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白色污染手抄報圖片

白色污染手抄報圖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白色污染基本介紹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是對廢塑料污染環境現象的一種形象稱謂。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包裝袋、農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製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爲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難於降解處理,給生態環境和景觀造成的污染。

概念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指城鄉垃圾中或散落各處,隨時可見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廢棄物對於環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裝、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盤以及電器充填發泡填塞物、塑料飲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質的作用。

白色污染

塑料不易降解,影響環境的美觀,所含成分有潛在危害,因塑料用做包裝材料多爲白色,所以叫白色污染。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製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根據聚合條件不同,可得到相對分子量從一萬到幾百萬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帶白色的顆粒或粉末,半透明狀,無毒無味,化學穩定性好,能耐酸鹼腐蝕。商業上將聚乙烯分爲低、中、高密度。一般用於包裝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劑的低密度(0、92g/cm-0、93g/cm)。相對分子量在9萬-20萬之間。聚丙烯主鏈有一個甲基側鏈。如果甲基全部分佈在一側稱爲等規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規則地分佈在主鏈兩側,稱爲間規聚丙烯;如果甲基無規則地分佈在主鏈上,稱無規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體,無味無毒,密度(0、90g/cm-0、91g/cm),機械強度比聚乙烯高,耐熱性好。三種聚丙烯中,以等規聚丙烯產量最大。採用三氯化鈦—氯二乙基鋁爲催化劑,在加氫飽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規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對分子質量5萬-12萬,聚氯乙烯通過遊離基加成聚合反應生成高聚物,屬熱塑性樹脂。無定型白色粉末,無固定熔點,密度爲(1、35g/cm-1、45g/cm),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熔於環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劑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約20萬。無色無味透明樹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澤,易燃,密度爲(1、05g/cm-1、07g/cm)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

白色污染手抄報圖片

手抄報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伴隨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生活正向便利化、衛生化發展。爲了順應這種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飯盒、塑料袋、筷子、水杯等開始頻繁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包裝材料的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這些包裝材料在使用後往往被隨手丟棄,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環境危害,成爲極大的環境問題。

由於廢舊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稱之爲"白色污染"。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所以“白色污染”日益嚴重。1995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丟棄。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爲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爲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爲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產生量約爲19萬噸。丟棄在環境中的廢舊包裝塑料,不僅影響市容和自然景觀,產生"視覺污染",而且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還會造成潛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增塑劑和添加劑的滲出會導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燒會產生有害氣體,污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等等。我國每年用於白色污染的治理經費大約1850萬左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

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色,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

第一,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二,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條來說:

第一、侵佔土地過多。塑料類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時間也很長,一般可達200——400年,有的可達500年。

第二、污染空氣。塑料、紙屑和粉塵隨風飛揚。

第三、污染水體。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飯盒,水面上方樹枝上掛着的塑料袋、麪包紙等,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如果動物誤食了白色垃圾會傷及健康,甚至會因其在消化道中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

第四、火災隱患。白色垃圾幾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過程中會產生甲烷等可燃氣,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災事故不斷髮生,時常造成重大損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爲有害生物的巢穴,它們能爲老鼠、鳥類及蚊蠅提供食物、棲息和繁殖的場所,而其中的殘留物也常常是傳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其次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第七、因爲體積大,所以填埋之處會滋生細菌,污染地下水。

白色污染手抄報圖片 第2張


手抄報三:白色污染防治政策

行政方面

1、加強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佈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2、強制回收利用。

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複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技術方面

1、採取以紙代塑

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我國也有以甘蔗稈、稻草爲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2、採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裏,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3 從法律上進行規定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4限塑令與政府管理

隨着時間的推移,自2007年12月31日“限塑令”頒佈至今已有兩年多了,僅僅從大型超級市場執行方面來看其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但“限塑令”對於我國廣大的農村市場來說卻顯得那麼的遙遠而步履維艱。“限塑令”的限制範圍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僅對於商品包裝材料方面所使用的塑料製品來說,其限制範圍還不是很嚴格的,或者說還未出臺其他的限制條例。

塑料製品對大自然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而這種影響絕對不是短期的,而是關係到人類今後長時期生存的問題。塑料製品的合理開發利用,應當從長遠的角度和綜合的因素着手,制定塑料製品的實際應用標準。

塑料製品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化學材料,在土壤中的自然分解時間大約要在100年以上或者更長,這只是實驗室的數據。各國對塑料垃圾的處理採取的是分類回收和掩埋的方法。回收還是比較可行的,但掩埋是絕對不可行的。雖然在生活中的部分塑料製品回收起來是非常艱鉅的,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是應當禁止生活垃圾使用填埋方式處理。否則,長此以往,就會對自然界造成災難性破壞。

白色污染手抄報圖片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