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提高孩子的自信該怎麼做

提高孩子的自信該怎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做什麼事,自信心都非常重要。不過自信,並不是滿不自信。那麼問題來了,提高孩子的自信該怎麼做?一起來看看吧。

提高孩子的自信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問,怎麼培養自信的孩子呢?爲什麼我的孩子那麼不自信又膽小呢?

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大人的教育方式導致的。我以前寫過《孩子沒自信膽小,怎麼破?》,我們可以先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

無論如何,一切還來得及補救,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和小技巧來增強孩子的自信,這些方法就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可以說,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孩子以及孩子對自我的認知。

今天教給大家的方法是:適時向孩子示弱。

幾個月前的某天,送悠悠上幼兒園的路上,她突然問我:“媽媽,大人也會哭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說明孩子觀察到了或在思考一些不常見的現象。

“會啊,你有見過我哭嗎?” 我一時沒想起來自己上次哭是什麼時候。

“我去年在外婆家摔跤的時候你哭了。” 過去了一年的事沒想到悠悠還記得,她的一句話把我拉回了帶她去醫院縫針的痛苦記憶(這段經歷我在《女兒摔傷進醫院,德國丈夫竟沒有怪我》寫過)。

我當時被嚇得不輕,一看到她鮮血直流,立刻哭得稀里嘩啦的。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隨着我的哭聲越來越大,悠悠的哭聲反而越來越小,最後她甚至停止了哭泣。

在那危急的時刻,小小的她用她的沉着安撫着我的聲嘶力竭,對比異常鮮明。

我不知道三歲的悠悠從哪裏爆發出來的力量,能在看着我哭時反而變得鎮定,也許是因爲我邊哭邊對她說的一句“媽媽帶你去醫院,放心,我們一定會治好你的!”

這件事倒是讓我看到,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大人強孩子就會顯弱,大人弱孩子就會變強!

我又接着問悠悠:“你還見過哪個大人哭嗎?你見過爸爸哭嗎?”

“沒見過”,看來她對我那次的哭印象最深刻。

我解釋道:“大人也會哭的,如果大人遇到傷心事,也可以哭。不是隻有小孩子才哭哦,每個人都有可能哭,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

我瞥了一眼悠悠,她臉上露出了豁然開朗的滿足的笑。

我們平時常對孩子說:“別哭了,你再哭我就...”,讓孩子覺得哭是一件不好的、甚至丟人的事,是弱的體現。

而當孩子得知一向以強大形象示人的大人也有哭和表現脆弱的時候,孩子驚喜地發現:“哇,你也有和我一樣弱的時候啊!”

這種擁有共同點的親近感,不僅能拉近孩子與大人之間的距離,產生聯結,更能在心理上給予小小孩力量和自信——“原來你和我都差不多嘛!”

生活中有很多向孩子“示弱”的機會,作爲家長,我們並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永遠保持一副不可戰勝的高大完美形象。

沒錯,孩子需要我們的保護和支持,所以該強大的時候,我們必須強大。

但是,孩子也需要感到“被需要”和TA自己不斷生長的力量,以及與大人平起平坐的機會,所以該示弱的時候,我們也必須示弱。

不必擔心示弱會讓孩子覺得“大人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這本來就是事實,孩子在6歲左右就會發現。

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堅強,而不是逞強。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堅強是發自內心的自信,逞強只不過是爲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

真正自信的人,都敢於在別人面前示弱,讓別人感覺舒服自在,這是高情商的體現。同樣的道理,如果大人願意向孩子示弱,孩子反倒更容易獲得自信。

生活中有哪些機會向孩子示弱?

1. 承認錯誤,向孩子說對不起



每個人都會犯錯,大人也不例外。如果我們做錯了或做得不夠好,就大大方方在孩子面前承認,不必死要面子,遮遮掩掩。

你的坦誠,你的謙虛,不但能讓孩子感到家庭中平等與開放的民主氛圍,也是在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勇於直面錯誤,承擔責任,並做出改進。

我在家就經常對悠悠說對不起。有次我在睡前答應她,在她睡着之後我會在她房間和我們房間之間放上三個小夜燈,這樣她晚上醒了想到我們房間來,就可以看清楚路。

結果娃一睡着我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那天晚上悠悠真的跑到我們房間繼續睡,第二天早上起牀後,她抱怨道:“媽媽,你昨天答應我會在地上放小夜燈的,你怎麼沒有放啊。”

我十分愧疚地說:“哦,寶貝,我忘了放了。真對不起,媽媽答應你的事沒有做到。我今天晚上一定記得放。”

我承認錯誤後,悠悠很慷慨地原諒了我。平時多是大人責備孩子犯錯,而如果我們和孩子調換一下位置,當孩子面對一個求原諒的大人,他們會很享受這種強弱關係的對調以及從中感受到的掌控權,在從“弱者”到“強者”的角色轉換之中獲得自信。

2. 大人也有不知道答案的時候

大人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堅強,有擔當,這沒錯,但真的沒必要在方方面面都逞強。

當孩子問我們問題,而我們不知道確切答案時,不必含糊其辭或說謊,不妨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呢,我也不是所有東西都知道的,我們一起來查找答案,好不好?”

如果是一些敏感的問題一時不知如何作答,也可以誠實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我還沒想好答案,給我一點時間,等我想好了就告訴你,好不好?”

3. 向孩子袒露真實的情緒

很多大人不願意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實情緒,害怕被孩子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高大權威的形象不保。

其實,與其在孩子面前端着,不如放下身段,讓孩子看到一個與TA一樣有情緒的人,反而更有助於與孩子的情感聯結。

累了就實話告訴孩子:“對不起寶貝,我剛纔對你大吼大叫,並不是因爲你犯了天大的錯,你只是想要媽媽陪你玩一會兒,你做得沒錯,是我太累了,我只想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也會感到累,媽媽也需要休息,媽媽沒有勁陪你玩了。已經不早了,你快點刷牙睡覺吧,明天我再陪你玩。”

任何人類的合理情緒,都可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向孩子表達和流露。情緒不是弱者的專利,但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卻是強大的表現。

做家長的讓孩子看到大人的情緒表達,以及面對和管理情緒的方法,是最潛移默化且有效的情商培養方法。

4. 讓孩子感到被需要,多說謝謝

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孩子在向我們求助,大人總給孩子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

可是家長過於無所不能,什麼都替孩子做了,就會讓孩子變得依賴家長和缺乏自信——孩子會覺得:反正我做得不如你好,還是你來幫我做吧。

你有沒有試過把自己變“小”一點,將孩子“放大”一點呢?通過向孩子求助,讓孩子體會一下強弱對調的感覺,是我常用的方法。

買菜回來,假裝東西很重:“悠悠,快幫媽媽拿一下這個,東西太多了,我拿不動了,快要掉地上啦。”

孩子天生樂於助人,我們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天性,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哦!

悠悠一聽媽媽都要拿不動了,頓時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馬上積極地幫我拿這個拎那個。

當然,我們接受了孩子的“幫助”,一定不能忘記肯定孩子的功勞:“啊,真是太謝謝你了,寶貝。你真是媽媽的大幫手呀!多虧了你,幫我減輕了負擔,要不拿這麼多東西媽媽得多累呀。”

走到家門口,我繼續演下去:“我沒有手開門了,我前幾天看到你會開門了,你幫媽媽開門好不好?”

耐心地看着悠悠的小手拿着鑰匙在鑰匙孔裏轉啊轉,當她終於把門打開的那一刻,我又飆演技了:“哎呀,現在連鑰匙都會使用了,你真棒啊,每天都學會好多新東西,可以給媽媽幫更多的忙了,謝謝你的幫忙。”

多向孩子求助,可以讓孩子感到被需要,同時也是在給孩子體驗和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幫忙的機會越多,孩子越能感到自己對別人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存在感”越強。

被需要、影響力、存在感都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一個人自信的來源。這也是爲什麼提倡孩子參與做家務,因爲在做家務時,我們有很多機會讓孩子體會到被需要、影響力和存在感。

5. 角色扮演遊戲

在角色扮演遊戲中,孩子很喜歡演大人,而要求大人演孩子,孩子的角色可能是醫生、老師、爸爸媽媽、售貨員等等。大家發現了沒,孩子喜歡扮演“強者”。

這正是一個強弱關係對調的完美遊戲設置,也很好地詮釋了爲什麼孩子那麼熱衷於扮演這些角色,因爲一直處於弱者地位的孩子,也很想體驗一把坐在強者位子上的感覺啊!

那麼,在這個遊戲中,大人就儘量滿足一下孩子的心理需求吧,這可是提升孩子自信的極佳機會。

大人在扮演弱者時,一定要演得像一點!不能太強勢!

扮演病人,就要害怕打針。放心,孩子會變成堅強的人來安慰你的。

扮演孩子,就要有個孩子樣,哭哭啼啼,分離焦慮都可以有。你演得越像個孩子,孩子就會表現得越像個大人。

我坐在雪橇上,讓悠悠拉我,她拉得別提多開心??

總之,向孩子示弱,意味着我們要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大人也有弱點,大人並不是完美的,即便這個“弱點”有時是我們用心裝出來的。

家長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不需要說教,更不會讓孩子覺得大人是在教TA什麼。而孩子的自信和性格情商就在這一點點的生活互動中得到了塑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