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想要讓孩子理性該怎麼辦

想要讓孩子理性該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上,只有少數家長才可以稱得上成功。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讓孩子理性睿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上,只有少數家長才可以稱得上成功。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讓孩子理性睿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想要讓孩子理性該怎麼辦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有一件事我一直都不敢碰,那就是12歲湖南少年弒母案。這事只要想想,就讓人哪兒哪兒都疼。但這事兒又有塊骨頭,讓人不吐不快。

吳某殺死自己母親後,面對親人們的痛苦和疑惑,顯得若無其事。他承認自己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那是一個人的生命,生命是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的東西,一個人如果不是得到法律的授權處決死刑犯,沒有任何權利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

這個孩子,他到底懂不懂?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此等矇昧,讓人震驚。

當然,這終歸是小概率事件。然而孩子處於不同程度的“矇昧狀態”,卻並不鮮見。

孩子的“矇昧”

說孩子“矇昧”,我指的並不是孩子不會算數、不會認字、不會畫畫、不會背三字經弟子規、不會說英語、不會彈琴、不會跳舞——在當今對孩子的各種“啓蒙”越來越提前,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大背景下,孩子知識和才藝的啓蒙並不缺乏,甚至很可能多到了讓孩子“過載”的程度。

但是,比知識和才藝更重要的“人生啓蒙”——幫孩子瞭解自己、瞭解世界、瞭解生活,開啓最初的人生智慧,在很多孩子的生活中卻是明顯的短板。這給孩子和父母都帶來了很多困擾。

比如,“朋友”是讓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特別困惑的問題。

有的孩子會認爲,“和我做朋友,就得聽我的,不聽我的,就不是我的朋友,我就得聯合其他‘朋友’孤立他”。

有的孩子,會被這樣的朋友“控制”,一邊想“他不和我做朋友,是不是我不夠好”,一邊又有些不平,“我想和他做朋友,但我不想全聽他的,我該怎麼辦?”

其實這些孩子,缺乏的都是“什麼是朋友”“朋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的認知。

再比如,性別問題是青春期剛剛開始的孩子特別容易困惑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適當清晰的解說,一些孩子很可能發展出偏頗的性別觀念,比如“性別對立”:

一些女孩子可能會認爲,“男生都不是好東西,我們女生將來又得生孩子,又得做家務,可辛苦呢”。

一些男孩子呢,則可能一方面以玩笑式的動作冒犯女孩子的身體,一方面又瞧不起她們,“女孩就知道打扮,沒什麼見識”。這樣的孩子,共同缺乏的是“性別平等”意識的啓蒙。

當然,孩子的人生啓蒙遠不止“朋友”、“性別”這兩個,法國著名出版商巴亞出版集團專門爲孩子們出版了一套名爲我《我會思考》的圖畫書,彙集了孩子們最關心的42個哲學問題,邀請從事兒童教育的哲學家爲孩子做多角度解說。這些問題分成“瞭解自己”、“瞭解世界”兩個部分。

“瞭解自己”包括:

小孩兒是什麼?所有的人都曾經是小孩兒?出生之前我們在哪兒?爲什麼是我被生出來?長大意味着什麼?死亡是怎麼回事?死亡要持續多長時間?我們可以換個家庭嗎?女孩兒和男孩兒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爲什麼不能光着身子散步?爲什麼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爲什麼我們的品味各不相同?犯錯就說明很笨嗎?嘲笑是什麼意思?什麼讓我們快樂?害怕是什麼意思?相愛是什麼意思?無聊是什麼意思?憤怒有什麼用?我們爲什麼那麼愛笑?爲什麼有時候會嫉妒?心情好是什麼意思?

“瞭解世界”包括:

禮物是什麼?朋友是什麼?爲什麼要有領導者?爲什麼會有壞人?爲什麼有時候會說謊?爲什麼總要等?爲什麼一定要努力?思考是什麼意思?有個主意是什麼意思?祕密是什麼?誰好看,誰難看?爲什麼要慶祝?爲什麼要上學?爲什麼意見總是不一樣?爲什麼總要變化?世界上真的有怪獸嗎?夢是真的嗎?這不公平!保護大自然,是什麼意思?做選擇,很容易還是很難?

這些問題,哪一個看起來都不大,但把哪一個說明白都不那麼容易。而這些,又常常是爸爸媽媽們最想回避的問題,因爲有的要說清楚,得說上半小時一個小時,有的甚至完全超出了父母的認知和解釋能力。

但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是,如果我們在孩子兩三歲、三四歲開始不斷就這些問題提問時,拒絕認真回答,那麼到孩子上小學時,父母就很可能收穫一個學習沒問題、才藝沒問題,但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很有問題的孩子。

孩子的人生啓蒙從哪兒開始?

孩子可以從兩個來源獲得對這些問題的瞭解。

第一個來源是父母。

我們會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那麼,這個老師要教的是什麼?

真心爸媽認爲,教孩子“知識”是其中最次要的內容,真正重要的是,做父母的需要幫助孩子開啓“智慧”——包括思考的能力、認知自己的能力、認知生活的能力、認知世界的能力,並幫孩子建立對自身和外界最基本的正確認知,或者哪怕不是完全正確,但不明顯偏頗失當的認知。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特別樂意承擔或者擅於承擔這樣的工作。

有的是過於自謙:“這麼正式的問題,我可解釋不清楚!”

有的是受限於自身能力:“哎呀哎呀,孩子提的這個問題,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答。”

還有的是受限於自己對年幼的孩子解說這些“基本問題”的能力:“我自己倒是明白,但我怎麼才能跟孩子解釋清楚,讓孩子也能明白呢?”

真心爸媽的建議是,如果父母感到困難,我們可以引入一個更有能力的幫手——書,這是孩子獲得對這些問題的解說的第二個重要來源。

書爲孩子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而且,開啓孩子的智慧,是好書最重要的功能。

很多父母自己弄不明白、解釋不清楚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而且孩子一旦學會到書中去尋求答案,他就走上了發展自己的智慧的道路——他既學會了幫自己獲得更廣泛智慧的方法,同時從書中獲取到更多智慧,不但讓自己變得知識面寬廣,而且也讓整個人變得更睿智、更理性。

當然,回答這些問題不困難的爸媽,也需要讓孩子接觸內容更廣泛的讀物,並幫助孩子學會從書中獲取智慧,因爲會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事關孩子能否保持終身學習,最終影響到的,是孩子的終身成長。

一些有幫助的理念和方法

就真心爸媽的經驗,要幫助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和理解基本的人生問題,父母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特別重要。

第一,多和孩子討論問題。

熟悉真心爸媽的讀者都知道,我們有一個育兒“法寶”,就是和孩子聊天。我們和孩子聊天的話題極其廣泛,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討論各種“問題”,分享彼此的觀點。

我們做的是真正的討論——你說你的觀點,我說我的觀點,彼此不批評、不爭對錯,只是互相分享更多信息和看法。當然,在討論中,我們也會藉助各自的信息來源,孩子們會說,“我從知乎上看到有人說……”,真心爸媽會說,“我剛剛看了一本什麼什麼書,剛好也談到這個”。一家人經常在這樣的討論中,愉悅地“荒廢”掉一兩個小時。

我們的體會是,這種討論,不僅豐富了孩子的認知,還有另外兩個重要的收穫:

一是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鍛鍊,遇到事情,孩子會很自然地表達“我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充分鍛鍊,他們會很輕鬆地把自己的觀點梳理清楚,然後邏輯清晰地地表達出來。毫無疑問,這兩種能力,對孩子的學習也特別有幫助。

第二,在家裏培養什麼事情都可以討論的氛圍。

可能有的爸媽會認爲,有些問題不適合和孩子討論,有些要等孩子大一點再跟孩子討論,所以會刻意迴避一些問題。

我家沒有這樣的禁忌,什麼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包括性、性別、婚姻、親子關係、金錢、犯罪、戰爭、倫理、宗教、人性等等等等。

比如有一次,帶小兒子等大兒子放學,我們在校門口熱烈討論的話題是“性別平等”,我還特別認真地告訴小兒“等將來你結婚了,一定不能對妻子動手啊,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引得旁邊別的家長特別不解地看了我一眼,眼神裏寫滿“這是啥媽媽呀,有跟十多歲的孩子談論這個的嗎?”

第三,引導孩子多角度思考。

關於自我、生活、世界的問題,不像是數理化題目那樣,有唯一的答案,所以幫孩子理解這些問題,爸爸媽媽需要特別注意給孩子多角度的啓發和思考,幫孩子明白,看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不能非黑即白,我不知道的,不等於不存在,我不理解的,不等於不正確。這樣孩子會慢慢獲得幾個重要的素質:

尊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但不偏執;看事情不狹隘,更有包容性和共情能力。

真心爸媽一直認爲,家庭教育的目標,不是把孩子送入好大學,而是幫孩子具備過一個好人生的能力,所以給孩子的啓蒙、早教,不能落掉“人生啓蒙”這一項,它決定了孩子是智慧還是矇昧。

如果我們以培養一個睿智理性的孩子爲目標,那麼,和孩子討論基本的人生問題和引導孩子從書中獲得智慧,就是是爸爸媽媽最重要的兩項功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