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不想上學?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家長們快看看!

孩子不想上學?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家長們快看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很多孩子都抗拒上學,他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當孩子不想上學時,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家長們快看看吧!

如果有一天,5歲的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你會如何應對呢?

也許,你會看着膝下撒嬌、淚光泫然的小不點,心中柔軟如一灘春水:“好吧,寶貝,今天就休息一天吧。”

你在孩子面前變得沒有原則,也會讓孩子知道只要哭鬧,就會得到滿足。

也許,你會皺起眉頭:

寶貝,不上學不行啊,老師會批評你的。這樣好不好?你去上學,週末媽媽帶你去遊樂場?那,媽媽給你買你想要的那個變形金剛?

物質獎勵激發不出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會適得其反地挫傷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也許,你正急着換衣服準備上班,急匆匆嚥下嘴裏的麪包:

什麼?你不想去上學?我還不想去上班呢?快點,別磨蹭。再鬧,我揍你了。

你的孩子會對上學失去興趣,也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變得膽怯或者叛逆。都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一位泰國媽媽只用一招就讓孩子主動提出要去上學,她是怎麼做到的?

泰國媽媽也遇到了這個問題:5歲的兒子不想去上學。

孩子不想上學?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家長們快看看!

於是媽媽向學校請了一天假,她要帶孩子做一件事情。

她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對孩子說:

“一個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是在學習掙錢生活的本事,如果不上學,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掙錢:撿垃圾。”

孩子一聽撿垃圾能掙錢,便高興地跟着媽媽上街了。

在泰國的炎炎烈日下,母子倆一路走一路撿,走了2公里,撿了2公斤塑料瓶,賣了2泰銖(約合0.4人民幣)。

小男孩累壞了,也餓壞了。但媽媽告訴他,這點錢根本不夠買冰激凌,也不夠回家的車錢,還得繼續撿。

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又把孩子叫起來,準備好撿垃圾的袋子,沒有要送他去幼兒園的意思。

這時,小男孩哭着對媽媽說:“媽媽,我不要去撿破爛,我要去上學。”

就這一招,泰國媽媽成功地讓孩子主動提出要去上學。這次拾荒之旅被媽媽記錄在FB上,贏得了泰國內外網友的稱讚:太有智慧了。

他們紛紛留言:

“方法很好啊,讓他自己去體會是撿垃圾好還是讀書好,讓他心服口服。”

“所以口頭教育遠沒有實際來的見效。”

“這位泰國媽媽育兒方式值得吸取也值點贊,言傳身教。”

”這個媽媽厲害了,就該這樣,讓孩子知道什麼苦什麼纔是幸福”

“這個教育方法可以的,不吃苦就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就是要這樣的教育,讓孩子自己通過自身體驗來改變想法 。”

不對孩子的想法作非此即彼的判斷,讓孩子親身去體驗,並承擔後果。

就如游泳必須嗆水,學走路就一定要跌倒,要了解什麼是苦就得親自去嚐嚐。

還記得“雪小弟”多多和樂嘉的女兒靈兒嗎?

一個被父親脫光上身,在冰天雪地裏奔跑。

“雪小弟”因這條視頻走紅。視頻中,他光着上身,僅穿黃色短褲,在雪地裏邊跑邊叫“爸爸,抱抱"。

“雪小弟”多多是個早產兒,且伴有多種併發症,醫生診斷爲腦癱患兒。

孩子先天不足,多多爸爸決心用自己的方式來鍛鍊和培育。

從多多6個月開始,他每天學習訓練達到8個小時。到現在,多多已經能隨父親遠途跋涉旅行,最長曾有連續十天,每天10公里以上的旅程。

現在的多多無論是身體還是智力都很優秀。

一個隨父親徒步穿越沙漠,4天行走6萬步。

去年,樂嘉因連發三條微博,讓女兒靈兒出現在讀者視野。

一個4歲的孩子,4天沙漠徒步76公里,與大人行走的里程一樣,平均每天20公里。

白天在毒辣的日光下徒步,晚上在野外的帳篷裏睡覺。

惡劣的環境,不透氣的越野裝束,靈兒嬌嫩的腿部皮膚因摩擦,起了一大片紅疹,隊醫只得挑破水泡上藥包紮。

在最後衝刺的時候,樂嘉自己都掉淚了:

我會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她明白,作爲一個女孩,她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

這種長途探險是否對幼兒的身體有害可以再探討,但多多和靈兒對辛苦和堅持的體會,肯定比溫室裏的孩子要深刻。

在保護好孩子不受到傷害的前提下,讓他們自己去經歷,體會生活中的苦與樂,建立自信心和獨立性,是孩子一生都有用的財富。

就如美國心理學家鮑里斯·塞德茲所言:

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爲什麼樣的雛形。

勇氣和堅韌從小就被填充到幼兒時期的粘土中,成爲成長的基石,孩子受益無窮。

姜文也是體驗式成長的踐行者,他認爲,孩子最好的營養品就是吃苦頭。

姜文生長在部隊大院,充滿陽剛氣的氛圍對他性格的養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看看自己的兩個孩子,長輩寵,保姆伺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個子見長壞脾氣也見長;摔倒了不會自己站起,非得有人打地報仇才肯罷休。

姜文看着就搖頭,決定對一個六歲和一個四歲的孩子進行軍事化的吃苦訓練。

他託朋友在新疆阿克蘇找到一間簡陋的普通民居,土坯的牆面,老舊的傢俱,僅有的電器是一臺太陽能熱水器和一臺電視機。

到達後的第三天,訓練隨即展開。早上6點半,叫醒兩個小傢伙,開始跑步,1千米的路程,剛開始只能跑200米,800米是走下來的。

早鍛鍊結束,吃了早飯後,姜文也沒有讓孩子閒着。只要天氣不是太惡劣,便帶着孩子出門轉悠,其實更像是拉練,從剛開始幾百米就叫苦叫累,到最後一口氣走3000米也不喘粗氣。

在飲食上,姜文也沒有專門做兒童餐,而是直接吃當地的民族餐食:主菜不是手抓羊肉就是大塊牛肉,主食不是糙米飯就是饢,新鮮的水果蔬菜大量供應。

姜文還要求兩個小傢伙自己打掃衛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大半年之後,親友們看到那兩個往日的“豆芽菜”,被姜文調教成小小“胡楊樹”之後,徹底心服口服。

他們不再是家境優越、嬌生慣養的小少爺,而是扔在哪裏都放心、交給誰也不用照顧的“野孩子”。

姜文說,這纔是第一步。他的計劃是每年抽一段時間帶着孩子去那些最偏僻、最艱苦的地方折騰。

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就是苦頭。多吃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既鍛鍊了身體,又增強了能力。

少時吃苦不算苦,算財富。

尊重孩子的人格,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

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便能夠成爲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後生可畏”的勁頭。

如果因生活條件好,不捨得孩子吃苦,家長不遺餘力事事代替,件件包辦,結果就是,培育了一個個肥膩的巨嬰、一個個敲骨吸髓的啃老族。

還記得上月末那封北大留學生的萬字長信嗎?

信中陳述父母對他密不透風的照顧和掌控,最後的結果卻是:

穿什麼樣的衣服不能自己作主;上中學了還不會剝雞蛋;動手能力差,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圈子單純,社交能力欠缺。

可父母直到今天也沒明白:孩子爲什麼要與他們決裂?

他們的愛,剝奪了孩子成長的快樂,對孩子實爲一種傷害。

連老鷹都知道在雛鷹弱小的時候,將它趕下懸崖,儘早學會飛翔。人類的愛卻越來越畸形和自私。

當孩子學習用眼看、用手摸、用腳去丈量、用情緒去表達,努力去感知這個世界,父母卻習慣用自己的體會代替孩子的感受,不是有句俏皮話說:“有一種冷,叫你媽怕你冷”嗎?

現在的你事事包辦,件件操心,就不要怪孩子以後懦弱無能、冷漠無情。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曾說:

不要再用自己的愛心摧殘孩子了。孩子能力的幼芽,有時是被他們的父母親手掐掉的。尊重孩子的志向、興趣、心理特點、需求,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遵循的原則。

該放手時就放手吧。

讓孩子自己學會爬行,髒就髒點;

讓孩子自己吃飯,慢就慢點;

讓孩子自己剝雞蛋,剝得爛就爛點;

讓孩子自己選擇穿衣打扮,TA覺得好看就好;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錯就錯吧;

讓孩子用自己的體驗去感知生活,自己去體會生活的重量。

父母們,你只需退後一步,站在TA的身後,陪伴TA一路前行就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