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解讀寶寶的不安情緒?

如何解讀寶寶的不安情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解讀寶寶的不安情緒?

安全依戀感建立於一歲半前

餓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從孩子一出生,養育者就會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有求必應”的狀態一直持續,就會使孩子對養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據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國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歲半前的嬰幼兒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此基礎上安全依戀感(即尋求與保持和養育者之間身體親密聯繫的傾向)纔會隨之而來。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養育者都能滿足寶寶的需要,在某些時候可能產生誤讀,譬如寶寶因爲餓而哭鬧,養育者卻以爲他要拉尿,這就會使寶寶產生一些不信任感。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兒童發育行爲中心主任鄒小兵說,“需求”和“滿足”之間存在小小分歧其實是恰當的,過於周到的照顧對寶寶反倒沒有好處。但若分歧較大,譬如少女媽媽不懂得照顧寶寶,或者因爲身心疲憊、壓力大而無心顧及,又或者對寶寶的態度一會親熱一會冷淡,都會導致寶寶產生不安全感,具體表現爲喜歡啼哭、不敢探索、語言及行動進步緩慢、看到陌生人緊張等。 撫養困難的寶寶更易不安

鄒小兵主任說,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養育者都很疼愛孩子,能夠很早就和寶寶建立起基本信任和安全依戀的良好關係,但這並不表示二者之間可以完全畫上等號。“有些父母跟我說,明明對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寶寶還是很難帶,動不動就哭,不知道爲什麼。其實,每個寶寶的個性特徵、氣質都不相同,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能否吻合,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響。”

分辨寶寶的氣質要從飲食、動作、睡眠、排泄以及寶寶與父母的互動幾個方面來看,主要分爲三種類型:一是容易撫養型,寶寶生活規律,適應和學習能力較強;二是撫養困難型,寶寶生活規律差,反應較遲鈍,愁眉苦臉的時候多;三是發動緩慢型,寶寶性子不急不躁,做什麼事情都比別人慢半拍。鄒小兵說,無論是什麼樣的個性氣質,對寶寶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認識它,而單純看作寶寶撒嬌任性,不給予適當的配合,就很容易導致寶寶的不安甚至母嬰關係的紊亂,給孩子今後的成長髮育埋下隱患。“所以,在建立一個基本規範的基礎上,父母應該多調整自己的行爲去適應寶寶,而不是想當然地讓寶寶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長。”

應對不安:陪伴,但不驕縱

那麼,是不是當寶寶啼哭、不願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時,父母就應該表現順從的態度呢?鄒小兵主任認爲,對嬰幼兒不安全感的表達和單純的撒嬌耍賴還是要區分對待。

“首先要強調的是,從出生到一歲半內,寶寶是需要父母或養育者陪伴的,這種陪伴應該是讓寶寶一直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即使會和父母耍賴,一般也不要求作嚴格的糾正。”但是,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寶寶在正常時期獨立性的培養。“除非是寶寶生病了,打針吃藥讓他們產生強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護撫慰,此時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則隨着孩子漸漸長大,如果父母還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鄒小兵說,父母應該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對於依賴性強的寶寶,更應該通過玩具、遊戲以及與其他寶寶的互動製造感官刺激。或許有的寶寶適應力比較差,可以慢慢引導,不用心急。但如果寶寶只是一味耍賴,切記不能驕縱,應採取“在場不關注”的方式,雖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現出不高興的模樣,讓寶寶“知難而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