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面對愛撒潑鬧騰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長都是氣不打一處來的,那麼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呢?一起來看看吧!

前天中午去吃飯,坐在我旁邊的,是兩位跟我年紀相仿的女人。

30來歲的兩個女人聚會,一般來講,不出三句話,總會聊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一位媽媽說,“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聽話!只要一出門,動不動就哭啊鬧的,也不知道是怎麼了!”

另一位媽媽說,“我正好跟你相反,我家孩子是人來瘋,只有他一個人在家還好,只要來個其他孩子,那個撒潑打滾啊,把我的臉都丟盡了!”

“唉,這孩子到底是怎麼了?不會以後也都這性格了吧!不行,得掰回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兩位媽媽的聊天,卻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3年前,暖暖剛2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我帶暖暖去朋友家看她剛滿月的寶寶。一開始暖暖還很聽話,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就自己靠在沙發上玩我帶的Jellycat兔子。聊了一會,我們便一起去臥室看她剛滿月的小寶寶。

好久沒有抱到這麼小的嬰兒了,剛滿月的小寶寶,還粉嫩嫩的,睜着一雙大眼睛看着我,軟軟糯糯,還散發着一陣奶香。朋友把寶寶抱到我手裏,我連忙接過來抱在懷裏喜歡個沒完。好像又回到了暖暖剛出生的時候。

本來一旁自己玩的暖暖,看見我抱着小寶寶,連忙丟下手中的兔子,跑過來拉我的胳膊,“媽媽你過來!你快過來!”

我的胳膊被她猛的一拉,差點把人家寶寶抱滑手。我有點生氣地問暖暖:“你要媽媽過去幹嘛啊?”暖暖也不回答,只是越來越大勁的拉着我,大聲的說“你就過來嘛!”說完,眼淚一掉,還哇的哭了起來。

眼看着我的胳膊已經拖不住小寶寶的脖子,朋友趕緊把孩子接了回去,“算了沒事,孩子給我抱吧!你去看看暖暖怎麼了。”

那時候我還沒寫公衆號,也沒看這麼多關於兒童心理教育的書,但好歹我也開了個微博天天分享暖暖的日常,也有了一兩萬粉絲。結果暖暖當場在別人面前無理取鬧,我突然有種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的挫敗感。

我強壓住怒火,跟她講道理:“暖暖,你已經長大了。媽媽在跟阿姨談事情,你這樣鬧騰非常不好!媽媽生氣了。”但暖暖根本就不聽,哭得更加大聲了。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第2張

暖暖大聲一哭,剛滿月的小寶寶也跟着大哭了起來。整個房間裏頓時充滿了一大一小兩個孩子的哭聲。暖暖不僅哭,還因爲身體在激烈的掙扎中,將我的手機也摔在了地板上,整個屏幕,支離破碎。

我終於喪失了耐心,衝她喊道:“別哭了!你這樣大聲哭鬧,還把小寶寶也嚇哭了。非常不禮貌!還把媽媽手機也摔碎了!趕緊給媽媽道歉!”

也許是我的大聲嚇到了她,她終於停下了哭,改爲了抽泣。一邊抽泣,還一邊喃喃的問:“對不起,媽媽……你不喜歡我了嗎……”

那晚回到家,我一直睡不着。當我情緒迴歸平靜,看着沉睡中的暖暖,心痛後悔不已。我抱着她,吻着她的額頭說,“對不起,媽媽今天不該兇你。媽媽最喜歡的就是暖暖了,媽媽再也不這樣兇你了。”暖暖翻了個身,抱着我的胳膊喃喃的回了一句:“我也喜歡媽媽……”

忽然有點想流淚。

我知道,暖暖看似是撒潑打滾不講道理,但其實她是看到我抱了其他的小寶寶,內心產生了隱隱的不安全感,所以也想要通過拉媽媽、叫媽媽的這些形式,來吸引我對她的關注,以證實媽媽對自己的愛,以此來而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第3張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那個時候如果我如果多在情緒上順應她一下,而不是抱怨和責罵,暖暖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反應。

這就像,我們和另一半相處時,對方道理越對,我們卻越不想理對方一個道理。

因爲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我們想要的並不是硬邦邦冷冰冰的道理,而是對方的接納、理解和包容,這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是如此。

並且,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不像我們成人想得那麼簡單,他們也有細膩的情感,也會隨着事態的發展,產生很多複雜的情緒。但他們能力有限,不能對事情進行理性分析,從而做出合適的反應,他們只能暴露自己最本來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自覺的在孩子不聽話時跟他講道理。但隨着暖暖越長越大,我越來越發現,很多時候,相對於苦口婆心的道理,一個溫柔的擁抱更容易被孩子接納。

我絕非說孩子犯渾時可以不講道理,任由他們隨意發展。孩子“不講理”的時候,的確需要家長去“講理”,但,講理需要技巧。因爲,只有當孩子內心的委屈和不滿,都被我們的接納和疼愛給消散了,才能真正聽進我們的“道理”。

爲什麼孩子愛撒潑鬧騰?可能他想告訴你這件事 第4張

孩子撒潑打滾不講道理,這些看上去不可理喻的行爲,其實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冰山下才是孩子行爲背後的真正動機。要想看懂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改正孩子的行爲,就需挖掘孩子行爲背後的情緒,只有理解了孩子背後的情緒,才能更多地瞭解孩子的行爲。

換一句話說,只有當我們積極瞭解了孩子行爲的內在情感體驗,才能探究出孩子行爲背後的心理需求。

也許當我們讀懂了孩子背後的心理需求,就會發現,那些頑皮、不講道理、不聽話的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就只是爲了尋求我們的關注。

這不僅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更是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忽略時,會因缺乏安全感而通過撒潑打滾不講道理,甚至是採取攻擊性行爲來吸引我們的注意。

在這個看似不講道理的後背,我們不知道,甚至是忘卻了,在幼小的孩子的世界裏,父母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我們的目光和關注,就如同光一樣,照射在孩子的身體,讓他感受到溫暖和被愛;而當我們沒有看到和關注到孩子,看不到他們的背後需求時,孩子就如同走進黑暗的迷室之中,恐懼無助而害怕。

孩子在向我們求愛,而我們卻認爲孩子是在撒潑打滾不講道理。有時候,我們費盡心力教孩子道理,而孩子卻拼盡全力在求愛。

是的,愛,哪有那麼多道理可言。

真正的愛,就是包容和接納。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