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如何看待長輩帶孩子

如何看待長輩帶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怪孩子不聽話?原因可能是因爲你父母做錯了!看到標題肯定會懷疑,父母怎麼會做錯事情呢?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帶孩子比自己帶孩子更容易讓孩子不聽話。


下面,我想通過一個我家不久前剛發生的,孩子從聽話到不聽話再回歸到聽話的故事來試着探尋一下各中奧妙。

如何看待長輩帶孩子

一天,兒子大清早就專注的沉浸在他的樂高世界裏。之所以專心是因爲前一晚,他向我提出玩樂高的申請時,已臨近晚安時間。我沒有應允,但向他建議道:現在拼太晚了,要麼影響休息,要麼影響作品完成度,不如明天用一天的時間來拼,玩得才盡興!

兒子雖然很想立即開始,但最終還是忍了忍接受了我的建議,決定第二天來個一氣呵成。(看,孩子大多數時候還是挺聽話的,對吧?)!

第二天一早,心心念唸的兒子爲了給自己爭取時間,既迅速又自覺的完成了刷牙、洗臉、吃早飯的“清晨三部曲”後,就立即投身到他的拼搭工作中去了……

不得不承認,家中這一天的序曲是在兒子積極、有序的聽話狀態中拉開的。

但隨着家人們對早餐後的時間安排存在差異,使一個意見不一致的變量慢慢的改變了這和諧的畫風……

我:即將出門辦事,不能陪伴兄妹,要將他倆託付給姥姥姥爺。

爸爸:工作日,已經去公司上班。

妹妹:處在秩序敏感期,習慣了平日外出的安排,巴望着出去玩耍。

姥姥、姥爺:希望趁着早晨的清涼,帶孩子們去自然環境中活動,同時也需要去超市採買午餐材料。

綜上,除了兒子一人想留在家中拼樂高外,其他家庭成員一致的安排都是外出。

這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對兒子實現目標不利的場景,在這種場景中,怎樣讓他乖乖“聽話”?

姥爺身先士卒,打出了一張傳統的權威牌:

姥爺用長輩的口氣對兒子說:別拼了!快去換衣服跟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兒子專心於自己的作品,像沒聽見一樣。

姥爺爲了引起兒子的注意,繼續發力道:快點行動!不然我們可不等你,一會就都走了,把你一個人鎖在家裏!

這赤果果的“威脅”確實讓兒子“重視”了一下,他雖然擡頭看了一眼姥爺,卻不爲所動,還流露了一絲不耐煩的神情,忍不住小聲嘀咕了句:壞姥爺!

姥爺傳遞出的信號,似乎撬動了兒子不聽話的神經。

姥姥向來不喜歡姥爺的“鐵腕”作風,打出了一張幫襯的溫柔牌:

姥姥徑直前去拉起兒子正擺弄樂高的小手,邊拉邊替兒子解圍道:我們纔不要鎖在家裏呢!我們要跟姥姥出去玩的哦?

誰知兒子並不領情,一邊使勁掙脫,一邊氣哼哼的退回到自己的樂高作品前,繼續埋頭鑽研……

姥姥爲了幫他搶時間,又趕緊拿來了外穿的衣褲,準備在兒子拼搭的間隙幫他換好衣服。

面對姥姥的幫忙,兒子非但不領情,更是執拗着不願意配合。姥姥的耐心似乎也在被這個不懂事的小孩消磨殆盡……

姥姥傳遞出的信號,似乎助力了兒子不聽話的勢頭。

我因爲忙着做出門前的準備,一直無暇參與其中,只是從閒隙中關注着三人的互動,使我有機會從第三方的視角去感受。

我的體會是:無論姥爺的強硬還是姥姥的溫柔,對兒子來說似乎傳遞出的是同一個訊號:我(的安排)正確,你(玩樂高的需要)錯誤!所以你得按照我的要求/安排做。

這個訊號就是我前面說的,促成養育者把孩子變不聽話的關鍵要素。這個訊號意味着什麼呢?我的理解是對錯之爭。

對錯之爭催生對抗關係,對抗關係形成博弈場景。而博弈中只有較量,壓根兒“聽”不到什麼說話,聽話的結果從何而來?

因此,無論養育者的初衷有多爲對方好,只要不考慮孩子自身的需求、感受,只要求服從構築的都對抗關係。

而無論養育者當下是否成功,從長遠來看,在對抗關係的較量裏沒有贏家!因爲對抗使雙方始終膠着在“零和博弈”的氣場中。想結束只能以一方大獲全勝,一方丟盔棄甲作爲終結。

而這種天然位勢就極不平等較量,無論公正與否,養育者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藉助“長輩的威信”這張底牌掌握主動權!

而長期處於被動狀態的孩子,只會用一次比一次的不聽話來維護自己!手握底牌的養育者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可以毫無懸念勝券在握!

但這種不平等的長期累積,只會加劇侵害孩子心中的平衡感,助推孩子滑向不願聽你的話的深淵。

也許,有一天當他感覺能積蓄到足夠的能量,逃出不平等的制約時,就會掀起一場對“長輩威信”的終極挑戰——這大概就是讓很多養育者頭疼不已的青春期叛逆登峯造極的催化劑之一?

扯遠了~先回到“如何讓孩子不聽話”上來。

我的答案是當雙方位勢不平等、意見不一致時,養育者不經意的運用“長輩的權威”壓倒性的構建了一個零和博弈的場景時……孩子真的就會不聽話起來~

前面說道,因爲我前期沒有參與他們的互動,一直保持着中立的“第三方”視角,所以有幸抽身出來觀察和思考,在平衡了雙方的訴求後,在反思中做出調整。下面具體來說說我調整後的嘗試:

一、梳理雙方的立場和訴求:

Δ 老人的訴求:

戶外活動,對孩子的身體發展和視力都有好處,所以你們應該聽我們的話;現在是伏天,只有早上這一會子功夫比較涼快,適合去戶外,所以得抓緊時間積極配合;拼樂高積木是可以在家玩的,對時間和地點沒有限制,所以應該先去外面玩,回來再拼樂高。

Δ 兒子的訴求:

昨晚我已經聽了媽媽的話,忍住沒玩,況且今天是媽媽同意我痛痛快快玩的日子,爲什麼又阻止我?你們大人怎麼老是說話不算話;爲了爭取玩的時間,我都乖乖的完成了“清晨三部曲”,爲什麼我都這麼聽話了,還是不斷被你們阻止、干擾、甚至威脅;既然你們大人靠不住,還不如靠我自己爭取!我不要再聽你們的了,我要抓緊一切時間,趕緊完成我的作品!

分析了雙方的訴求後,我得到的啓示是:非但他們都沒有錯,甚至他們之間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博弈!唯一的差異是彼此的關注點不同。他們之間真正缺乏的是基於理解的,以達成共識爲目的的有效交流!

二、構築有助於化解眼下對抗關係的溝通橋樑。

我想先解除兒子的心理防禦,消除他不能“痛痛快快玩樂高”的危機感。

我蹲在兒子身邊,讓我們目光對視,問他可不可以暫停兩分鐘,讓媽媽跟他說兩句話?

兒子很配合,停了下來。

我抓緊時間趕緊說:

兒子,媽媽知道你很想完成一個好作品,媽媽昨天也的確同意讓你今天盡情玩。

但現在的狀況是媽媽需要出門辦事,妹妹習慣了平時外出的安排,姥姥姥爺也希望趁着太陽公公沒有發威前,帶你們去外面跑跑。你忘了媽媽說過戶外活動對你們的身體發育有好處嘛(說明實情,爭取理解)?

所以,媽媽也希望你現在給你的作品放張暫停卡,去外面玩會,一會天熱了回家來打開空調,涼涼快快、舒舒服服、不受打攪的盡情拼樂高可好(平等溝通,合理建議)?

說不定到時候媽媽也辦完事趕回來了,我還能給你做小助手,幫你找零件呢(提供支持,增進情感)!

兒子聽完我的話,身體放鬆了一些。但心思還在自己的目標上,依然明確表示不想出去玩,就想先完成作品。

我對他的選擇也表示理解。但是依然得基於現實情況,向他做更深入的說明,讓他有機會在瞭解目前的形勢後,做出更準確的選擇。

我說:

媽媽願意尊重你的決定,但今天的狀況是,媽媽必須外出辦事,姥姥、姥爺也要帶妹妹出去玩和買菜,這樣一來家裏就沒有大人了。你覺得你一個人在家拼樂高可以嗎?你都快6歲了,如果你想挑戰一下,媽媽也願意支持。但如果你不想一個人待在家裏,那媽媽還是希望你能調整一下,跟大家一起行動,好嗎?

在這段對話裏,我想把握的尺度是陳述事實。

我所有列出的選項都是基於事實的,並且我也願意完全尊重他做出的能夠爲自己負責的選擇——這種陳述可以很好的區別於打着給孩子選擇的旗號,卻暗含誘導或威脅的、具有明確導向的做法。

因爲我相信,孩子是能敏感的體會出其中的差異的。

兒子聽罷,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一起出去玩,但要求先完成手裏這一小節的拼裝(我聽話、好商量的兒子又回來啦)!

我積極的肯定了兒子的善始善終和靈活變通,又基於兒子的合作態度,立即表態:

沒問題!媽媽可以留下來等你完成這一部分,放好暫停卡再協助你換好衣服。並且也辦完事後,也會盡快回家繼續協助你完成作品!

通情達理的姥姥,在一旁靜候時聽完了我們的對話,也積極迴應道:

好乖乖,姥姥也願意等你!一會玩完回家,姥姥也會爲你提供一個不受打攪的環境,讓你徹徹底底、痛痛快快的完成你的作品!

共識達成!此時,姥爺也先帶妹妹下樓玩去了。

和諧的畫風,似乎又回來了~對抗消除、共識達成、孩子聽話、皆大歡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