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的所有權意識越來越明確時,會把“我的”“你的”分得特別清,不願意“分享”玩具和食物,常常讓家長們覺得“很沒有面子”。我們以爲“懂分享”是順應時勢的人情練達,是一項生存技能,但卻忘了分享的本質是將心比心、多替別人着想。藉由分享帶來的這份體貼,能替孩子營造一顆柔軟的心,足以讓他

這是新的,我不想借給別人用

久違的高中同學帶着一雙兒女從美國回來,相隔十年不見,五個姐妹身旁多了六個“小蘿蔔頭”。於是我們這羣婆媽帶着孩子一起赴約。由於高中同學的孩子只講英文,而女兒的英文比較一般,所以我特地帶了一套新的畫筆和小本子給她,讓她覺得無聊或不自在時,還能有喜歡的事情做。

出門匆忙,烈日當頭,好不容易攔到出租車,我鬆了口氣。在車上,我翻出畫筆和本子,告訴女兒:“媽媽帶了這套畫筆和本子哦,等一下你需要的時候跟我要。”不料,她看到畫筆臉一沉,說: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我不想用這套畫筆,這是新的,等一下要是其他人想借,我不想借給別人用。”

原來她根據過去的“經驗”,已經預想到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你不想借沒關係啊,拿着去別桌畫就好了。我小時候也會這樣,因爲是新的嘛,會很捨不得。”女兒眼睛一亮。“真的?你以前也會?那你現在還會這樣嗎?”“嗯,要看是什麼東西了。如果是一個新的包包,我也會捨不得借給別人背啊!但是像書、筆這些小東西,我現在就不會這樣覺得了。”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第2張

什麼東西,

你願意借給別人?

“那你小時候真的也會捨不得借給別人嗎?”路上,妹妹又問我一次。“對啊,所以我大概可以瞭解你的想法。”妹妹沉默了一下,主動開口:

““不過,只要是舊的,我就可以借給別人了。”

我聽到後,直覺地反問她:“舊是什麼意思呢?用了幾次之後纔算舊呢,一次,兩次,還是很多次呢?你可以想一想哦。”其實,我一點都沒有想說服她的意思。但妹妹當時的表情像是突然接到一個來不及閃躲的球,有點困惑,也有些驚訝。

那一天,女兒沒有借出她的筆。

小總結:

雖然我信仰的教養之路是充分地理解、接受孩子的一切,但我也清楚,外面的社會互動和父母維護的世界有相當大的落差。和女兒進行這些對話,並非在考驗她、爲難她或帶有批判意味,而是希望她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相貌、情緒和價值觀由什麼組成。唯有越挖越深,才能將自我的意義建築在更穩固的基礎上,面對衝撞,纔能有反省和調整的能力。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第3張

看到了又不分享,

感覺怪怪的

有次,女兒好不容易得到一套最喜歡的樂高積木,欣喜若狂地說好等到週末再開封玩。沒想到我隔天接她下課時,得知她邀請隔壁班同學小潔到家裏玩。我心想,那盒新積木就大喇喇地放在地板上,這不就是另外一場災難嗎?

趁同學還沒來時,我連忙提醒她:“那盒新積木可以借給別人玩了嗎?”“不行啊!那是新的,我捨不得。”果然不出我所料。“那你要不要先收好?讓客人看到了又不分享,我覺得這樣沒禮貌。”我直接說出我的建議,畢竟時間不多啊。“哦,好,那我先把積木藏在窗簾後面,等我玩過一兩次後就可以借了。”

回想起來,我那時沒有對“藏積木”的地點有所“貢獻”,算是一大失策。

小客人來了,兩個人在房間裏窸窸窣窣,突然間,我聽到老實的女兒大叫:“媽媽,怎麼辦?她發現我藏的積木啦!”這是不是史上最尷尬的時刻?懂事的小客人一臉尷尬,連忙說:“沒關係,我不玩也可以。”

小總結:

我由衷地感到萬分抱歉和不捨,這件事就是擦槍走火,外加女兒不識相,但說到底誰也沒錯。現場我沒多解釋什麼,小孩子對人情世故的理解能力有限,對細微的心理變化也難以用言語傳達。我雲淡風輕地請她們先玩別的,打算用實際行動來上這一課。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第4張

引導孩子,

照顧別人的感覺

晚餐後,我提議去買一盒樂高送給小客人。女兒一臉不解,還有點委屈,爲什麼別人這麼容易就可以得到她等很久才能玩的玩具?

“媽媽想送給小潔,因爲她當時心裏應該感到不太舒服。我想跟她說聲抱歉。”我向女兒解釋。“爲什麼要道歉?我有做錯什麼嗎?”女兒的反應如我所料的激烈。

“你沒有做錯什麼,媽媽說過,全新的玩具不想分享並沒有錯。但是,我們可以照顧一下小潔那時候的感覺。也許我不應該說道歉,而應該是安慰。想想,如果是你的話,會不會心裏也覺得有點怪怪的?”

“嗯,可是她沒有說她很難過啊!她也沒有告訴我什麼,爲什麼你知道她很難過,要買積木給她?”看來,女兒還無法完全想象一個人微妙的心理變化。

“對啊,小潔跟你都還太小,可能不太容易說出這種感覺是什麼,但肯定會覺得怪怪的。她不一定會告訴你,就像你不一定會告訴其他人你在想什麼一樣。但是媽媽是大人,我能猜到她會有這樣的感覺,我想照顧小潔的感受。現在,我們挑一盒積木,請小潔帶着這盒積木來我們家跟你一起玩,這樣你們都可以玩自己的新玩具,好不好?”後來,女兒費心選了差不多難度的積木,我陪着她親手交給小客人。

小總結:

沒有道歉,只有再一次邀請。

一個被忽視的痛點:我的東西不分享! 第5張

柔軟的心,

勝過一切的力量

也許會有人認爲,小孩子嘛,說說她就好了,何須這麼嚴格地把情緒攤開來講?這麼細緻的觀察,難道不會讓小孩子感到壓力?的確,我也曾在這當中反覆思量。

✤ 具體事情才能教導孩子

對人情世故特別敏感,接受各種隱性訊息,似乎會讓自己承受更多的壓力。然而,產生壓力的原因,可能來自無法處理這些訊息,所以自己會綁手綁腳。因此,必須 “搭配”着具體事件教導孩子學習這種能力,即如何將衝突轉化爲更周全的解決方法。其實,能夠學習這種能力的孩子,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尋樂趣,不會有任何一種特質或能力,只帶來負面的效益而沒有正面的幫助。

✤ 學會對他人的體貼

孩子對他人的體貼,也許在未來未必能爲他帶來什麼具體的協助,但是這份體貼能替自己營造一顆柔軟的心,這樣他就擁有了自己的力量,足以渡過任何難關而不必靠誰。

✤ 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情緒

爲了做到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情緒,做父母的有時候必須承擔來自內心和外在社會的心理壓力。若我們可以再多做一些,向孩子示範維護自我感覺的同時,也能多替別人着想一點,是不是也替自己爭取到更大的空間呢?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