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童年決定命運

童年決定命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概是1年以前,我就意識到一個問題:很多人的一生,在童年就已經決定了。少年在小時候沒得到的東西,他會花一輩子時間去試圖得到。少女在小時候受到的傷害,她會花一輩子時間去治療。童年裏,心靈某處的缺失,需要花一生的時間填補。童年心理的創傷,需要一生的時間去縫合。

我讀大學的時候,參加過一個沙盤遊戲的課程,上課的老師姓範。

範老師是沙盤項目的帶頭人,給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做過沙盤遊戲的心理治療。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有一次警察過來,請範老師幫忙,給一個嫌疑犯做心理治療。

那個犯人被懷疑殺害2名女性。

我和範老師一起過去,給那犯人做沙盤遊戲的治療。

整個過程持續了3個小時,嫌疑犯製作沙盤花了1個小時,和範老師聊了2個小時。

經過長時間的心理戰,嫌犯招供了,他承認是他做的。

他承認,是因爲範老師找到了他的痛點。

他在沙盤裏放了一個穿白大褂的女人(玩具),這女人其實就是象徵他的母親。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對談裏,範老師知道這男人的父親早亡,且從小沒得到過母親的迴應,一直把他丟在農村的奶奶家裏,以至於他對女性的認知有嚴重偏差。

他殺了他女友,還在買菸時殺了雜貨店裏的老闆娘。

童年的他渴望得到母愛,卻也極度痛恨母親,這種強烈的恨與愛,產生了心理上的畸變。

童年決定命運

案件的心理根源在於這裏。

後來我在讀科胡特《自體的重建》時,裏面的一句話又讓我想起這個案子:

“當母親迴應不足時,孩子的得到的迴應不夠,他未來可能會形成一種表現癖來直充自己曾經的缺失。”

作家的童年影響着作家的一生,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

文學評論家、心理學家都有一種共識:童年時期、少年時代的經歷,會對創作者產生格外深遠的意義。

在童年發生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會成爲日後文章裏的催化劑或營養液。

童年,是一個人的啓蒙時代,是靈感的萌芽、是意識的起點。

張愛玲從小生長在缺失父愛、缺失母愛的環境裏,大家族的沒落、父親的腐壞、母親的出走,都成爲其日後文風蒼涼的一部分原因。

“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這個詞組在《金鎖記》裏出現過兩次,日後評論家也多用它來形容張愛玲的美學追求。

張愛玲的照片很多人也見過。她平時喜歡穿什麼?一襲桃紅配蔥綠,或者紅綢鑲黑色滾邊寬袖長袍。

遠遠看去,儼然一個冷峻而靈秀的女子。

她喜歡紅綠搭配,喜歡強烈的對照,這和她的審美相符。

她曾經說:“悲哀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

張愛玲是如何寫月亮的——“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

她如何形容生命——“生命如一席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還有最着名的那一句“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讀了上面的句子,我知道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就像站在冬夜裏的馬路上,既享受着雪花的美妙,也感到小小的悲哀。

說實話,剛接觸張愛玲的人,聽到她說出上面這些話,一定覺得這女人乖戾得可怕、冷冽得厲害。

但如果你越來越深入地瞭解張愛玲,你就會逐漸明白她爲何說出上面這些話。

這和她的童年大有關係。

她說生命是袍子,但爬滿蝨子,是因爲她出生世家,看過人間繁華,但深知繁華易逝。

她本可以是張公館的小公主,但因爲家庭的崩壞而成爲無人憐惜的孤獨女孩。

她說出名要趁早,是因爲她焦慮,她渴望逃離原生環境,始終在尋找不可得的安全感。她希望快樂來得早一點,如此一來,方可痛快。

隱現的悲傷,是她的文章裏時常透出的。爲何如此?因爲童年裏父親帶給她的苦惱,還有繼母虐待,幾乎讓她對絕望和悲傷習以爲常。(這在她的散文《私語》裏有提及)

童年的經歷,讓張在日後的作品裏常有悲劇意識,常有對人性之惡,對人性之複雜的探索。

你也可以說,正是童年的陰影,成全了張愛玲日後在文壇的成功。

十幾年前童年裏的陰影,帶給她多少苦,十幾年後,她就執筆在文章裏還以顏色。

童年,這可以說是作家寫作的第一推動力,也常常是寫作慾望的源頭。

人們常說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既然如此,那麼,是什麼決定性格呢。

當然,先天性的諸多因素,必然是佔主要原因的。但次要原因,一定是個人的童年經驗、少年時代的遭遇。

一個人的童年過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着他日後幾十年的命運。

出生在父母有愛、關係和睦、互動良好的家庭,那個孩子也會有愛,懂慈悲。

出生在父母無愛、關係崩塌、惡性互動的家庭,那個孩子很可能無愛,有恨,對世界與他人抱有敵意。

一個小孩,要是在童年裏得不到母親的關照與迴應,他會在多年後用一種極致的表達來填補這種空缺,內心隱藏着誇張的,被壓抑的表現欲。

在電影劇本里,你會時常看到一種劇本類型,那就是“救贖”。

此類主題的故事線往往是這樣的:N年以前,即主角的童年時代,他經歷了一件事,這件事讓他心裏產生了某種陰影。N年以後,一個意外事件使主角捲入其中,經歷了一系列肉體和精神上的考驗,主角解決了所有問題,同時也走出了童年的陰影,打開了心結。

你如果是主角,那麼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一場大的“救贖行動”。

而這一場救贖的起點,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童年。

作者陸雞雞,丹媽好友兼公衆號平臺特邀作者,一位神經病編劇,一個調皮的撰稿人。專注於分享個人感受與內心想法,不定期更新私人日記。歡迎有趣的人類去他家做客。公衆號:個人的體驗。

丹媽碎碎念 研究兒童心理學後,我才意識到童年對人的影響之大。童年心靈某處的缺失,要花一生時間去彌補。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有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5歲之前的人生階段是人格發展的關鍵階段,一個人的人格在這一階段被基本定型,如果兒童在這一階段遭遇創傷,就會埋下患病的種子。

童年的文章我分享過很多,比如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曾有兩百多萬的閱讀量,裏面羅列了10個懇求父母爲孩子做的事。你如果看完,請相信我的這些請求是懇切的,因爲我的童年缺少了這種安全感,這種缺失伴隨我的成長,讓我走每一步時都不同程度地體會着孤獨和焦慮。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