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早期干預,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很重要!

早期干預,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很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看來,學習自我管理是早期干預的重中之重。

打個比方

就像開車一樣,孩子坐在新手司機的位置,他最需要的是學習怎麼加油,怎麼踩剎車和操控方向盤,保證自己的車不翻,而不是去跟對面的司機打招呼問候,更沒時間去學習比較不同地方的交通規則 。

雖然我很能理解家長面對孩子在發音說話問題時的着急,願意把大量的錢和精力花在學語言和智力開發上,但只要您換個立場,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

早期干預,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很重要!

孩子自己最需要學習的,往往不是那些枯燥的知識和訓練,而是怎麼操控和管理自己的身體硬件。

當孩子長大了,周圍的人能容忍孩子的發音不準(說不定5年以後科技進步能讓孩子用電子工具實現日常溝通了),能原諒孩子不會三角形的內角之和是180度,但可能沒什麼人會原諒您孩子暴躁的脾氣和肢體攻擊。

早期干預,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很重要! 第2張

一起來學習自我管理

應用行爲分析裏面有專門的方法教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基於兒童發展規律的科學育兒方法也有大量實用有效的技巧。我會在系列課程中詳細介紹。

如果您明知道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好,最好的策略是事前用心爲孩子做出主動調整。

此外

對於事前沒來得及安排,要事後及時和孩子覆盤,目標是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所改善。

最怕的是家長老師重複使用無效的方法,去應對孩子反覆出現的自我管理問題,還期望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好比是同一根鑰匙打不開鎖,卻老指望下一次能意外打開。

早期干預,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很重要! 第3張

插畫師:馬小得

限於篇幅,我這裏先介紹三個自我管理預防性策略。它們包括:

1. 激發孩子內在的自我管理動力。

讓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去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或者在情緒不好的時候能意識並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少摔跤,都是不容易的。

真的不是孩子不願意,而是能力上做不到。就算是一臺寶馬車,沒有了油也是寸步難行。

在我們的社會中,規範我們的日常行爲的主要是兩套規則:直接強化以及道德規則管理。

當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時,看得見摸得着的直接強化比起遙遠的後果要來得更直觀有效。

激發孩子自我管理的動機是要把直接強化的價值放大,以及把抽象的口頭規則變成當下有意義的強化。

例如孩子習慣亂扔衣服,您跟他說這樣做將來找不到工作,或者娶不到老婆,對他而言是意義不大的。

一定要找到他當下理解水平的溝通方式來激發他的內在動力。

有的孩子喜歡比賽,您就用輸贏的概念來引導他;有的孩子喜歡火車,您可以將收納箱做成火車形狀。要讓孩子對事情“來勁”了,才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

也許您會覺得,孩子的自我管理是理所應當的。

例如

我們認爲孩子應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40分鐘,但面對一個無聊的話題或者一個缺乏老師和孩子互動的課程,我們怎麼能指望孩子有內在動力去堅持聽講呢?

這些情況下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完全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大人的期望有問題。

2. 營造自我管理的環境氣場。

我去日本旅行的時候,常常驚歎於日本人在公共場合營造出來的自律氣場。

例如

在東京的地鐵車廂裏,乘客們都是安靜得讓人髮指,連接電話都是小聲小氣的。上電梯時儘管很窄,大家總是自律地靠邊站,把另一半路留給更匆忙的行人,街道的乾淨整潔就更是沒話可說了。

所謂的環境氣場,實際上是由外在的社交規則、禮儀、和習慣來約束自我管理的行爲。

例如

親子定時閱讀就是營造專注的氣場。

又例如

孩子有情緒問題時,大人如果能抑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出平淡的語氣,等孩子冷靜下來時,和他商量下一次如何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就爲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情緒管理氣場。

相反,如果父母間習慣了互相發脾氣,孩子的脾氣也不會好到哪。

有家長跟我分享,讀成功人士的繪本對孩子的自我管理很有幫助,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真的需要楷模和榜樣的力量,如果您的孩子有位偶像就想辦法挖掘他的優點,如果是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就更是可貴了。

當然跟孩子的溝通切記一味的說教,而是放下身段,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溝通。如果一次跟孩子溝通多個話題,那麼您最好可以提前給自己列一下溝通信息點,防止前後矛盾,育兒的基礎在於育己。

除了人的提示輔助,物理環境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幫助訓練注意力的任務清單等,這些在以前的文章已經介紹,就不多說了。

3. 直接進入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環。

我以前跑過一次42公里的全程馬拉松,最開始的訓練因爲太辛苦了也是非常掙扎,很多時候是給自己各種理由逃脫。

後來我的一位跑友給我支招,起來第一件事情就穿鞋去跑步,別磨蹭於刷牙什麼的,越是給太多時間思考就越做不成事情。慢慢的兩週過後便進入良性循環,不訓練反而渾身不舒服。

這個策略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把自我管理的事情做了。

我們知道很多人做自我管理時都會面臨很多心理掙扎,如果一味跟孩子說理只會陷入泥淖。例如讓孩子去跑步,孩子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最後黃花菜都涼了。

這個策略的核心在於直接讓孩子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讓他感受到自我管理本身帶來的好處,慢慢地進入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環。

正面管教的一個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是讓孩子學會做判斷。

對於本身自我管理不太好的小朋友,他們的舒適區恰恰是那些混亂的房間,做事情三分鐘熱度,或者習慣性的大吵大鬧。

讓每一位孩子自動從自己的舒適區走出來是不現實的,行爲改變區本身是不舒服的,但我們家長老師在瞭解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基礎上,當機立斷,堅定和保持一致地扭轉軌道,讓孩子進入良性循環。

總 結

在我看來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寶貴的一種能力,儘管孩子由於大腦發育因素而有所滯後,但並不等於就沒有辦法。通過調整環境,讓外界環境給大腦正反饋,並通過量的積累,是可以實現良性循環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