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送應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應氏二首其一賞析

送應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應氏二首其一賞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送應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這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曹植隨曹操西征馬超,路過洛陽時送別應瑒、應璩兄弟所作的組詩中的第一首,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送應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sòng yīng shì èr shǒu qí yī

送應氏二首其一

兩漢-曹植

bù dēng běi máng bǎn,yáo wàng luò yáng shān。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luò yáng hé jì mò,gōng shì jǐn shāo fén。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yuán qiáng jiē dùn pǐ,jīng jí shàng cān tiān。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bú jiàn jiù qí lǎo,dàn dǔ xīn shào nián。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cè zú wú xíng jìng,huāng chóu bù fù tián。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yóu zǐ jiǔ bù guī,bù shí mò yǔ qiān。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zhōng yě hé xiāo tiáo,qiān lǐ wú rén yān。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niàn wǒ píng cháng jū,qì jié bù néng yán。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翻譯: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遠遠望見洛陽四周羣山。

洛陽城顯得多麼的寂寞,昔日的宮室全都被燒焚。

隨處可見的是殘垣斷壁,荊棘高高彷彿上與天齊。

再也尋不見舊時的老人,看到的盡是些小夥少年。

踏足地面覓不出條路徑,荒蕪了的土地誰來耕田!

遊子已經多年沒有歸來,再也認不得交錯的陌阡。

原野是何等的蕭條,千里地見不到人煙。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傷心哽咽竟無片語只言。

送應氏二首(其一)曹植拼音 送應氏二首其一賞析

註釋:

①北邙:山名,在洛陽東北。阪(bǎn),同“阪”,山坡。

②宮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把洛陽的宗廟宮室全部焚燬。

③頓:塌壞。擗(pǐ“匹”音):分裂。

④參天,上高至天。荊棘參天,形容十分荒涼。

⑤耆(qí):六十歲以上的人。耆老,猶言德高之老年人

⑥疇:田畝。田:動詞,耕種。

⑦念我句:這句是代久不歸的遊子(即應氏)設詞,應氏曾居家於洛陽。平常居,一作“平生親”。

賞析:

這首詩寫洛陽遭董卓之亂後的殘破景象。

一二句寫信步登上北亡囂山,洛陽周圍的羣山便會歷歷在目。這二句既交待了詩人綜觀洛陽的立足點,又爲下面描寫洛陽的荒涼景象,選取了適宜的角度。接着,詩人寫遠望中的洛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派蕭條、淒涼的只有一座被焚燒後的寂寞荒城景象。讀到這裏,讀者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當年董卓焚燒洛陽時的情景。這裏,詩人用"何寂寞"引起下文,爲後面具體描繪洛陽的殘破景象作了必要的鋪墊。接下來描寫了被焚燒後的洛陽的景象,由此表達了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多麼沉重的災難。再後續詩人又繼續爲我們描繪色郊外所見到的田園荒蕪情景。以上幾句,詩人寫遙望中所見及在洛陽所見的情景,在點上進行了必要的渲染,極形象地說明了戰亂給社會和人民所帶來的沉重災難。然而,詩人沒有就此止筆,而是把視線從點上向面上擴展開來,從洛陽移到整個遼闊的平原,"中原何蕭條,千里無人煙。"這兩句,在全詩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念我···”兩句是詩人代應瑒而言。面對災難深重的現實,對於人民的苦難和人生的漂泊不定,應瑒想到即將離開洛陽,其中的不能言三字表達了詩人憎惡戰亂,同情人民的思想情懷。

詩中從城市的破壞、田園的荒廢、人民的死亡,詳盡地描繪出戰亂之後洛陽和中原廣大地區殘破蕭條的景象,反映了"千里無人煙"淒涼、悲楚的社會現實,是那個時代社會動亂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形象反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