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開始心平氣和,結果卻往往是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但是,時間一長,孩子很可能養成刁蠻的不良習氣。

所以,下面這5種“道理”,孩子最爲反感,希望家長別再說了。

01.控制型父母

很多父母控制慾強,喜歡替孩子做選擇,幫他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有的還會強加自己的價值觀。

比如,擇學時,總能聽到父母說“這個專業沒前途,學了也是白學;選這個,以後能賺大錢”。

擇業後,孩子的耳邊圍繞着一句臺詞;“公務員穩定輕鬆,風吹不着雨淋不着,你再合適不過了,信我的沒有錯!”

若孩子反駁想要自己做決定,父母就會說:“我是過來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比你要有經驗。”

這些話伴隨着孩子升學、擇學、辭職、結婚生子,每當要做選擇題時就會聽到。認爲自己有權替子女在任何事情上發表意見、點評,甚至武斷的直接決定。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對不瞭解的事物一概持有否定態度,否認子女的獨立思考能力,並要求孩子遵循自己的價值觀。這難道不是一種“強詞奪理”嗎?

父母如此對待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爲“有權就有理”。這不僅對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不利,而且孩子還可能“立竿見影”地仿效。

02.道德型父母

生活中,父母總愛站在道德至高點,用自己的思維來規劃孩子的未來,無論孩子喜歡還是不喜歡。

比如,“我生你養你,所以我打你罵你擠兌你都是應該的,無論怎麼偏心兒子都是應該的,女兒養老也是應該的。總之,我生你養你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對你怎麼無情都是應該的。”

有的父母翻看孩子日記本,被孩子發現後都會說“我們做這些都是爲了誰,別人家孩子我纔不操心呢,還不都是爲了你!”若孩子反駁,父母還會加一句:“孩子大了,都不認我這個媽咯!”

彷彿孩子的隱私被侵犯,結果父母纔是那個受害者,孩子反倒變得“蠻不講理。”有時還會指控子女不孝,以及歷數自己撫育子女的艱辛。

類似“爲你好”的言語,實則是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孩子屈從父母的意志,喜歡用空洞無力的大道理訓誡孩子,重視家長權威而非進行平等的有效溝通。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第2張

雖然大多時候父母的動機是好的,本質上出於愛,但這樣的說服方式實在令孩子無法接受。容易讓孩子心生叛逆,甚至成爲你口裏“不孝順”的孩子。

03.愛攀比的父母

比較心理人人有之,尤其在價值觀不統一,內心不平衡的家長中較多見。原則遵循吃穿跟差的比,學習跟好的比;自己跟差的比,讓孩子跟好的比。

其攀比模式分爲兩種:

一是暴露自家孩子的不足,對比別人家孩子的優勢。

如“你看XXX同學都鋼琴十級級了還年級第一,你一天到晚只知道玩遊戲,唱歌又難聽,你說你有什麼用!”

二是從自己身上找優越感,對比別人父母的難出。

如“我對你夠不錯的啦,供你吃飽穿暖供你上學,你看好多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讀大學,小小年紀就輟學,外出打工!”

平時家長說話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人格上的貶低,不尊重孩子內心感受和個人幸福。這也是孩子缺乏自信,膽小懦弱的原因。

04.喜怒無常的父母

當看見孩子犯錯,有的父母會平易近人的與孩子好好交談。而有的爸爸不善於情緒管理,上去就是一巴掌呼過去了,說“我是你爸,打你是應該的”。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第3張

有的媽媽喜怒無常,即便在現場,也不一定會上前保護孩子。反而是在孩子被打後,站在一旁說,“我早就告訴你不要這樣...你就是不長記性...”

若孩子學習狀態不好,家長會說:“以前成績下滑就是因爲週末總看籃球比賽造成的。平時督促你不聽,現在怎麼樣,成績下降了吧...”

若孩子反駁,家長還會說:“你的翅膀硬了是不是”或者“你氣死我了。”

類似這樣的話,很多家長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說話,這也是跟孩子翻舊賬時常見的開場白。對孩子零容忍度,經常將負面情緒發泄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孩子捲入家庭矛盾中。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經常會患得患失,缺乏安全。

05.雙重標準的父母

許多家長人到中年,放棄自我成長,覺得自己的人生藍圖已經定型。於是不自覺地把發展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這5種常見的邏輯最讓孩子反感,後悔沒有早知道! 第4張

越是焦慮的父母一邊缺乏自省,一邊又對孩子嚴苛要求,認爲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自己從來不愛讀書,卻要求孩子學習要好;

自己整天玩手機打遊戲,卻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自己沒本事怕被人瞧不起 ,卻讓孩子給自己爭第一;

自己對孩子的打罵從不記得 ,對孩子做過的錯事卻記憶猶新。

不由的讓人想起三毛的句子:“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視爲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一個孩子的身上,揹負着兩個人的人生,那樣他既不快樂,也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其實,想給孩子講道理,首先要確認這“道理”連你自己也相信,其次要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價值觀,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父母一定要記住:“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打罵是下下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