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動不動就問做這事有什麼用的家長請閉嘴

動不動就問做這事有什麼用的家長請閉嘴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咪蒙
最近我和閨蜜在學插畫。每次她準備走出家門,去畫室學習的時候,她媽媽都望着她的背影哀聲嘆氣,彷彿她不是去學畫畫,而是去犯罪。
她媽媽每天跟壞掉的收音機一樣重複一個質問:“你學插畫,有什麼用呢?”
閨蜜35歲,目前是全職主婦,學插畫就是因爲她喜歡。學插畫的過程中,她得到了滿足感和成就感,獲得了審美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愉悅——這些難道沒用麼?
沒用。
一個5歲玩積木的兒童,身後會有一個焦慮的家長在嘆息,玩積木有什麼用呢,不如去學認字。
一個15歲做航模的少年,身後會有一個焦慮的家長在嘆息,做航模有什麼用呢,不如學點奧數。
一個25歲玩樂隊的青年,身後會有一個焦慮的家長在嘆息,玩樂隊有什麼用呢,不如去考公務員。

動不動就問做這事有什麼用的家長請閉嘴

在中國家長看來,你做一件事,不能幫助你考上北大清華、不能賺錢、不能升職、不能找到好老公,那就是不學無術、浪費人生、誤入歧途。簡而言之,只有能產生功利價值的纔是有用,其餘都是瞎扯。
熟讀張愛玲、馬爾克斯、普魯斯特、卡爾維諾有什麼用呢?研究蟲子振翅、蒼蠅眨眼、青蛙求偶有什麼用呢?去考察原始部落怎麼吃飯、怎麼睡覺、怎麼洗臉、怎麼踩死一隻螞蟻有什麼用呢?
僅僅是因爲我喜歡,還不夠麼?僅僅是因爲我擅長,還不夠麼?僅僅是因爲滿足好奇心,還不夠麼?
首先我想說,家長們都太短視了,他們所看到的有用,是已知的,經驗主義的。根據20年前自己讀書時的價值判斷,來指導自己活在當下並且要面向未來的孩子。20年前,誰能想到,真正改變世界的,是那幫中途輟學、不務正業、成天把寶貴時間浪費在計算機上的野孩子?1992年,計算機是什麼鬼玩意啊。那時候真正牛逼的,是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的,全中國的家長都恨不得孩子能考上這類專業,將來左右國家經濟命脈,多拉風;最差也能進銀行或者在企業當個會計,多穩妥。

動不動就問做這事有什麼用的家長請閉嘴 第2張

穩定、不出錯,這就是中國家長對孩子地期望。重點是他們很強勢,你不聽就是自尋死路,他們把自己的功利價值觀強加給孩子,還以“我是爲你好”的名義。
牛頓的媽媽希望他當個農民,他卻不好好鑽研怎麼栽培西紅柿,而是研究什麼重力原理和月亮軌跡,不識相地墮落成一個科學家。作家劉瑜就說過,如果牛頓出生在中國,20歲的他,冥思苦想爲什麼蘋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空中飛並把這個困惑告訴他人時,他父母會不會一巴掌扇過去,說“你吃飽了撐的是吧,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還不趕緊討個老婆去!”?

凡事要衡量利益得失,這是個庸常的規則,你只是想成爲一個庸人,就乖乖按這個來。但所有牛逼人物都是跳出規則的,他們早就超越了功利這個簡單的層面,他們更在意自己的興趣,更執着於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更熱衷於發明新的規則,更不流於世俗,更捨得放棄。喬布斯的下屬就評價說,喬布斯就是個偏執狂,他要的只是成功,不是賺錢。
中國家長又困惑了,成功不是賺錢嗎?你看,中國家長們就這點格局。我們賺錢是要幹嘛,不就是爲了活得快樂嗎?但家長們往往把賺錢等同於快樂,甚至賺錢高於快樂。在孩子讀書期間,學習至高無上,因爲只有學得好才能賺更多錢。
深圳雲頂中學校長楊堅講了個故事,有個初三學生面臨中考,看到父母每天很辛苦地照顧他,學習中途,專程從書房走出來,給父母每人鄭重地斟了一杯茶,表達感激之情。父母對此給與了深刻的迴應——狠狠地罵了他一頓,說他腦子有病,浪費時間泡什麼茶,泡茶有什麼用,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再做一道題。父母的教育是有效的。他發誓這輩子都不給父母泡茶了。

動不動就問做這事有什麼用的家長請閉嘴 第3張

18歲之前,高考不考的事就不需要做;18歲之後,對找工作或升職無關的事,就不要做。這樣的人生,纔是政治正確的人生。
更可怕的是,中國家長這樣的洗腦往往成功了,在中國的大學裏,有多少學生,當教授給他們講人類的起源、講柏拉圖的困惑,講蚊子的愛情——他們只有一個堅定地要求:別扯淡了,學這些有什麼用呢?能不能講點對我們找工作有幫助的東西?
然後,等他們成爲家長,又會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做那些有什麼用呢,來吧,人生就是學習、找工作、賺錢,come on,baby!”
可以預見,這套功利價值觀會安然無恙地從此世襲了下去。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