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如果你能好好說話,孩子會讓你見證奇蹟

如果你能好好說話,孩子會讓你見證奇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個月家裏發生了一件事,一直壓在我心底。表姐的女兒,也就是我的侄女,自從上了初中就像變了個人,暴躁,孤僻,厭世,在上個月“徹底失控”:撞門,甚至想跳樓自殺。

如果你能好好說話,孩子會讓你見證奇蹟

上個月家裏發生了一件事,一直壓在我心底。

表姐的女兒,也就是我的侄女,自從上了初中就像變了個人,暴躁,孤僻,厭世,在上個月“徹底失控”:撞門,甚至想跳樓自殺。

老天,這怎麼得了!

表姐被嚇得六神無主。

好說歹說,才把侄女帶到醫院看心理醫生。檢查結果讓我們所有人都後怕——中度抑鬱。我也被嚇到了:“不會吧,爲什麼?”

後來,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孩子心底有個結:

媽媽總說‘生下你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

多簡短的一句話啊,卻像一把尖刀直刺心臟。

侄女出事後我才真正體會到:

原來,父母毫不經意說的一句話,真的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你不該穿這件T恤的,還嫌你胳膊不夠粗?”

從此以後,我做什麼事都要依附別人的眼光。

“我上輩子究竟造什麼孽,生了個你這樣的兒子!”

從此以後,我變得自卑和膽小。

“你簡直一無是處!”

這句話過後,我可能真的一無是處了。

“你就是個廢物!”

所以,後來我做什麼事都沒有了信心。

“幸好你長得漂亮,孩子,或許能有點用……”

媽媽,這句話我寧願你沒說。

“早知如此,真不該要孩子。”

這會讓我一生感覺缺愛,缺乏安全感。

“說到底,你終究還是比不上你哥的一絲一毫。”

哪怕我已年邁,想起這句話依然害怕得發抖。

這些刺耳的話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心理學家華生做過一個經典實驗:關於一個11個月大小男孩的恐懼實驗。當男孩靠近喜歡的大白鼠和小白兔時,華生在後面猛地敲擊金屬棒子,久而久之,男孩形成了恐懼。當再看到大白鼠和小白兔時,即使後面沒人敲擊,他也會怕得發抖。甚至男孩成年後看到毛絨玩具,都十分恐懼。

後來,華生又做了“去恐懼”實驗,但怎樣都無法成功。

你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當你重重地在紙上畫上一筆後,再想不留痕跡地擦去,哪有那麼容易。更何況,語言暴力就是一把無形尖刀,

遭受過的人都知道,被刺傷的心,一生都會流血。

“你不丟人,我還嫌丟人呢!

你看看人家孩子怎麼做的,你怎麼做的!”

“就沒見過你這麼笨的,白癡都比你強!”

“說你貪玩嘛!看一科科考這點分,乾脆就不要養你。”

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隨口而出的這些話,會把孩子推向萬劫不復之地——

據調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一部《語言暴力的傷害》的短片,讓人看得心驚。

幾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爸媽在我12歲時離婚了,我媽每天罵我,經常讓我去死。我爸媽天天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

“從來都沒誇過我,罵我最多的就是豬腦子,豬腦子,豬腦子。”

“他們總是說我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我強。”他們總是對我說:“你怎麼不去死!”

多熟悉的暴力語言啊,一句一句,刺傷着孩子的心靈,精神虐待比身體虐待更讓人痛苦!

“被不停羞辱、否定、諷刺、挖苦、蔑視的孩子,內心都有一個血窟窿,盛放着破敗不堪的靈魂,脅迫他們用偏激的方式發泄創傷和屈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可以傷人,也可以渡人。

最近看了一則泰國短片,讓我深受感動。

一對母女在菜市場賣菜,

小女孩看到隔壁攤販的豆芽賣得很好,

於是問媽媽:“爲什麼她們的豆芽賣得那麼好?”

媽媽:“因爲這裏只有他們一家賣豆芽。”

小女孩:“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種來賣?”

對於經濟拮据的她們來說,

要挪錢買豆芽種子似乎不太可能,

但媽媽卻微笑着跟女兒說:“我們試試。”

於是她們開始了嘗試。

第一次,豆芽蔫了,女兒有點失望地看着媽媽,媽媽說:“沒關係,我們再試試。”

第二次,她們按照書本操作,給豆芽遮陽,女兒問:“這次我們會成功嗎?”母親還是笑着說:“我們試試。”

最後種出來的豆芽還是不夠飽滿。可她們沒有放棄,雖然存摺上沒有多少錢,媽媽決定陪女兒再嘗試一次。

第三次,她們撿了一些礦泉水瓶給豆芽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結果豆芽長得很好。

這位媽媽沒什麼文化,但她非常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有好奇心,她不是罵孩子無知:這都不知道!而是陪孩子一次次嘗試,即使經歷失敗,也鼓勵孩子:我們再試試。

這則短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小女孩最後成爲博士,在瑞典做研究。

你看,一句鼓勵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爲賞識教育能夠產生“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來到一所小學,他從一至六年級各選3個班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之後,羅森塔爾列了一份“最有發展前途”的名單交給老師,並再三叮嚀,雖然這些孩子發展潛力大,但務必要保密。

事實上,這些孩子並不是特意挑出,而是隨機抽取。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有了很大進步,且性格開朗,自信心強。

而奇蹟出現的祕訣很簡單:

老師給予了他們更多暗示和鼓勵。

所以羅森塔爾說:“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爲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

一個有口吃的孩子自卑極了,而他的母親對他說:“孩子,這是因爲你的嘴巴無法跟上你聰明的腦袋之故。”這個孩子長大後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

一個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歡上了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親堅持對她說:“你很優秀,真的。”這個女孩就是乒乓球國手鄧亞萍。

當一位父親無奈地把全社區最壞的男孩介紹給孩子繼母時,這位繼母卻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泄熱忱的地方的男孩。”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創造了“28項黃金法則”的卡耐基。

看到這裏,不少人可能會感慨:“我也知道該好好對孩子說話,可我就是做不到。”

我想說,你不必過分苛責自己,因爲很有可能,你曾經也是受害者。

哲學家洛克曾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而後,他生存的環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境是什麼樣,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你的父母曾經怎樣教育你,你如今便會怎樣教育你的孩子,“孩子潛意識裏追隨自己的父母。”

怎麼辦,難道就毫無辦法了嗎?

心理學上有個“安慰劑效應”——暗示能帶來改變現實的力量。

當情緒上來,忍不住給孩子施加語言暴力時,你可以暗示自己:“我現在很生氣,我需要冷靜一下。”

情緒降溫後,再和孩子好好說話。

對於每個遭受過或施加過語言暴力的朋友,我把里爾克的這首詩分享與你:

你如果,

緩緩把手舉起來,

舉到頂,

再突然張開五指,

那恭喜你,

你剛剛給自己放了個煙花。

將所有的壞情緒都化作煙花,如何。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