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從一場“批鬥會”中所看到的

父母從一場“批鬥會”中所看到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批判我爲什麼男孩就要這麼養,女孩就不能,這不是性別歧視嗎;有人對於我處在男性霸權的家庭中而不自知甚至還搖旗吶喊充滿鄙視;有人抓住不爽的字眼不放,質問我憑什麼給孩子“洗腦”,憑什麼要孩子承擔養老甚至養弟弟這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甚至有人人身攻擊,直接斷定“這作者是有問題的”。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

那天,我帶兒子站在路邊打車出去玩,碰上了一個認識的媽媽,打了聲招呼就過去了。第二天,我去超市買菜的路上又碰到了她,本就是點頭之交,可她突然十分熱情地把我拉到一邊說話,我一時間有些摸不着頭腦。

她說:我得說你兩句,你看你怎麼能老是帶孩子打車呢?我們帶孩子出門都是坐公交車的,你得讓他從小體會普通市民的生活。像你們這樣,孩子打車打慣了,以後等他長大了可能沒找到好工作,掙不了那麼多錢,根本打不起車,再去擠公交車,他怎麼能習慣得了呢?你說是不是?

她一口氣說完,我連忙點頭稱是。可是內心卻已是哭笑不得。

其實,我們周圍總是會有這樣的人,看事情只是看個表面就迫不及待下判斷,而且只要跟他們不一樣就一定是錯的有問題的。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只是侷限在自己想看到的範圍之內。

之所以拿這件事出來做比較,還有一個用意,就是很多人過度糾纏細節問題。比如出行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坐公交車和打車只是個人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作出的選擇,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對或者錯,一定要去探討兩者哪一個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忽視了最初的目的,只是出個門而已。過度糾纏細節也正是很多父母焦慮的來源。其實,很少有哪一件單獨的事會大到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的。

除此之外,我還想談一談有關批判性思維的問題。

今年,我指導了一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完稿之後,她頗爲不放心,跟我說:老師,這樣行嗎?我好像都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是按照別人的做法做了一遍。以前我們有個老師說,我們要培養批判性思維,不管什麼事,一定要表達出個人的看法。

聽了她的話,我一下就笑了。難道批判性思維是要如此培養的嗎?

所謂的批判性思維必須是在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和知識積累之上,在寬容地接納不同觀點的同時提出自己的見解。

父母從一場“批鬥會”中所看到的

對於這個學生來講,她必須先把與自己論文主題相關的文獻看上二三十本,而且看懂看透,她纔有了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而對於我的那篇文章,批判性思維是指你也研究過或者實踐過“如何培養男孩的陽剛之氣”之類的話題,或者對於“男人的世界”一說,你也讀過書或做過觀察,不是非要專業的社會學或者人類學觀察,如果兩者都沒有,還一定要表達出個人的看法,這是對批判性思維的曲解,只有批判,而沒有了思維。

所以,對於一些男生用親身經歷作例子來批評我,對我來說受益匪淺。但是,當我看到有一個讀者留言說,我描述的這個“男人的世界”十分“醜陋”,我有些吃驚,在未作任何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對男性世界下這麼個結論,這不是公然的對男性的性別歧視嗎? 在邏輯學上,這叫做Hasty Generalization,草率結論。

所以,下面我打算從邏輯謬誤的角度分析一下某些批判性的留言在我看來有什麼問題。

“......你吃的用的玩的都是我的......”那種狠話是不好的,所以對孩子說這種話是絕對錯誤的。

這叫做Dicto Simpliciter,絕對判斷。那種話固然不好,但要考慮什麼場合說,從什麼人嘴裏說,才能更全面的判斷到底好還是不好。

這作者是有問題的。

這叫做Ad Hominem,人身攻擊謬誤。

看過很多育兒書,深有感慨其中的一句:世界上最沒道理的就是,你要像個女孩子,你要像個男孩子......

這叫做Appeal to Authority,訴諸權威謬誤。

我覺得他之所以對父親吼叫絕不是因爲想佔地盤,而是因爲他強勢的父親小時候經常吼他,包括:這是我的家,不願意走人。瞧,這根本不是教育,而是他家的惡性循環。

這叫做Begging the Question,認定尚未證實的事,並以此爲基礎來辯論。

我在留言中提到“我家的房子是留給未來的女兒而不是給兒子的。如果可能的話,女孩子要有良好的後盾才能更加獨立而不受男人擺佈”之後,本想幽默一下,沒想到有讀者反駁:房子還可能因爲地震而倒塌呢,從父母那裏繼承的一點房產就叫後盾和獨立的話,這樣的獨立太脆弱,真正的後盾是教會女孩自強自立,纔不會受之於男人。

這個叫做False Dilemma,假兩難謬誤。好像只要給女兒物質就會妨礙她獨立自立,其實兩者並不矛盾,這兩個方面也不是教養女孩的全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