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藝術培養 >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小長假裏,收心靜氣,帶孩子去美術館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爲什麼說參觀美術館是對孩子有意義又有教益的活動?又如何在美術館裏啓發孩子對藝術進行積極地思考和討論呢?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作爲父母,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家門,去看世界。但是,孩子們應該怎樣認識世界?是看世界地圖?讀世界新聞或外國小說?看電視裏關於世界的報道?或走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去體驗風土民情?…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但並不僅僅僅限於此。如果你願意,這個觸手可及的世界並不在別處,它就在我們身邊,它就是被我們一再忽視遺忘的美術館。
關於美術館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美育教育所應承擔的角色和作用,著名藝術家陳丹青先生曾在他的書中做過這樣的解釋,我深以爲然。他說:

“美術館不是掛幾幅書畫,擺幾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開展覽的地方。美術館、博物館頂頂要緊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會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美術館,是一本活的大百科全書,因爲美術館的對象不僅僅是藝術家,而是所有人。”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2張
我們今天如何才能讓孩子們“始終”將自己“置身於歷史”?她們將如何看待“過去的藝術”和“異己的藝術”,並從中確認自己一生的文化品味?她們將如何定義美、欣賞美、創造美?她們將如何獲得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無目的的快樂”?在遭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境況之時,她們如何能夠在藝術和自然之美中安然自得地“生活在別處”?有的時候,看似簡單樸素的能力,往往需要我們花費一生的時間去獲得。
美術館或者博物館爲什麼是適合孩子們學習和體驗的絕佳方式,我想,其實大可歸結爲兩點。——


首先,美術館尤其適合設計孩子們的學習體驗,而這些體驗突出了有效學習的兩個基本特點。一個特點是主動學習,即研究人們參與學習體驗時的習慣;另一個特點是個人動因,即考察學習者掌控自己學習體驗的方式。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3張


主動學習即發生在人們打開思路、與眼前的信息和體驗產生互動之際。在美術館裏,在大人的指引和幫助下,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和喜好選擇遊覽時間,既可以自己閱讀牆上的文字,也可以選擇語音導覽;既可按推薦路線觀展,也可以自定參觀行程。


在這樣一個由家長和孩子共同設計的學習體驗中,很多時候,當她們就藝術作品提出自己的問題,對自己的觀點和印象進行思考,做出自己的鑑賞判斷,形成自己的解釋,尋找作品與自己的聯繫等等,這些行爲都被可以被稱爲“主動學習”。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4張
在美術館,主動學習和個人能動性也是相輔相成的。你會發現,當孩子們能夠掌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時,她們常常能找到開動腦筋、發揮才智的機會——這樣的情形在充滿了啓發性事物和體驗的環境下比比皆是。
當然,並非在美術館裏學習的每一刻都是、或者“應該”是主動的。有時“被動”學習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一個參觀者站在一幅畫前,讓精彩的畫作衝擊自己的心靈,全身心地沉浸在震撼之中,也是非常美妙的體驗。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5張



其實,當人們有機會主動思考和體會眼前的信息和體驗時,哪怕這些學習機會中偶爾穿插着被動地接受,所獲得的知識和感悟在記憶中保存的時間也會更久。這是關於認知的一個基本現實,在學校和美術館都是如此。
所以,跟孩子一起參觀美術館是一種有意義而又有教益的活動,家長總是樂於爲之。不過,踏進美術館大門之後,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從高中畢業之後(或者更早),我們其中的很多人,就可能就從沒上過一堂美術課,更別提什麼藝術鑑賞方面的專業訓練了。很多家長恐怕也不太清楚該如何像講繪本或者閒談一檔熱播電視節目那樣跟孩子談論一場展覽。

你一定想問,一旦來到美術館,如何才能好好啓發孩子對藝術進行積極地思考和討論呢?藝術家、社會學家並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擔任教職的Eve Ewing教授曾經提出了六點想法來幫助家長以藝術爲紐帶,與自己的孩子溝通交流,我讀後很有啓發。

賦予孩子們“主導權”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6張

問他們“你想看什麼?”,或者說“帶我去看看你想看的畫吧!”讓孩子在美術館自由考察一番,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你在這兒都看見什麼了?”或者“你發現什麼了?”——這是簡單而有效的開場白。

讓孩子主動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感
你可以用遊戲的形式鼓勵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東西詳詳細細描述一番。“咱們假裝(給奶奶、阿姨、朋友)打電話,給他們講講這幅畫。他們看不到畫,所以你得細細地講,什麼也別漏掉!”

讓孩子們做開放性的比較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7張

“這幅畫和我們剛纔看的那幅是不是很像?還是根本不一樣?從哪裏看出來的?它是不是讓你想到你平時見過的什麼東西?”如果是具象作品(描繪現實中的人、地點或事物),你還可以讓他們進行具體的對比,例如:“看這兩個人臉上的表情,你覺得他們這時的心情是不是一樣的?”“這些人穿的衣服像我們的衣服嗎?”“這幅畫畫的是畫家住的地方。它看起來跟我們家窗外的樣子像不像?有什麼一樣?又有哪裏不一樣?”

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感反應
“看着這幅畫有什麼感覺?畫裏的哪些地方讓你有這種感覺?”跟孩子強調,藝術並不一定總是美好的,看一幅畫時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感受(包括悲傷或憤怒)。

引導他們注意創作媒介和手法
“你覺得藝術家是怎麼把它做出來的?你覺得他們用了什麼工具?”對於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讓他們看美術館的作品標籤,上面通常介紹了藝術家的姓名、作品名稱以及創作媒介。

鼓勵孩子們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被你忽略的美術館裏,原來有這麼多育兒上的大學問 第8張


可以想象眼前本來是一張白紙,如果你就是那位畫家,你將如何如果來創作這幅畫?這種以這種“站在藝術起始源頭”的角度進行虛擬創作,久而久之絕對比孩子們走馬觀花的方式收穫更大,因爲她們已經不是在“吸收信息”,而是“直接連線到最原創的大腦”。 當孩子們學會以創造者的視野去揣摩、推敲、欣賞現有的藝術作品時,她們將會在身邊的萬事萬物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已經有信心能夠爲孩子製造一次印象深刻的藝術之旅了?引導孩子跟自己談論藝術不僅是讓他們用心體會眼前作品的好辦法,也是讓他們跟你打開心扉交流的絕好機會。小長假就帶孩子去參觀美術館吧,一邊看一邊跟孩子談談你們一起看到的美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