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我發現:孩子發燒後不長個,長心眼!還特別嬌氣!中招的請舉手~

我發現:孩子發燒後不長個,長心眼!還特別嬌氣!中招的請舉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同事家的寶寶又發燒了,她回來跟我們感慨:這寶寶一生病、發燒,自己是又着急又心疼,全家都對寶寶百般呵護。可這燒退了,病好了,孩子變得可嬌氣了!

前兩天,同事家的寶寶又發燒了,她回來跟我們感慨:這寶寶一生病、發燒,自己是又着急又心疼,全家都對寶寶百般呵護。可這燒退了,病好了,孩子變得可嬌氣了!明明拍拍就能睡偏要你抱着哄,明明能自己拿杯子喝水偏要你喂,這不吃那不吃挑剔得很,你剛想發飆,他就說自己又難受了,完,心又軟了……這可怎麼破?

對新手媽媽來說,寶寶發燒是天大的事,你會很焦慮。無形中對寶寶過度呵護,寵愛變溺愛,平時不做的事做了,平時不答應的要求答應了!其實,寶寶發燒只是病的症狀,只要找到病因,按着正確的步驟護理,就可以輕鬆搞定!

一、先把體溫量準確!

水銀體溫計準確,但很容易打碎,造成汞中毒,所以不推薦使用;

額溫槍準確率太低,不適合家庭使用;

耳溫槍是通過紅外線素射在鼓膜上來測量體溫的,寶寶的耳道結構和耳屎都可能會影響測量的溫度。而且使用起來需要配合一定技巧,只是伸進耳道測量也不一定準確。

張奶奶推薦:電子體溫計

◆ 很多部位都可以使用:電子體溫計腋下、口腔、肛門都可以使用

◆ 安全又快速:幾十秒就可以測量出準確體溫,圓頭設計也很安全

我發現:孩子發燒後不長個,長心眼!還特別嬌氣!中招的請舉手~

不同部位的溫度判定

腋下:當寶寶腋下溫度超過37℃時,可判定發燒

口腔:口腔溫度達到37.5℃,說明寶寶發燒了

肛門:當肛門測量溫度超過38℃時,也是發燒了

二、最好的物理降溫方法!

當確定寶寶發燒了,不要先急着吃藥、去醫院,首先要做的就是物理降溫!

張奶奶推薦物理降溫的好方法!

1、開窗通風:通過開窗促進空氣流通,來降低室內溫度,有利於寶寶降溫,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2、減少衣物:適當減少寶寶的衣物,也可以幫助寶寶降溫,但不要與開窗同時進行!

3、多喝水:寶寶在發燒過程中,新陳代謝非常旺盛,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引起電解質失調。同時,避免因爲體溫過高、出汗過多造成的脫水。

4、排便降溫 :寶寶發燒時,寶媽們應該讓寶寶多喝水,保證寶寶的正常排便,也利於降溫!

建議使用的方法

1、溫水擦身或洗澡: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方式,有專家認爲,通過溫水擦拭或是洗澡,可能會引起寶寶不適,所以不建議使用。

但如果寶寶並沒有感到不適,水溫控制在37℃,洗完馬上抱出來擦乾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數都不建議洗澡。

2、冰敷:寶寶在持續高溫的狀態,突然接觸到冰涼的東西,血管會立即收縮,就無法散熱。

3、酒精擦浴:是絕對不可以的!寶寶的皮膚非常薄、通透性高,酒精很容易通過皮膚滲入血液,引起酒精中毒。

4、退熱貼:我們說過很多次了,退熱貼其實沒有退熱效果,只能作爲寶媽們的安慰劑。

三、頻繁吃退燒藥會有副作用嗎?

很多新手媽媽在後臺留言:寶寶反覆高燒時,我們該如何給寶寶吃退燒藥呢?會有副作用嗎?哪些藥是千萬不能給寶寶吃的呢?

首先說說寶寶能吃的退燒藥

只有

布洛芬和對乙酰胺基酚

布洛芬可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對乙酰氨基酚是3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以使用,對於小寶寶來說它們都是安全的退燒藥。不但退燒效果好,還可以緩解疼痛,改善寶寶的舒適度

對乙酰氨基酚

服用量:每次每公斤15毫克

喂藥間隔:6小時

布洛芬

服用量:每次每公斤10毫克

喂藥間隔:6~8小時,一天不超過4次

什麼時候才需要服用退燒藥

一般寶寶低燒,我們通常採取物理降溫,像上面推薦的開窗通風、多喝水,但只能作爲退燒的輔助手段。當體溫超過38.5℃就需要服用退燒藥。

退燒藥、感冒藥混吃很危險

有些寶寶是因爲感冒引起的發燒,寶媽很可能在喂寶寶吃了退燒藥後,又餵了感冒藥。但很多複合型的感冒藥中,已經添加了一定量的對乙酰氨基酚或是布洛芬成分,這就很容易造成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過量,這是非常危險的!

? 對乙酰氨基酚服用過量,會對寶寶的肝臟造成傷害

? 布洛芬服用過量,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傷害

叮囑寶媽們:藥物進入寶寶血液中要達到一定濃度,纔可以發揮作用。所以寶寶發燒時,不要急!單純服用一種藥物(不建議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並配合物理降溫,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張奶奶提示:

如果你家的複合型感冒藥,名字中有“酚”的,裏面往往就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千萬別要和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一起給寶寶服用了。

我發現:孩子發燒後不長個,長心眼!還特別嬌氣!中招的請舉手~ 第2張

寶寶的每一次發燒

都能使寶寶的免疫力有所提高

當TA克服了這次發燒

身體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

這就是“獲得性免疫”的過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