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育兒寶典 > 【憂鬱】孩子憂鬱心理的原因 如何讓孩子走出憂鬱

【憂鬱】孩子憂鬱心理的原因 如何讓孩子走出憂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憂鬱】孩子憂鬱心理的原因 如何讓孩子走出憂鬱

孩子憂鬱心理的原因

孩子的情緒早在出生後即可從表情來判斷,例如哭、笑,隨着幼兒逐漸成熟,情緒的分化和種類也愈來愈多。比如:頭痛、肚子痛、吃不下東西、睡眠過多或不足。行爲上也可能會出現無理哭鬧、破壞東西、悶不吭聲、無精打采、退縮、緊黏家長、疑神疑鬼、憂心忡忡、不活潑、不愛玩耍、不合羣、不聽話、不快樂,甚至還會有想自殺的念頭。

導致孩子這種憂鬱心理的原因有:

1、家庭因素

殘缺的家庭結構和不良的家庭氛圍會誘發兒童抑鬱,父母離婚、喪亡或與孩子長期分離都會給孩子纖弱的心靈造成壓力,而家庭氣氛不和諧,比如家長經常爭吵、互不理睬,旁觀的孩子往往受到難以平復的心理傷害。

2、心理因素

有的孩子嬌生慣養,被過度寵愛,缺乏抗壓受挫的能力;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敢與人交往;有的孩子自私暴躁,唯我獨尊,聽不得批評,這樣,出現不利情況或負面評價時,他們就容易消沉抑鬱。

3、經歷因素

經歷過重大生活變故的孩子,特別容易產生抑鬱症狀,因爲孩子身心發育尚不完全,還不具備應對重大變故的心理調節能力,曾經的強烈刺激,對於他們來說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4、環境因素

成年人處在一個充滿敵意或蔑視的環境下,都難免情緒惡劣,更何況孩子,如果他們從社會環境中感應到的總是厭煩、不滿、忽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抑鬱心態。

5、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成員中有抑鬱症患者或自殺史,也可能導致孩子患上抑鬱症。

孩子憂鬱心理的表現和危害

學齡前孩子的憂鬱表現包括:

情緒低落、傷心流淚、夜驚多惡夢或思維遲緩、悶悶不樂、無精打采,對一些原來喜愛的事情也沒了興趣。

不願與人交流,故意迴避熟人。

幹什麼都高興不起來,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

缺乏信心,容易自卑,一點細小的過失或缺點也會帶來無盡的後悔,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樂。

還會伴有失眠、食慾不振、嘔吐、腹部不適、頭痛等,可又檢查不出疾病。

有的孩子頻繁出現和家長的對抗,認爲自己受到別人的忽視,想獨自離家,甚至出現自殘行爲。

這種心理的孩子極度依附於母親,害怕與其分離或遭到遺棄,找不到媽媽就立刻抹着眼淚到處尋找,如有不如其願時馬上煩躁不安,消極自貶的言詞常掛在嘴邊。缺乏兒童特有的歡樂童趣,時時表現出消沉的淡漠,不喜歡和他人接近。

孩子憂鬱心理的危害:

憂鬱是一種精神和心理表現,主要是情緒低落、興趣減少、悲觀、缺乏主動性,等等。我們常常認爲這些憂鬱心理只會在大人身上發生,但是孩子發生這種情況的也不少,其危害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嬰兒時期的憂鬱會使寶寶容易被激怒、哭鬧、對周圍環境沒有興趣,睡眠減少。

學齡前孩子的憂鬱會使孩子社交行爲退縮、不願上幼兒園、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食慾下降、易生病,導致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學齡期孩子的憂鬱會導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羣、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自我評價低,可產生消極意識或極端行爲,甚至有些孩子會出現攻擊和破壞行爲。

如何讓孩子走出憂鬱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孩子是無憂無慮的,不會有憂鬱。果真如此嗎?殊不知,孩子正用他們的眼睛在觀察與感受,孩子對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釋,往往出乎家長意料;事實上,因爲孩子不像家長那樣會使用語言來表示心情不好,他們只是不知如何訴說罷了,並非沒有憂鬱的心情。

父母親若是發現孩子的行爲突然改變,情緒不似從前那樣穩定,都可能是孩子正在憂鬱。這時家長們先不要發脾氣,認爲孩子是在無理取鬧要好好教訓他,這樣做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親子間的緊張衝突,更糟的是,問題不但沒消除,孩子的焦慮反而會節節升高。

兒童專家表示,憂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憂鬱症,且性格違常、品行不良,也會造成日後身心的痛苦,而從小開始的EQ教育,或許可以預防往後的心理障礙。憂鬱的孩子如何走出陰霾呢?

1、快樂玩具抒發情緒。孩子有時會藉由玩玩具,或扮家家來抒發情緒,但有時則需要靠家長的協助。家長們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認識並標示它,例如生氣、害怕、難過、挫折。家長用語言來表示關注,幫助孩子將其憂鬱的心情說出來。說出來的好處是在於讓孩子認識並標示情緒,而不是用生悶氣或不良行爲來發泄。孩子若覺得被瞭解,無形中不安的情緒將被釋放出來,也能逐漸轉移心中積壓的不舒服。

2、有趣活動走出憂鬱。家長可以提供兩個孩子可以接受的活動選擇,讓孩子走出憂鬱困境。例如: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標示情緒),因爲車子被弟弟拿去玩(指出原因),弟弟玩5分鐘之後再換你玩(接納感);這樣做,即使孩子在受挫後,仍可進行其他的活動,而不是僵在那裏。另外,家長一定要預留時間、空間給孩子做選擇,就算孩子都得不滿意,家長也不必硬逼孩子;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教孩子學會了體察情緒變化,學會了等待、輪流、忍耐、分享。好比人生一樣,不是時時完美,只要孩子盡力便是。事後家長可強調孩子做到自我控制,誇獎孩子EQ進步了,逐漸地,孩子對憂鬱的反應方式會逐漸成熟。

3、教孩子接受情緒。至於對無法改變的事實,如失去親友、生病這類較嚴重的失落與痛苦,家長不要故意去避免談它,愈不談在小孩心中的疑慮就會愈多,還可能會誤以爲是自己不好,因爲做錯事纔會發生不幸;日後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和過度消極悲觀退縮的性格。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能預料之事,父母要教孩子學習認識及接受情緒,去做情緒的主人,學會用有效的行爲來控制抒發情緒,化解心中不滿的壓力,不要讓憂鬱成爲親子關係的殺手,或變成長大後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的陰影。

日常生活中謹防孩子患憂鬱症

孩子有了憂鬱情緒後,需要父母的及時引導和糾正,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患上兒童抑鬱症,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關心孩子,幫助孩子遠離抑鬱症。

一是要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營造和諧、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盡力尋找一些能讓孩子開心起來、精神能夠振奮的事情,讓愉快的活動佔據孩子的大多數時間,讓孩子開心起來、快樂起來。父母要更多的給孩子方方面面的關心和愛護,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教導孩子學會適當的發泄,如傾訴、哭泣、寫日記等,將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切不可動輒體罰打罵,要多開導孩子,勤於溝通,尊重孩子的隱私,讓孩子生活幸福、自在、無憂無慮,讓孩子體會到家的溫暖、家的安全。

二是要努力減輕孩子的壓力。如果老師、家長髮現孩子患上了抑鬱症,要多與孩子交流,如果兒童產生抑鬱的原因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要幫助兒童及時改變環境,遠離不良環境,以緩解其心理壓力。老師和家長要全面的看待孩子,不能只盯着兒童的學習成績,一味的要求而不是更多的關心,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所犯得錯誤要冷靜分析其中的原因,併合力去幫助兒童去努力改變。要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自尊心。

三是要給孩子更多的自信。大多數抑鬱症兒童是由於其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損傷而引起的。作爲孩子的父母、學生的家長此時要做的是盡力設法幫助兒童重新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找回他們的自尊心。放低對孩子的期望,根據孩子自身的能力和興趣來培養,孩子的成績有了進步,做了好事,老師和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適當培養孩子在困境中的應對能力,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和樂觀寬容的性格。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