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吳軍:爲什麼我告訴女兒要儘可能上好大學?

吳軍:爲什麼我告訴女兒要儘可能上好大學?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軍於2002年加入谷歌,是當前谷歌中、日、韓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後回到谷歌負責計算機問答項目。2014年,作爲創始合夥人創立豐元創投。

吳軍:爲什麼我告訴女兒要儘可能上好大學?

吳軍於2002年加入谷歌,是當前谷歌中、日、韓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後回到谷歌負責計算機問答項目。2014年,作爲創始合夥人創立豐元創投。

著有《見識》《智能時代》《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謎》《大學之路》等多部暢銷書,並多次獲得包括文津圖書獎、中國好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在內的國家級圖書大獎。

分享吳軍給正上大學和高中的女兒們的家書,家書中對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遇到的有效學習、處理人際關係、理解並取得財富等具體問題,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學問題,給出了誠懇的建議

教育改變命運

夢馨問我:“姐姐上了好大學,是不是將來就會有好工作、好生活。”我說:“不是的,她以後還要努力一輩子。”夢馨又問:“既然以後可以努力一輩子,爲什麼要接受好的教育?不是有很多人退學創業成功了嗎?”這封信是對這些問題的解答。

夢馨:

你問我爲什麼我總說“所上大學的好壞,對人的影響遠比想象的要小”,但是又說“人需要努力學習,並且接受好的教育”。這不是矛盾的嗎?另外,爲什麼有一些著名的創始人連學業都沒完成,這是否意味着學位其實沒那麼重要。

你的問題很好,問到了接受教育的必要性的問題。如果我們承認接受教育的必要性,那麼總是要儘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雖然接受好的教育和上好大學是相關的,但是兩者並不能畫等號。上好大學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法,甚至是捷徑,但不是目的。一個人上了好大學並不等於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教育的範圍很廣,並非僅僅是在學校裏上課。

關於教育的必要性,我們不妨從三個層面來看一看。

第一,“教育改變命運”這種說法是怎樣變成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共識的。

你在學校裏會有這樣一個感受,似乎亞裔家庭比其他族裔的家庭更重視教育。這是當下的一個事實,但是在歷史上,歐美國家的人曾經比亞洲國家的人更重視教育。在亞洲,過去教育是爲了通過考試當官,而不是爲了培養生存技能和個人素養。但是,在歐洲,大家很早就意識到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幫助。在16世紀,愛德華六世開始在英國興辦免費教育,任何交不起學費的貧家子弟都可以到“官辦”的學校讀書。大科學家牛頓就是靠這種免費的公立教育完成了中學學業,進入劍橋大學的。但是這種教育依然不普及,因爲很多貧家子弟要先設法工作養活自己,沒有時間接受教育。於是,到了伊麗莎白一世的時候,她開始規範學徒制度,由國家出錢幫助貧家子弟學習謀生技能。後來,一些教育家在英國和美國創辦了很多“星期日學校”,給貧家子弟普及基礎教育。很快人們就發現受沒受過教育,將來一輩子的命運常常相差很遠。今天,很多人說美國的社會分層,下層人想進入上層很困難,這其實是教育不足造成的。事實上,下層人並不比上層人笨,如果給予他們足夠的機會,並且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日後的表現和其他人就不會有多大差別。

到了普魯士崛起時,德國的教育家威廉·馮·洪堡設計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大衆的教育體系,主要強調技能教育。幾十年後,德意志地區就從歐洲落後的地區變成了強大的德國。美國早期的教育家吉爾曼和艾略特,還要到歐洲取經。亞洲家長在20世紀之後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因爲在歷史上,亞洲的教育並不普及,大部分人無法從事體面的職業。當亞洲人發現教育程度和水平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影響很大時,重視教育才成爲一種風氣。

之前,我們在收音機裏聽到關於KIPP(知識就是力量計劃)的介紹,這是一個幫助底層家庭孩子接受教育的計劃,它讓來自底層家庭、加入這個計劃的孩子一早就到學校讀書,做完作業之後很晚才能回家。這實際上把他們和周圍不好的環境隔離開了,這些孩子將來上大學的比例和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上大學的比例差不多,並且只需要一代人就可以擺脫貧困。

你在學校有一些同學的家長和我們一樣來自中國,但和我們略微不一樣的是,那些家長來自中國的農村,相對貧窮,而他們的父母更爲貧窮,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只是勉強能夠讀寫。但是那些家長的父母非常有見識,知道要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於是你同學的爸爸、媽媽才得以從很小的鄉村來到美國,並且事業有成。這些人在一代人的時間裏,完成了美國很多低收入家庭幾代人都沒有完成的事情,這多虧了教育。你的那些同學學習都很認真,成績也很好,他們的哥哥、姐姐大多考上美國最好的大學,因爲家長也把教育的重要性傳遞給了他們。你的那些同學,很多人的家裏已經不缺錢了,但是他們依然有主動學習的動力,這說明認識到教育的益處是動力的來源。

今天你如果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成爲專業人士,都需要足夠多的訓練,僅靠聰明早已經不夠。最基礎的訓練就是學校教育,這些教育,不僅包括學習課程,也包括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合作。今天要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合作。這方面的訓練,就是從你在學校裏與同學一起做課題開始,比如參加辦校報,或者幫助老師輔導低年級的同學。

順便和你說一句,我的一些朋友到肯尼亞考察,他們說那裏的孩子很窮,如果家裏條件允許,家長依然會送孩子到3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讀中學。可見即使在看似靠力氣生存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育也是成爲專業人士的必經之路。

第二,如果一個人不愁溫飽,甚至家裏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那麼教育對他們是否還有必要?不僅有,而且更重要。

中國有一個詞,叫作“土豪”,是指那些發了財,但是舉止不是很體面的人。舉止不體面的主要原因是接受的教育不夠多,讀的書不夠多。這類人我接觸了很多,其實他們在獲得財富之後很快會分成兩類。一類人花時間接受教育,當然是成人教育,於是他們的事業不斷髮展。另一類人依然停留在很低的教育水平上,有了錢後除了糟蹋,想不出能做什麼更有意義的事。當然,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在糟蹋,否則也不會幹那些事。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吳曉波調查了早期在股市上發了大財的幾十個人,發現除了一兩個之外,其他人的結局無一例外都很慘,有的破產了,有的進了監獄,有的被仇人殺了,或者正在被追殺。這些人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敢於冒險,並且在大家還不敢冒險時通過冒險賺到了錢;第二,受教育水平都不高,絕大部分人僅僅中學畢業,個別的甚至中學都沒畢業。因此,他們在有了錢之後,沒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難有見識,而沒有見識,做事情就會事倍功半。

兩年前,中國一個在股市上賺了很多錢的人向我求教,讓我解惑。據他說,他在2000年左右時,自己手裏的錢不知道比當時的馬雲多幾百倍。2005年,阿里巴巴獲得雅虎10億美元融資的時候,他依然比馬雲富有,但是今天他可能連馬雲資產的1%都不到。他自己很努力,但是財富似乎並不會隨着努力增加,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後來,通過和他交談,我發現他主要的問題是接受的教育太少,對於今天發展得很快的科技一點兒也看不懂,因此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周圍人趕超自己。中國在過去的20多年中,互聯網大約以每年20%的速度複合增長,比經濟增長快得多。你學過幾何級數,知道1.2自己相乘20多次有多大。這個人如果懂得這一點,參與到互聯網大潮中,哪怕只獲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今天不僅積累的財富可觀,而且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比現在不知道大多少。今天,他只能頂住股市的那點兒波動,今天賺了,明天賠了,20多年下來,是在原地踏步,頂多是線性增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