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把新生兒雙腿綁上」的習俗。老人說,這是爲了防止孩子出現“羅圈腿”。但這種綁腿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在我國部分地區,有「把新生兒雙腿綁上」的習俗。老人說,這是爲了防止孩子出現“羅圈腿”。但這種綁腿的方式真的管用嗎?如果發現自己孩子的腿有點彎,是不是就說明孩子有“羅圈腿”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羅圈腿,也稱 O型腿,在醫學上叫做“膝內翻”。

診斷是否是O型腿,有一個標準:即兩條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如果兩腳能併攏,而膝關節不能併攏,即稱作O型腿。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一、O型腿除了不美觀,還有哪些危害?

在這個看腿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一些愛美的女士來說,腿部畸形確實十分影響形象和氣質。除了看起來不美觀,O型腿還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

正常情況下,膝關節上下關節面之間的壓力是比較均勻的,但當出現O型腿時,膝關節就會出現內翻畸形,上半身的重量會集中壓在膝關節內側的一個點上,醫學術語叫做“膝關節的力線發生改變”。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關節表面軟骨磨損,發生關節炎。而軟骨的持續磨損,又會進一步加重O型腿,造成惡性循環。

O型腿的患者,年輕時一般不會出現什麼症狀,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加,軟骨不斷損傷,就會逐漸出現疼痛加重、關節活動困難等問題。因爲關節軟骨損傷具有“不可逆性”,損傷之後軟骨很難再生,所以及早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

二、O型腿是如何形成的?

O型腿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膝關節外側副韌帶鬆弛、骨軟骨發育不良等原因都可導致寶寶出現O型腿。佝僂病患兒長到1歲左右,學習站立和走路時,因腿部難以負荷身體的重量,也會導致下肢朝外側彎曲從而形成O型腿。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第2張

三、如何判斷O型腿到了哪種程度?

正常人的腿都不是筆直的,小腿的骨頭都有一點生理性的弧度,這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只要我們在放鬆站立時,兩腳併攏,兩個膝關節能併攏,就屬於正常狀態;如果不能併攏,那就屬於O型腿。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標準判斷O型腿的程度:

第一個標準叫做常態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併攏,雙腿和膝關節放鬆時,兩膝關節內側的縫隙大小。

另外一個叫做主動膝距,指的是站立時兩腳併攏,腿部和膝關節向內用力併攏,雙膝關節內側縫隙的大小。

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爲1度、2度、3度、4度:

1度:常態膝距在3釐米以下,主動膝距爲0的,屬於1度。

2度:常態膝距在3釐米以下,主動膝距大於0的,屬於2度。

3度:常態膝距在3-5釐米之間的,屬於3度。

4度:常態膝距大於5釐米的,屬於4度。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第3張

四、發現寶寶是O型腿,該怎麼辦?

因爲0-4歲孩子的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定型,所以家長髮現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點O型腿,也不要大驚小怪。因爲在臨牀上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長大一點,雙腿慢慢都會變得正常,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更不需要用 “綁腿、裹腿”等方式來矯正。

因爲這種做法基本是沒有效果的,而且綁腿還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的過度內收,對下肢產生危害,對於髖臼發育不是很好的孩子,“綁腿”還可能造成髖關節的脫位或者半脫位。

至於爲啥綁腿不能起到治療O型腿的效果,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爲O型腿是骨頭畸形,而骨頭在受到足夠大外力時,一般會發生斷裂,而不會彎曲。就算是小力度、長久的“潛移默化”的施力,也不會讓它變形。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O型腿,也不要寄希望於用綁腿這種方式來改善。

寶寶是不是「O型腿」?看這個標準就知道啦! 第4張

正確的治療方式是,在孩子1歲左右,注意維生素D和鈣的補充,不宜過早讓寶寶學走路; 2到4歲時,注意讓寶寶保持正確坐姿和蹲姿,避免過度矯正;4歲以後可以帶矯形支具,穿矯形鞋治療;7歲左右,如果O型腿比較嚴重,可以考慮做骨骺阻滯手術。

如果已經成年,那就可以通過截骨矯形手術來進行矯正治療,手術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內固定,一種是外固定。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採用截骨矯形的方式來進行治療,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來確定具體治療方式。

因此,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腿型有些奇怪,千萬不要使用“綁腿”“裹腿”等方式進行校正,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纔是最正確的做法。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