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運河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運河文化的手抄報

【運河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運河文化的手抄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中國運河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爲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爲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爲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隋王朝在天下統一後即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其動機已超越了服務軍事行動的目的,因爲此時天下已統一。隋開運河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爲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隋開運河不僅僅有經濟方面的動機,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閥世族大發展的時期,他們的力量相當強大。隋統一後,他們仍依恃其強大的勢力,企圖與中央政權抗衡。這一尖銳矛盾在江南地區一直存在,使隋政權面臨嚴重威脅,隋統治者要實施對南方的有效統治,貫通南北運河勢在必行。同時,北部邊境少數民族政權對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軍隊駐紮邊境,這些軍隊僅靠屯田是不夠的,必須依靠江淮和中原糧餉供應。路途遙遠,開鑿運河纔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隋以後的歷朝歷代,至清朝後期,無論是大一統時期政權,還是分裂時期的政權,都注重運河的疏鑿與完善,其動機無外乎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充分利用運河漕運。以運河爲基礎,建立龐大而複雜的漕運體系,將各地的物資源源不斷的輸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華大地統治者主要手段之一。運河的修復改道,其緣由亦是現實中運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權的都城位置變化。至元代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明、清兩代京杭大運河成爲南北水運幹線。運河是由統治者主導開鑿整修而成,統治者們集合龐大的人力、物力開鑿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漕運。運河是爲了實實在在的漕運目的而生的,漕運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維持王朝的生命延續。由於海運的海盜、風浪等問題難以解決,在漕運史上運河水運是主要首選方案。開鑿運河是一件名符其實的功在當代、利在萬秋的偉舉,對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時隔不久就能顯現,給王朝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歷朝歷代有見識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運河的修造。

【運河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運河文化的手抄報

手抄報二:運河的先秦歷史

運河的開鑿始於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爲發展和外界的交往,在所控制的區域內開鑿運河,溝通自然水系。

公元前486年泰伯奔吳帶人開鑿伯瀆港即邗溝江南段(即古運河無錫段),又稱古吳水,爲古運河重要的組成部分。歷經2500年曆史,至今還在通航,比京杭大運河早了1000多年,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運河。古運河還造就無錫著名的四大碼頭———米市、布碼頭、銀錢碼頭、絲繭碼頭,至今留下工業遺產30多處,是國內工業遺產最多的地區之一。古運河還積澱了無錫獨有的吳地民情民俗,有錫劇、吳歌、江南絲竹等民間藝術,以及惠山泥人、紙馬、錫繡等民間工藝,還有河燈、廟會節場、提燈會等民間民俗。併產生了一批典型的江南傳統歷史街坊,如三裏橋旁的接官亭弄、人民橋堍的日暉巷、南門吊橋下的陶沙巷等。

江漢運河,又稱揚水、子胥瀆,楚莊王(前613~前591)時,激沮水作渠,引江水循入古漢水支流揚水,東北流至今湖北潛江西北注入漢水,溝通江漢。楚靈王(前540~前529)時,又自章華臺(今湖北監利北)開瀆北通揚水以利漕運。楚昭王(前515~前489)時,伍子胥率吳師伐楚,疏浚此運道以入,故稱“子胥瀆”。巢肥運河,公元前613年楚莊王即位後,任用鄙人出身的孫叔敖爲令尹,因晉楚爭霸戰爭以及北上會盟“問鼎中原”的需要,而開鑿的荊漢運河和巢肥運河應當是見於《史記》、《水經注》等書記載的中國最早的運河,荊江運河把發源於荊山流入長江的沮水,與發源於郢都附近流入漢水的揚水連接起來。巢肥運河把淮河的支流肥水,與流入巢湖,經濡須水入長江的施水連接起來。

古江南河,吳國在闔閭、夫差時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區陸續開鑿的運河之一。水出吳都平門(今江蘇蘇州北門),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過梅亭(今江蘇無錫東南梅村)、入楊湖(今江蘇常州、無錫之間)、出漁浦(今江蘇江陰利港)、入長江而抵廣陵(今江蘇揚州蜀崗)。吳都以南,於今海寧境內開“百尺瀆”會古錢塘江,以運送糧秣。古江南河和百尺瀆,系江南運河的前身。

邗溝,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王夫差築邗城(古廣陵),並於側近開溝,引江水北出武廣(今邵伯湖)、陸陽(今江蘇高郵南)兩湖之間,下注樊樑湖(今高郵湖),東北流至博芝、射陽兩湖(今江蘇寶應東),再西北至今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糧道。這條運河利用當時江、淮之間的瀉湖加以聯綴而成,運道曲遠,是今裏運河的前身。

菏水,又名深溝。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於今山東定陶東北開深溝引菏澤水東南流,入於泗水,因其水源來自菏澤,故稱菏水。其故道相當今山東西南成武、金鄉北之萬福河。菏水的開鑿使原來互不相通的江、淮、河、濟四瀆得以貫通,成爲中原地區東西往來的主要航道。

鴻溝,魏惠王九年(前361),自今河南原陽縣北開大溝引黃河水南流入圃田澤(今河南鄭州、中牟之間),又自圃田澤引水至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北,繞城趨南,經通許、太康,注入沙水,再南至陳(今河南淮陽)東南入淮河支流潁水。鴻溝的開鑿聯結了河、濟、濮、泗、菏、瞧、潁、汝、渦等數條河道,形成黃淮平原以人工運河爲幹流,以自然河流爲分支的水運交通網。鴻溝水系的形成是先秦運河草創時期的總結。

先秦的運河大多借助當時平原地區自然河流、湖泊分佈較密,便於人工開鑿連通的有利條件,其工程雖未臻完善,卻對後世運河的發展影響深遠。

【運河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運河文化的手抄報 第2張


手抄報三:運河賦

巨龍裂地,氣衝蒼穹;玉帶飄舞,脈暢國中。盤活萬里黃土,滋潤千載文明。縱橫江河,貫通上下炎黃;冠絕宇內,流澤南北風情。循岸徐行,麥秀青青;古今相望,百感盈胸。正道邪道,人間大別;依民利民,運河乃興。

遙想遠古,思接既往。夫政之通行,多借水之通航。故有吳震江淮,邗溝濫觴;隋戀瓊花,頤指蒼茫。暴政橫行,難填北宸欲壑;驕奢延綿,盡斂東南脂膏。寒鴉數點,空繞兩岸之巍峨;蔽空千帆,赫然繁華之琳琅。至於蒙族問鼎,劍犁交融;河道取直,濤石激盪。其後黃泛頻繁,朝夕更轍;淤堵重重,巨槳不航。至若日月流轉,運輸變革;陸空呼嘯,水路漸荒。

時至今日,川嶽靖安,海不揚波,民豐物阜。乃斥巨資,疏污泥,拓河牀,勤維護。遂有兩岸錦繡,千里蔥鬱。蒹葭蒼蒼,蘭芷菁菁,鱸鯉相濡,不分江湖。鶯飛草綠,風清日暖;瀾輕龜閒,車停足駐。時有仙禽出沒,農夫高歌;舟楫搖曳,兒童戲舞。上下一色,碧空伴澄瀾相通;左右千般,玉柳與青荇偕俱。

至於燕京雄略,高瞻遠謀。天然水管,運河樞紐。乃有長江之水,自揚州而上,越黃河不休。活水之來,無論春秋。想夫頤和園內,盪漾遊人醉;八達嶺上,沛然雲雨稠。自茲晏然,美不勝收。蓋斯河雖無以往之繁華,猶滋養北國之風流。茲如慈母之大愛,源源而不盡;又似老父之無私,默默無始由。

噫!政通八方,水至益親。今借河道,南北調和;萬世不改,以民爲本。民意無大小,所慮宜深慎。隋亡斯河,不知載舟覆舟;唐興其波,自是惟政惟人。

詩曰:浩浩大河,揚揚其波。源興龍舟,人亡奈何。後世仰賴,利好頗多。融匯炎黃,通活脈絡。系關千古,歲月蹉跎。堤柳煙水,踏浪慨歌。而今政通,長龍騰躍。但願民安,無復有作。

【運河手抄報圖片大全】關於運河文化的手抄報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