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一)我死去的母親一直在撫養我的孩子

我的母親在我28歲那年去世。那一年我剛結婚。

一年半之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愛麗絲。

愛麗絲是一個焦慮又敏感的孩子,總是愛哭,我必須哄她睡覺,只要我一離開,她就會醒來。然後撕心裂肺地大哭不止。

我不得不放棄工作,照顧這個一刻也離不開人的小傢伙。

愛麗絲三歲的時候,她說話還不利索,但已經會對着我和她爸爸大吼大叫——因爲各種我們不能滿足她的原因。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2張

那段時間,我和丈夫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丈夫工作時間很長,時常家裏就只有我和一個不肯安靜的孩子。我不知道怎樣讓愛麗絲安靜下來,有時候我不想理她,就把她關在臥室,任她哭吼;有時候我又覺得很內疚,會滿足她一切需求,補償我對她的冷漠。

養育孩子的辛苦和因爲孩子而不得不放棄工作的失落,讓我的心境十分差。每次丈夫回家我就會和他抱怨。有一天週末,丈夫告訴我,朋友約他去看足球,他週末不在家。我的憤怒再次爆發,我開始指責他不關心我,不關心孩子。對,這麼長時間以來,彷彿就是我一個人在撫養愛麗絲,而她父親,卻還有時間和朋友看足球。

每次丈夫告訴我,他又談成了一份合同,或者又晉升了,我表面上祝賀他,但內心卻非常酸楚——如果不是孩子,這一切也是我該得到的吧?

愛麗絲四歲的時候,我和丈夫開始分居。那時我已經換上了嚴重的抑鬱症,醫生建議我立即尋求心理治療。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3張

治療了幾次以後,諮詢師問我:你和自己母親的關係如何?

我不知道她爲什麼會問我這個問題。我說,很冷漠。

我的母親長期患有抑鬱症(這也是我們後來才知道的),她總是自己待在臥室,鬱鬱寡歡。我小的時候一直努力想要讓她注意到我,然而無論我怎麼做都沒有用。我努力做到最完美,進入最好的大學唸書,進入一流的企業工作,我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卻還是不能讓她開心。雖然,每次聽到我的好消息,她也會讚歎或者微笑,甚至以我爲榮。但是我看的出來,她的快樂只有那麼一點。很快,她又退回到自己黑暗冰冷沒有溫度的世界中。

在我所有努力都失敗以後,我和母親變得越來越疏遠。我離開了家,獨自生活。我偶爾會和父親分享我的生活,但是我幾乎從不聯繫母親。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4張

我既愛她,又恨她。

在我28歲的時候,母親死於肺癌。可能是由於她長期抽菸的緣故。

我以爲,和她的關係在我28歲的時候就徹底斷了——我開始了新的生活,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經過一年的心理諮詢我才發現,母親從未離開,她一直在我生命中,影響着我所有的關係,包括我和丈夫的關係,我和愛麗絲的關係。

我和丈夫,是一種既糾纏又疏遠的關係,我時常忽冷忽熱的表現讓他無所適從。而我的女兒愛麗絲,也不一定是天生就是個焦慮敏感的孩子,是我養育她的方式讓她沒有安全感。

我的母親,彷彿幽靈一般存在於我的生活中,指導着我每一個行爲。我極度親近愛麗絲的時候,是那個沒有得到足夠母愛的自己在渴求被溺愛;我漠然疏遠愛麗絲的時候,是那個沒有得到足夠母愛的自己在嫉妒。

那時我才明白,我的母親去世了,但她卻一直通過我,撫養着我的孩子。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5張

(二)母子關係,如何影響你所有的關係

臨牀心理學家Stephan B. Poulter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與母親的關係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有多大影響。

在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和最初撫養他的這個人建立的情感紐帶,將會成爲他一生情緒發展、溝通模式、人格發展的基礎。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沒有任何一種關係,可以像我們和母親的關係一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我們的人格和溝通模式。

這裏有一點需要注意,這裏所說的母親,是角色上的“母親”,泛指直接撫養我們的那個人。有些家庭的孩子先天缺失了母親,那麼這個角色由直接撫養他的人承擔。

當一個人成年後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時候,她/他或許會產生一些難以解釋的焦慮、壓抑、憤怒、或是羞恥感,如果能夠深入挖掘,都能挖掘出這些情緒和他們與母親的相處模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John Bowlby的依戀關係理論也認爲,一個人孩童時期與母親形成的依戀關係模式,可以預測出他成人後的關係模式。而這種模式,是母親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形成的。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6張

在嬰兒時期,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三種依戀模式:

安全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當母親在身邊的時候,他們很快樂,也有勇氣去探索周圍未知的空間。因爲他們知道,媽媽在旁邊不會有什麼危險。即便遇到危險,他們也能回到媽媽那裏尋求安撫。媽媽離開不在的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會很痛苦,一直等待着媽媽回來。但只要媽媽回來了並安撫了他們,他們會很快恢復正常,又開始愉快的玩耍,而不是一直粘着媽媽。

迴避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媽媽在不在身邊他們都無所謂,他們也不會親近媽媽。他們探索未知空間的原因,很可能是不想和媽媽親近。

焦慮型

形成這種依戀關係的孩子,他們的表現是,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正常。可一旦媽媽離開,他們就會非常痛苦。當媽媽再回到身邊時,他們就會對媽媽發脾氣。只要媽媽表現出要離開的意圖,他們就會大吵大鬧,或者纏住媽媽不放。他們對玩耍失去了興趣,所有的焦點都在媽媽身上。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7張

依戀模式若持續發酵,就會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一個安全型依戀關係人,別人和他的相處會很舒適,尤其是伴侶,因爲他們很少會對一段關係表現出焦慮,也不會對伴侶太過依賴;

一個迴避型依戀關係的人,很難與別人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即使建立了,對方也會覺得他冷漠,不會關心別人,愛對他來說是一件負擔很重的事情;

一個焦慮型的依戀關係的人則最爲糾結。這個人非常渴望別人的關注與關愛,一旦得不到,就會變得歇斯底里;但是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很害怕建立一段關係,害怕這段關係失敗或者害怕失去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們沒有辦法和伴侶保持一種適合的距離,所以給伴侶的感覺是忽冷忽熱。

依戀關係如何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目前尚存在一些未能確認的方面,但可以肯定,這種關係對一個人有着極大的影響。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關係 第8張

(三)怎樣才能創造出安全型的依戀模式?

最重要的是,迴應孩子的需求,無論生理需求還是情感需求。如果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足夠的關注,而不是置之不理;如果孩子想獨處,父母也應該給與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獨自探索身邊的世界。當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如果父母總是漠視孩子的需求,孩子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從父母那裏得到關注,他們將會輕視愛,並且認爲只能靠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一種迴避型的依戀關係。

如果父母是那種自我爲中心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者安排,有時迴應孩子需求,有時又無視孩子需求,在孩子想要獨處的時候強行剝奪孩子獨處的空間,這樣的孩子就會形成焦慮型的依戀關係。他們不知道如何與另一個人相處才能在需要的時候被關注,或者是否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擁有獨處的空間。

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你不可能總是迴應孩子的每一次哭聲,每一次需求。所幸,依戀關係模式也不是通過一兩次互動形成的,它是孩子和母親在長期互動中而形成的模式。

也許你曾經沒有做對,但永遠也不晚。關係,是在我們一生中都可以塑造的東西。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