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拒絕高消費,多給孩子精神營養

拒絕高消費,多給孩子精神營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拒絕高消費,多給孩子精神營養
  “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在首府的各大商場裏,這幾天前來給孩子選禮物的家長們絡繹不絕,其中不乏“奢侈品”。從食品、玩具、衣服到電子產品等,應有盡有,價格從幾十、幾百甚至上千不等。家長們一邊抱怨兒童消費品越來越貴,一邊卻忍不住將其“收入囊中”。  動輒上千,兒童玩具價格很瘋狂  據瞭解,隨着物價的上漲,童裝和玩具的價格也明顯走高,高檔玩具價格更是直線攀升。記者近日來到維多利商廈兒童專區發現,這裏的芭比娃娃最低價200多元,其他小型玩具如變形金剛、小汽車等均在200元左右。大型玩具及進口玩具大多在400元左右,遙控車、飛機等在600元以上。那麼,如此高價位的玩具銷量如何呢?售貨員告訴記者:“週末是銷售旺季,很多家長帶小孩來挑選玩具,價格是貴點兒,但一般家長都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所以銷量還不錯。”在萬達廣場,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裏最貴的玩具3000多元。記者走訪多家大型商場後總結,五六百元的玩具屬普遍現象,動輒千元的玩具也不在少數。記者隨機採訪一位帶孩子來選購玩具的王先生,他告訴記者:“玩具對孩子是個消耗品,幾乎一個星期就得買個新的,有些玩具是孩子弄壞的,有些是新鮮勁兒過了不想玩了,沒辦法就得買新的。考慮到孩子的安全,還必須來大商場的正規玩具售賣店買,價格自然就貴了,但也沒辦法。現在玩具支出也是家庭的一筆預算開支呢。”王先生無奈地搖搖頭。  堪比成年人,兒童服裝、數碼用品價格令人咋舌  記者走訪幾家大型商場後發現,兒童服裝價格絕不亞於成人服裝:一件T恤衫標價好幾百元,甚至還有上千的。一條小牛仔裙三四百元,一件牛仔夾克也得三四百元。而同樣的成人衣服價格也不過如此。甚至在一家同樣經營成人服裝和兒童服裝的運動休閒服專賣店裏記者發現,同樣的衣服,兒童服裝比成人服裝平均貴幾十到一百元不等。  除去吃的、穿的,現在的孩子們與高科技產品接觸得也越來越多,小小年紀就都能玩轉智能遊戲機、手機、電子學習機、MP3、MP4等數碼產品。誠信數碼大廈經營遊戲機的吳老闆告訴記者,這裏的遊戲機都是家長帶孩子來買的,多數情況是孩子學習成績提升,家長買來做獎勵的。記者發現,吳老闆家的智能遊戲機少則三四百,多則一兩千,全都價格不菲。一家蘋果專賣店的店員告訴記者,也有小學生拉着父母來買蘋果手機的,不過這應該是家境好的孩子。除此,IPAD也有不少小學生消費者。他們打着學習的名號讓父母買下,其實主要是用來玩遊戲的。  別人有我也得有,家長成爲孩子高消費的重要動力  在一家名牌運動鞋店裏,正在陪女兒挑選運動鞋的周女士正對着女兒選好的那雙498元的運動鞋糾結:“我平時買一雙鞋也就三四百,你一個初一的孩子就穿這麼貴的鞋?”可是女兒卻不以爲然:“我們班那個××上週買那雙鞋更貴,六百多呢,我們班同學現在都穿名牌鞋了。”店員也在一旁幫腔:“是啊,現在我們家的鞋還是學生們來買得多,孩子們不光買我家的鞋,書包也挺搶手的。”周女士一想也是,看大街上孩子們穿這個牌子的真多,不給女兒買她肯定會心裏不平衡,那就買唄。記者發現,給孩子買高消費品的父母一般都抱的是這種心態。還有一種便是爲鼓勵孩子搞好學習所做的物質獎勵,小到服裝鞋帽,大到數碼產品,無所不包。很多家長把物質獎勵作爲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不是天生就會高消費,家庭溺愛是主因  據一項對城市兒童的消費調查顯示,近八成的工薪家庭中,孩子的月平均消費超過了一個成人的消費,兒童消費成爲越來越多家庭的沉重負擔。而且,一些兒童的消費已遠遠超過其所需。現實中,人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孩子真是敢花錢!”可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紅豔卻認爲:“孩子不是天生就會消費,高消費問題的主因在於對獨生子女的家族式溺愛。”陳紅豔認爲,兒童高消費現象反映出的是成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而高消費現象在這個羣體中是最普遍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們都把唯一的孩子當做寶一樣伺候着,孩子要什麼就儘量滿足。再加上家長工作都忙,平時缺少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時間,於是他們便喜歡用物質和金錢來表達自己的愛。特別是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幾個家庭共同撫養一個孩子時,老年人更會對孩子的要求來者不拒。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我要什麼他們就給我什麼”的錯誤思想,看到同學買件新衣服我要買件更好看的,看到同學拿部新手機我要買個更貴的,久而久之,助長了孩子們的攀比心理。  另外,學校、社會這兩個大環境對孩子消費觀的養成也很關鍵。一些學校學生一入學便要求學生填寫家長信息登記表,包括家長的單位、職務統統要寫清楚,之後對一些有“有本事家長”的孩子另眼相看,不能一視同仁。這種情緒在孩子們中間蔓延,導致他們拼家長、拼金錢、拼消費的怪現象,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在社會中,一些商家在廣告促銷中瞄準孩子的錢袋子。以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爲例,過去一本普通讀物只要幾塊錢,現在的商家紛紛推出精裝本,內容幾乎沒變,價格卻翻了十幾倍。由於孩子本身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較差,在這樣的浮躁的大環境中,他們極易養成高消費習慣。  勤儉教育未過時,家長學校社會多方努力缺一不可  那麼,究竟如何遏制兒童的過度消費呢?陳紅豔建議,家長學校社會形成合力,缺一不可。首先,家長不能過分滿足孩子,讓孩子有“一要求就滿足”的心理。而要使用“飢餓療法”,就是有選擇性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要求被滿足時纔會有“飽腹”的心理,而不是那種在有求必應情況下只有“吃撐了”才覺得滿足了的感覺。此外,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和正確消費觀念。其次,學校要多通過一些主題班會等活動,讓孩子自覺主動地抵制高消費,營造健康消費的氛圍,同學間不攀比,這一點上老師要以身作則,對孩子一視同仁。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另外,勤儉節約一直都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勤儉教育從未過時。社會上應該始終營造正確的輿論環境,成年人更要爲孩子們做榜樣,理性消費,杜絕浮躁。  多給孩子一些精神養分  那天在街上,後面走着的是一位年輕媽媽領着四五歲的兒子,孩子不知什麼原因哭個不停,只聽媽媽對孩子說:“兒子別哭了,你要不哭的話媽媽就給你買剛纔看的那個遙控飛機,好不好啊?”媽媽此話一出,孩子漸漸止住了哭聲,沒過一會兒就蹦蹦跳跳隨媽媽走進一家玩具店。相信有不少父母面對孩子的胡攪蠻纏時,都慣用物質誘惑這一招,且屢試不爽。  上班族平時工作忙,抽不出太多時間陪孩子,似乎總覺得欠孩子的,於是便習慣從物質上來補償孩子。殊不知,孩子是有極強模仿力的,家長就是他們的榜樣。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期,成年人如果經常採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愛,極易讓孩子從小就埋下“金錢至上”的觀念,這對一個人的發展是極爲不利的。  影視劇裏經常有這樣的橋段:富人家的孩子住在豪宅裏,身邊有保姆照顧,周圍還有數不清的玩具。可他卻並不開心,他羨慕的是窗外那對嬉戲玩鬧的父子。影視劇的素材也是來源於生活。或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物質帶給他們暫時的快樂遠不及與父母一起學習、玩耍來的更長久些。和爸爸媽媽一起逛書店、逛公園、遠足……或許這纔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  爸爸媽媽們,多陪陪孩子,多給他們一些精神養分。別再一廂情願地把你們對物質滿足的理解強加給孩子了,他們需要的真的很少。  此類品牌兒童包少則一百元左右,多則二三百,但家長很樂意給孩子們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