因”之後還有一個“緣”,“緣”就是致病的條件,有外部的也有體內的。只有“緣”具備了,“因”才能導致“果”。

在古代,“緣”字的本意是衣服的邊,後來指事情發生所需要憑藉的條件。我們通常所說的“緣何而起”,就是憑藉什麼而發生的意思。人們常說“緣門而入”,意思是順着門這條渠道進入,但很少說“因門而入”;我們可以說“緣木求魚”,意思是順着樹木往上爬去找魚,但是很少說“因木求魚”。由此可見,“因”和“緣”是兩回事兒。

中醫認爲,外界的“邪氣”(也就是西醫所講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是“因”,造成“邪氣”入侵的條件就是“緣”,它可能是患者自己的正氣不足,也可能是外界氣候的變化。比如,天氣突然變寒冷了,或者外界的溼氣突然加重了,這都是“緣”。有了這個“緣”,“邪氣”才能侵入到我們的體內。

要對付“因”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因爲“因”(比如說病毒)會產生千奇百怪的變化。文獻記載,古代每次瘟疫病情的表現都不相同。所以中醫雖然也講究消除“因”,但是更加重視清除這個“緣”。儘管疾病變化多端,但我們不管它,只要清除它進入人體所需要憑藉的條件,也就清除這個 “緣”了。

古人非常重視“緣”,重視到什麼程度呢?乾脆把“緣”當做邪氣,把 “因”、“緣”放在一起稱爲“外邪”,作爲主要祛除對象。

古人所說的外感六淫,即風、寒、暑、溼、燥、火,其實都是“緣”, 是致病的條件,所以他們直接把這些都標示爲邪氣。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人講究“體用同源”,所以一聽說寒邪、風邪,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這也是中醫調理感冒的時候,爲什麼要在方子裏面加入散寒、祛溼、清熱的藥的原因,其中絕大多數是在祛除“緣”這 個致病因素。

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調理

一般有經驗的中醫,在給患者看病的時候,會問:“你發病的時候,發生過什麼奇怪的事嗎?當時的天氣如何?”

其實,這都是在找當時發病的原因。我一直跟很多人講這個理念,真正能幫到孩子的人永遠是父母,醫生不可能時時刻刻守着你的孩子,判斷病情很多時候也是根據你所講的。孩子感冒了,你手忙腳亂地把他送到醫院,一般不會主動跟醫生講“我幾個小時前帶孩子去登山了,孩子出了一身汗,在山頂又吹了一陣大風,下來孩子就不舒服了”這些話的,可如果醫生不知道發病原因,那麼他診斷起來也會不夠全面。

所以說,孩子的病史只有父母最清楚。

你一想病史就回憶起來了:孩子爬香山爬到了山頂,出汗了,當時山上風又大,孩子突然感到身上一陣發冷,就那麼一會兒的事,接下來開始打噴嚏了。到這個時候,實際上孩子已經受寒了。

明朝的大名醫繆希雍在給一個孩子看病時,發現這孩子發燒。繆希雍根據症狀判斷這個孩子身體裏有瘀血,於是就問周圍的人:“這個孩子曾經跌傷過嗎?”這就是在找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判斷。可是當時所有的人都說沒有跌傷,於是繆希雍就讓患者家屬仔細想,一定要找到具體的病因。最後,一個送柴人看到他們家的狀態,就問發生什麼事兒了,得知原委後,突然想起來了,說曾經見到這個孩子“攀竹爲戲,梢折墜地”—就是爬竹子玩,結果竹子梢斷了,孩子掉到了地上。繆希雍一丈量這個高度,跌下來足以造成瘀血,這纔開了化瘀的方子,孩子很快痊癒了。

所以說,找到疾病發生的原因是多麼的重要,但很多人忽略了這個細節。有時人上火了,遇到什麼事想不開,自己心裏最清楚,但很可能跟誰都不說,甚至跟醫生也不講,結果就變成了醫生診病基本上靠猜想。

孩子生病了,最瞭解孩子病情的首先一定是父母自己,而絕不是醫生, 找到孩子的症狀和病因,小的毛病自己調理,處理不了向醫生求助。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身體安然無恙。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