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因爲你窮養了自己!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因爲你窮養了自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寒門很難出貴子,三代才能出貴族?父母有錢,才能大概率地保證孩子將來富有嗎?是什麼決定孩子將來能否物質豐盛?不是物質,而是心靈。

有一位朋友生活富有,個人氣質修養也很好,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事實上,這位朋友的童年時代,物質很貧乏,但媽媽總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時不時給孩子們帶回一些美好的小玩意兒,從來不對他們進行:“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啊”,之類的沉重感教育。

孩子們從小就感覺內心富足流動,長大以後到了社會上,就會憑藉各自的能力獲得財富,並且各有各的精神追求。

我見過好幾個從這樣的家庭走出來的人,他們出生於中國物質最貧乏的年代,父母一貧如洗,但即使半年才吃得上一頓肉,也願意叫上朋友、孩子們一起快樂分享。這些孩子的精神氣質如貴族般,等到後來環境好轉,他們總是能最先找到出路。

“三代出貴族”指的不是必須積累三代的財富才能培養出貴族,而是指內心的匱乏感經常要經歷三代以上才能轉變,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將來能否豐盛。

很多父母不願意痛痛快快地給孩子買東西,花錢的同時反覆強調“金錢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匱乏感,還有愧疚感,將來他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沉重而艱難。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因爲你窮養了自己!

孩子對父母傳遞的感覺非常敏感

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爲,童年的親子關係會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通俗點講,父母好比程序員,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潛意識中輸入的是匱乏與沉重,孩子將來又怎能豐盛流動呢?

帶者匱乏感走入社會,被潛意識指揮者,他很容易處處體驗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總是找吃力不賺錢的活兒幹,即使賺到錢也無法輕鬆享受,一給自己花錢就覺得愧疚,同時喜歡過度囤積東西,造成更大的浪費。有的女孩就是這樣,以前總是被父母說:“護膚品太貴,不要用護膚品”,自己賺錢後忍不住買大量護膚品,卻捨不得用,一直放到過期。

如果父母經常傳遞的信息是“物質攀比可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了,那麼孩子未來很可能收人一般,在賺錢上不思進取,同時又物慾難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盲目囤積。

有一位媽媽觀察發現,凡是給女兒買玩具、手工材料等,要是告訴她“要愛惜,不要弄壞”,那麼這些玩具和材料基本上都會被女兒閒置,時間長了,不是放壞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違背了當時購買的初衷。

還有的媽媽反饋說,給兒子買了顏料和畫筆,但兒子畫畫時只用畫筆,不用顏料,因爲媽媽告訴過他“不要浪費顏料”。

這是爲什麼呢?孩子對父母傳遞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傳遞的是制約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這個東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寧願不碰。

孩子不會用頭腦自欺欺人,無論父母自認爲道理多正確,孩子能夠直接從能量層面感受到父母傳遞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如果父母持續不斷地以自認爲正確的理由,強行向孩子傳遞各種負能量,孩子最終會變得如父母一樣,被束縛在所謂正確的人生道理之中,活得沉重壓抑。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因爲你窮養了自己! 第2張

誠實迴應孩子的需求

有人問,是不是要百分百滿足孩子的慾望?滿足還是不滿足孩子的慾望,取決於父母的能力和意願。

有能力,也願意滿足,那就輕鬆愉快地盡情滿足,多多益善;

沒能力,或者不願意滿足,那就直言相告:“我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或者“我就是捨不得花錢”。

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滿足,也會知道都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配不上,將來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豐富的物質生活。

有一個孩子想要一樣東西,媽媽找各種理由拒絕,孩子直接問媽媽:“你爲什麼見不得我開心?”。孩子經常能簡單通透地看到本質。父母若是對向己內心的匱乏感沒有覺察,很可能會無意識地傳遞給孩子,自己小時候沒得到過快樂順暢,所以現在要跟孩子較勁,讓孩子也處處擰巴。

不要評判孩子的慾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說這麼做是爲了孩子好。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這個需要可能在父母眼裏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裏,那就是他想要的。

無論父母買或不買,都請尊重孩子的慾望。可以不滿足,但不必評判慾望,孩子自己會形成慾望和實現之間的關聯。

富養、窮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跟經濟能力關係不大。一些身家千萬的父母會給孩子買上千元的童裝,因爲是父母想要的。而孩子想要的只是幾元錢的貼紙或搖搖車,父母卻不願意買,跟孩子較勁,給孩子製造匱乏感。

長期的匱乏感會逐漸凝固成內心黑洞,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容易變得慾壑難填,買再多的名錶、跑車也彌補不了。

寒門難出貴子?那是因爲你窮養了自己! 第3張

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衆人皆知,人類在一個需求層次上得到滿足後,自然會向更高層次進階,這是再自然不過的常識了。爲什麼到了孩子身上,有些人竟生出“越滿足,越沉溺,越瘋狂要求”的妄想,並以此妄想爲理論依據,經常跟孩下的需求較勁,見不得孩子順暢開心呢?

誠懇面對孩子的需求,不跟孩子較勁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的心其實是鄧麼純淨而易於滿足的。

童年長期的匱乏感會逐漸凝固成內心黑洞,真正慾壑難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成年後的黑洞依然可以通過自我覺察來療愈。

父母滿足了孩子童年的哪些需求,孩子將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着,有自由去體驗更高層次的需求。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在將來的婚戀中不會把“穩定”看作第一要素;物質需要得到及時迴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各方面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會自然地綻放絢爛的一生!

父母無論貧富,都可以向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你值得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着於奢靡。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