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的條件 入梅的標準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的條件 入梅的標準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是指主要存在於我國江南地區一帶初次進入梅雨期的時間,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由於每個地方的氣候有所不同,入梅的標準也較爲嚴格,因此入梅的時間需要根據各地天氣預報的準確通知。本文詳細介紹了入梅名稱的由來和入梅的條件和標準,希望能對大家關於梅雨的小知識有

入梅是什麼意思

入梅,又稱爲“入黴”、“進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

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進入梅雨期。各地氣候時節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憑日曆上的入梅、出梅來指導生產和生活,而要聽取氣象臺發表的梅雨預報。

梅雨主要出現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臺灣、遼東半島、朝鮮半島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緯度的其他的地區沒有梅雨。華南地區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的條件 入梅的標準

入梅名稱的由來

入梅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它源於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

梅雨,在古代常稱爲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

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爲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後,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後三時的時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宋代賀鑄曾被稱譽爲賀梅子,據說就是因爲他在《青玉案》一詞中寫下了這樣的名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代陳巖肖在《庚溪詩話》中也有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連旬,謂之黃梅雨的記述。

明代徐應祕在《玉芝堂談薈》中寫道:芒後逢壬立梅,至後逢壬斷梅。歷史上所稱的黃梅雨通常是指梅節令內的降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羣衆習慣上取芒種節氣爲梅節令,此時正值梅熟時節,因此也叫黃梅。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的條件 入梅的標準 第2張

入梅的條件與標準

入梅標準

入梅前五天,副高在120°E上的脊線≥18°N,且5天中至少有3天的日平均氣溫≥22℃

入梅後的5天中必須有4天雨日(包括郊縣氣象站測得的雨日);若梅雨有分段現象,則每段梅雨結束後的氣溫均≥22℃。

6—7月內,當500hPa副熱帶高壓脊線由20°N以南北躍至20°N以北並穩定5天以上的第一場大到暴雨過程開始爲入梅。入梅後要求有10天的連陰雨,或10天中有3天大到暴雨。梅雨期內不允許有5天以上的無雨天氣。如雨停超過5天以上者,則從第二次大到暴雨過程開始算起。

2008年金琪等又提出新的入梅補充條件:

(1)500hPa120°E副熱帶高壓脊線由20°N以南北躍至20°N以北並穩定3天以上;鄂東和江漢平原三區出現雨型編碼和≥9,同時鄂東連續3天以上的降水天氣的初日;

(2)如果出現連續陰雨(大於3天)與後期梅雨期降水連續無間斷,則陰雨開始日爲入梅。

出梅標準

梅雨結束前後,120-130°E間副熱帶高壓脊線北跳至26°N或以北,且日平均氣溫≥27℃,最高氣溫≥30℃,且連續6天以上無雨。以後再出現連陰雨,屬“夏雨”,不屬“梅雨”。

實際上綜合考慮氣候學和天氣學對梅雨的劃分標準,並與預報服務相結合是當前應用較爲廣泛的一種方法。也就是說從梅雨的定義出發,提出梅雨期的劃分既要抓住大氣環流的季節調整,又要考慮與其相配合的大範圍降水現象和溫溼特徵的方法。國家氣候中心的劃分方法以雨日爲主,以副高脊線位置爲輔;江淮流域各個省市則是以120°E副高脊線位置、日平均氣溫、雨日或雨量等綜合考慮,來分別得出入梅日、出梅日。

知道了入梅與出梅的標準,想必大家就不用擔心梅雨天氣來了還不知道的情況發生了,最後還是要在梅雨天氣做好防範措施,纔是安全度過梅雨天氣的最好辦法。

【入梅是什麼意思】入梅的條件 入梅的標準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