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的孩子都各種忙,放學後除了做作業還要趕着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忙着爲bling bling的未來做充分的準備......但可怕的是,準備是充分了,目標呢?究竟孩子想要什麼?

“孩子們對未來一片茫然,他們是如此聰明與優秀,但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他們獲得工作、擁有高薪,但卻難以獲得人生的滿足與幸福。 ”

今天爲大家介紹了一種既不花錢、還能省錢,且能給孩子一筆最可靠的財富的方法——讓孩子做家務,原來家務的重要性,你想都想不到!

家務的重要性,你想都想不到

夜色裏,W哥開着車,突然問:“昱子,你知道養小孩什麼最重要嗎?”

我搖搖頭。W哥年長,孩子入讀名牌大學,他的經驗我聽着。

“讓他學做點事。做家務、收拾東西、整理房間。” W大哥說。

“啊?” 我瞪大眼睛。

“是。” 他點點頭,不容置疑。

擁有一切的孩子,你還缺啥?

W哥的孩子入讀的是中國頂尖表演學院的王牌專業。

一條康莊大道似乎已經鋪陳開來,但爲什麼他卻勸誡我,應該讓孩子去做家務呢?

“我家孩子吧……” W哥停頓了一下,“沒有刻苦過。”

“什麼都行,但什麼都不會很想要。”

“您是說缺少飢渴感?”

“對,他從小一點家務都沒有做過,什麼也不缺。”

W哥回過頭,車廂裏一片靜默。

。。。。。。

此時此刻,他的孩子正站在一個人生的分水嶺——找工作。分水嶺的起點處,無數的人爭先恐後,奢望像他一樣,步上這條星光大道。但分水嶺的前路,卻是無數個人生的分岔口,是攀關係、拼人脈簽約大公司,還是啃盒飯、泡影城從龍套跑起,或者是輕輕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他必須要做出自己的選擇。父母送他至此,唯一希望的是這個選擇無愧於孩子內心的渴望。

“我最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尋找渴望,從勞作雙手開始

喬布斯說,Stay hungry, stayfoolish.

保持飢渴,保持愚鈍。這是創業者最基礎的素質,太滿足則不思進取,太聰明則作繭自縛。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這也是我們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達到的狀態:有夢想、有渴望、有衝勁、有成長空間。

但渴望,或者說飢渴,卻正在成爲一種奢侈品。

2014年,前耶魯大學教授 William Deresiewicz威廉.德雷謝維奇在美國《新共和》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叫《別把你的孩子送上常青藤:美國名校正把孩子變成殭屍》,這篇文章一舉成爲“爆文”,網絡點擊突破100000+。

德雷謝維奇隨後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優秀的綿羊》。抨擊美國當代名校教育把孩子養成了一羣沒有目標、沒有鬥志的優質綿羊。

父母爲培養孩子竭盡全力,孩子獲得高分、進入名校。這樣的孩子聰明、有天分,但同時卻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焦慮!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第2張

孩子們對未來一片茫然,他們是如此聰明與優秀,但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他們獲得工作、擁有高薪,但卻難以獲得人生的滿足與幸福。

優秀的綿羊,擁有一切,卻獨獨缺少渴望。他們成爲父母的精品,自己的內心卻無處安放。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第3張

很多家庭堅定地反二胎,理由是要集中全力養育一個精品。

但問題是,當你爲孩子準備好一切的時候,你很累,孩子卻一定會幸福嗎?

你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希望培養的是一隻優秀的綿羊,還是一頭自由覓食的獅子呢?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第4張

這與錢無關,也與孩子的數量無關。這是父母的選擇。

你可以選擇讓他十指不沾陽春水、吃來張口、飯來伸手,也可以選擇讓他從收玩具、洗碗碟這樣最基本的事情做起,體會到飢渴必須要靠雙手勞作才能滿足,體會到勞作才能帶來的獨立、成就與光榮。

家務可以帶給孩子什麼

《四十再當媽》這本書中,二胎媽媽徐宵鷹38歲生大女兒、41歲生二女兒,她嫁給了一位新西蘭人,不缺吃、不缺穿,但先生卻堅持不僱傭全職保姆。爲什麼他寧願生活更忙碌,也要縮減阿姨的工作時間?爲什麼他們不請保姆帶孩子?

是他們請不起嗎?

在中國,這位爸爸可以很輕易地找到一份外教的工作,一個月9000元,一週只需要上16節課。這筆錢足夠女兒上幼兒園,並且再請一個全職保姆。但他寫道: “不請阿姨,我認爲這是對我們家庭來說最佳的選擇。我不希望兩個孩子像皇帝和皇后一樣被伺候着長大。”

新西蘭爸爸如下寫道:

首先,我希望女兒們看着我(和媽媽)做家務。我希望她們看到我縫補破了的窗簾、衣服和玩具。我希望她們看着我照顧花草。我希望她們看着我給小貓餵食、跟她聊天和玩耍。我希望她們看着我修理壞了的櫃子門、在牆上鑽洞、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我希望她們看着我洗衣服和餐具。

我希望做一個榜樣。我希望她們通過看着我做這些事情去學習如何做各種事情以及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問題。

其次,在她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希望她們在做中學。幾乎所有的家務活動都可以變成教育的機會。就拿簡單的洗衣服做例子吧:

英語——詞彙。很早,女兒就通過跟我一起晾衣服和收衣服學習了許多顏色和衣物的詞彙。當我把衣物一件件晾起來時,我會說:“這是媽媽的白T恤。”這是你的粉色襪子。”諸如此類,很快,她就可以告訴我它們是什麼、是誰的了。

鍛鍊身體,手眼協調。隨着孩子不斷長大,我們做不同的活動:她遞衣服給我,把衣服放到衣架上,把衣服從衣架上拿下來,把衣架放到晾衣叉上再舉到晾衣竿上,拿洗衣盆,把乾淨衣服堆到牀上,等等。

科學——分門別類。我們把“淺色衣物”和“深色衣物”分開洗,幫我把髒衣服分揀到合適的類別裏。當我們收衣服時,我們又按衣物的主人和衣物的類型把它們分別堆放。

科學——化學。當我們把洗衣粉和消毒水放進洗衣機時,孩子總是問我它們做什麼用。我用她們能聽懂的語言解釋,洗衣服是怎麼回事(例如,洗衣粉就是有泡泡的肥皂,能夠把髒東西帶走;消毒水殺死小小的蟲子)。

科學——技術。大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擺弄洗衣機上的旋鈕和按鈕。她現在完全可以自主使用洗衣機了。

數學——數數。當我們收衣服的時候,我們會一件件地數。

創意和歌曲。大女兒發明了一個遊戲:當我們把衣服晾完後,她把空的洗衣盆藏起來,然後我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找,最後,洗衣盆總是在客廳的墊子下被找到,而我每次都要假裝很吃驚的樣子。後來,她又把空盆子想象成一頂遮雨的帽子。這讓我想起一首叫It's Raining,It's Pouring的兒歌,於是我教她唱,她就學會了。

樂趣和消極懲罰。大女兒特別喜歡玩“搖啊搖”。每次洗完牀單,在收納之前,我們都將牀單變成一個吊牀。媽媽拿一頭我拿另一頭,她躺在中間,就像躺在吊牀上,被我們來回地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消極懲罰的辦法。如果有牀單正好晾着,女兒又做了淘氣的事,我就用取消“搖啊搖”的威脅來糾正她的行爲(我們從來不用打來懲罰她或糾正她的行爲)。

孩子名校畢業後卻不知道要幹啥,父母感嘆的竟是從小沒讓他做家務! 第5張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Marty Rossmann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心理學家Richard Weissbourd的研究就顯示,在家幫忙做家務的孩子,在學校往往表現得更積極。這些孩子的自我認知更正面,認爲自己很有用,也較少出現抑鬱和焦慮。他們獨立自主,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勇敢去實現。

教育家們認爲,依據孩子的年齡,可以清晰地設定他們的任務:

學齡前幼兒:收玩具、收書、收拾鞋襪。在大人的指導下,他們還可以收拾牀鋪、抹桌子、收碗。

小學生:拖地、洗碗。在大人的指導下,學會做飯、洗衣服、清理浴室。

中學生:照顧弟弟妹妹,買菜、購物、準備晚餐。

兩個孩子,更要讓他們勞作

人是由勞動創造的。

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也是人生奮進的基礎。

一個孩子,花錢如流水;兩個孩子,金銀萬倆更是不夠花。

但父母養育兒女的目的難道是花錢嗎?如果有一件事情既不花錢、還能省錢,且還能給孩子一筆最可靠的財富,那爲人父母又有什麼理由去拒絕呢? 而這件事情何其簡單,不過就是——家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