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0 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0 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有很多被淘汰的舊觀念仍然在被廣泛傳播,比如哭聲免疫、延遲滿足、不哭才抱等等,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從寶寶出生就開始使用這些方法去培養寶寶的意志力,出發點是好的,但使用了這種絕對錯誤的落後觀念,反而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之前在文章《十個不靠譜的育兒傳統,個個都坑娃沒商量》裏也提到過哭聲免疫法的不靠譜,點擊下面圖片可以收看。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今天囤麻就來詳解一下三歲前的母嬰關係以及嬰兒的安全感教育,希望能扭轉一些家長的看法。

特別提一下,雖然本文講的是母嬰關係,但其實對所有照顧者都是同理,照顧孩子不是一個人的事,完美的親子關係需要全家人的努力。

美國比較心理學家哈洛(Harry Harlow)曾經做過一連串令人震撼的實驗,他將剛出生的小恆河猴與母猴隔離,單獨放在小房間中,房間內分別有一個鐵絲做成的媽媽,身上有奶瓶;一個是絨布做的媽媽,身上沒有奶瓶。結果發現除了飢餓時,小恆猴大多時間都依附在絨布媽媽的身上,假使把小恆猴放在只有鐵絲媽媽的房間時,他會嚇到不知所措……

這個研究反駁了當時極爲盛行的行爲主義,證明了嬰兒需要的東西不止是食物,他更需要安全的依附關係。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2張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爲,童年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母親作爲嬰兒的主要照顧者,母嬰關係就決定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歲之前便已奠定。大量心理學案例已經證明,母嬰關係失敗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難以言表,要通過非常艱難而長期的自我成長才能修復。

有一位西方記者在1990年時,曾寫過一篇令人難過的孤兒院報導。

二戰後的羅馬尼亞爲了急速增加勞動力,規定不準25歲以上的婦女避孕與墮胎。但在人口增加,貧窮率也跟着增加時,孩子就被大量遺棄,幾千個孩子最後被收容在國家成立的孤兒院。而後國家情況更加惡化,孤兒院內的嬰兒無人關心,死亡率大幅提高,並且出現一羣飽受創傷的孩子。

一些西方家庭開始收養這些孩子,有人就在加拿大家庭收養孩子的過程中啓動了一個研究,發現這些孤兒由於被收養年紀的不同,日後出現的行爲表現也有巨大差別:大多出生後四個月前被收養的孩子與一般孩子無顯着差別;而八個月大之後才被收養的孩子有很多出現了社會偏差行爲。

有專業人士對這個調查評價:四至八個月只是一個統計研究上的數值,不能代表每一個個案,而且這個研究因爲倫理的考量很難再被複制。但不可否認的是,若是沒有在生命初期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的確會對孩子的大腦系統造成影響,這也是孩子未來壓力的來源,將影響他們日後的行爲。

如果一個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必然會勇敢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爲了要證明給誰看,這樣的人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容易成功;

但相反的,如果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他在長大後將會過度的去尋求安全感,可能會表現爲佔有慾強,愛嫉妒,特別“粘人”,早戀,婚嫁時也會優先考慮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對象,同時也沒有冒險精神,謹小慎微,庸庸碌碌一輩子做着自己不喜歡但穩定的工作。

所以,要寶寶前一定要準備好,不但物質上要有一定基礎,情感心理上也要準備好,準備好的家庭才能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那麼,在寶寶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媽媽怎麼做纔是最好的呢?

0-3個月寶寶的狀態

嬰兒從溫暖舒適的子宮降生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離開了羊水的包圍,離開了臍帶的營養供給,被迫接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餓了不舒服了只能哭,幾乎沒有行動能力,頭大身子小四肢短,視力也不清晰明朗,不會表達也聽不懂,自己的需求多得不得了,吃喝拉撒睡都是問題……他的生存完全依賴於別人,所以會焦慮是否有人能毫不厭煩的悉心照料他幫他活下去。

媽媽要怎麼做

及時迴應寶寶的需求,無論是生理的需求還是心理的需求。任何時候都把寶寶看做第一位的,這樣才能保證他擁有絕對的安全感,讓他可以確信自己使用唯一的能力“哭”就能呼喚來照顧者,而萬能的照顧者會幫他解決掉一切問題。

對於有睡眠問題的嬰兒,需要有更系統溫和的訓練方式,而不是簡單的“讓他哭,不管他”。

另外這個時期是新媽媽最手足無措的時期,也是產後抑鬱的高發時期,如果覺得自己應付不來,一定要及時尋求家人的幫助,不僅要讓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媽媽自己的安全感也很重要。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3張

4-10個月寶寶的狀態

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會笑和喃喃自語了,還學會了自我安撫,比如吃手和擁抱毛絨玩具,並且逐漸有了行動能力,學會翻滾和爬行。這是分離準備的第一階段,終於不用再完全依賴媽媽了。

媽媽要怎麼做

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注,但儘量減少插手的時間,在孩子獨立玩耍的時候不要打擾他,跟孩子做一些藏起來再出現的遊戲,讓寶寶確信看不到不等於消失,從而可以接受媽媽的短暫離開。

如果有人幫忙帶孩子,媽媽可以偶爾出門逛個街,讓寶寶習慣媽媽短時間不在身邊的時間。

如果媽媽因爲重返職場需要更換主要照顧者,一定要提前就給寶寶適應時間,不要着急忽然更換。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4張

10-16個月寶寶的狀態

寶寶的各方面能力開始有突破性發展了,四肢爬行或者學會走路這些能力擴展了他的活動空間,大腦也發育到有了初步的認知,認識身邊的常用物品並且會說一些簡單的話,可以用行爲或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媽媽要怎麼做

斷奶大多發生在這個時段(建議有條件還是儘量親喂到2歲),這個階段很多時候媽媽比寶寶更需要親密關係,媽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勇敢的對孩子放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鍛鍊自己吃飯、自己玩、自己走路、自己哄自己睡覺,並在他尋求幫助的時候及時出現。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5張

16-24個月寶寶的狀態

即將進入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迫切的想要自己嘗試,但又希望媽媽在一旁幫助和支持自己,還不允許大人過多地參與,因爲那樣他會感到他的自主嘗試被幹涉和妨礙了。

媽媽要怎麼做

控制自己的脾氣,給孩子足夠的耐心,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不要在意一時的髒亂或者失敗。如果孩子來尋求幫助,盡力及時的去幫助他,並在他覺得夠了的時候停手,讓他自己解決。如果之前的親密和分離做得足夠好,你就會發現這時的寶寶已經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寶寶,不怕生不粘人,自己就可以玩很久。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6張

24-36個月寶寶的狀態

寶寶的身體已經發育到了相當自由的程度,能跑會跳,爬高上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喜歡探索一切新鮮的東西,尤其是被大人明令禁止不許碰的東西。開始有了初步的社交,喜歡和小朋友玩,喜歡熱鬧的地方。

媽媽要怎麼做

幫助寶寶做好分離的訓練,開始爲上幼兒園做準備。多帶寶寶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耍,確保寶寶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

0-3歲母嬰關係變化詳解,幫孩子塑造安全感和獨立人格 第7張

上面這些一切的努力,都是爲了讓孩子認識到:他想親密的時候,媽媽就可以跟他親密,想要幫助的時候,媽媽就能來幫助,而他想自己玩、做事情的時候,媽媽也允許並關注,那麼,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比較穩定的建立,看不到媽媽時不擔心失去媽媽,媽媽不在身邊,媽媽的愛還在心裏,這樣的孩子將來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很勇敢,並且在對待事物的時候會充滿愛心。

母嬰關係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一段親密關係,3歲前的記憶最終會隨着長大逐漸被忘卻,但這段時間塑造的人格和潛意識是會伴隨一生的,作爲媽媽,我們除了要關注孩子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是關注他的心理髮展,雖然伴隨着不捨,但今天的親密關係最終目的是爲了將來某一天能順利地分離。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