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日一新聞裏報道,河南一中學從學生手裏收走幾十部手機,繼而放進水桶毀掉。圖上孩子們木訥地站在一旁圍觀,據該校方反應,手機屢禁不止,故而採取這破釜沉舟的方式。看見此新聞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些手機好無辜,而且價格昂貴,這麼做真的很浪費唉。沒想到接着新聞裏便說到,學生家長們都非常支持校方的這一舉措,認爲“一切爲了孩子”,這麼幹值得。

同樣的新聞其實正出現在不久以前,一名十幾歲男孩的父親在暴怒之下收了兒子的手機不讓他玩,繼而孩子從高樓一躍而下身亡,接着其母也走了極端去世。說到這裏我不禁爲手機叫屈,手機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它本身的出現並非爲了毀掉孩子,就像武器一樣,是人類人性中醜惡的部分讓我們經常有自取滅亡的舉動,關這些物品P事?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所以想想那個中學的老師和家長,竟然用這麼極端“殘忍”的方式對待一個電子產品,思之真心令人發笑。就像一個蓬頭垢面的人去照鏡子,嚇了一跳,怎麼自己這麼髒這麼醜啊,於是恨死了這面鏡子,砸碎了這面鏡子,貌似自己就會變乾淨變美一樣,這有多荒唐。

讓我們來想想那些對着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刻,或者行爲極端的時刻,我們總是“恨不得”要幹嘛幹嘛。而你有沒有反省過,這些“恨不得”的背後其實是因爲在那個當下,你根本束手無策。而導致你束手無策的原因無非以下幾種罷了。

第一,我們是真的黔驢技窮

當孩子拖拉着不做作業,當孩子捧着個手機不放,當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的時候,你有沒有那種“恨不得”的內心衝動 — 想撕了他的本子,扔了他的手機,倒了他的飯碗,讓他罰站不讓他睡覺......甚至你把這些想法都付諸了行動。

爲何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這麼做?因爲咱們手裏就只有這幾把刷子啊。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第2張

大多數人從我們父輩那裏習得的育兒方式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了,面對現在出生的人精們,我們的三板斧 — “哄、說教、體罰”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我們除了這三樣傍身技能,已經山窮水盡、窮途末路了。

可是我們中還有很多人,情願每天翻翻公衆號收取一些碎片,也不願好好地去跟上時代、跟上孩子的步伐,真真正正有效地去精進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這樣的家長,就會永遠陷在三板斧裏,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孩子越來越“管不住”。

第二,我們幼稚,雖然被稱爲“爸爸媽媽”

卻根本沒有用成人的方式在解決問題

把手機泡在水裏的行爲簡直跟迷信活動差不多,好像手機壞了,孩子就會變好,這什麼邏輯啊。這種思維方式常常出現在小孩子的身上,因爲認知的不全面,小孩子對待周圍世界通常都會有非黑即白的觀念,這個人是好人、這個人是壞人;狗狗會咬人,所以是壞的,這個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所以他就是壞小孩......

在孩子們的腦袋裏,還沒有那種辯證的思維,比如人是多面的,有善也有惡,動物也是,會咬人是天性,但不能說是壞狗狗等等。但可惜的是,很多成年人的思維模式竟然如同幼兒一般 — 你成績不好,你一輩子玩完了;那個小朋友爸爸媽媽離婚的,性格肯定有問題,你離他遠一點;手機讓你不思進取,所以手機是萬惡之源,要扔掉、毀掉。成年人之所以這麼幼稚,是因爲不肯動腦思考,不願意成長自己。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第3張

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會這麼思考:是不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最近不跟我溝通是因爲什麼?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那麼我該如何應對?手機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利用?又有哪些對孩子的不利影響需要儘量去減少?孩子提出購買手機的需求,我的想法是怎樣的,他又是怎麼想的,要不要給他買?關於如何使用手機我可以和孩子制定怎樣的規則和約定?

第三,情緒管理能力弱、自控力差、行動力差

情緒管理的課程現在很火爆,家長們紛紛去聽課,聽的時候似乎茅塞頓開,回到家裏卻又怒氣依舊。當大家都在吐槽課程沒用、道理都知道、只是做不到的時候,卻未曾關照一下自己爲何做不到。

在我看來,生氣不開心甚至憤怒的時刻基本每個人都經歷過,經歷一下情緒風暴其實沒有錯,但是我們得控制自己的行爲(做的和說的)— 不要傷害他人、傷害周圍物品或環境。

所以我覺得家長們首先要學的不是情緒調節的能力,而是自控力。能不能在孩子拖拉、不肯吃飯、玩手機的時候,雖然氣得要命,但還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言行會傷人,情緒傷自己。所以“我心寒”並不是因爲“你生氣”,而是因爲“你生氣時對我的所作所爲”讓我“心寒不已”。

極端的教育方式,源於我們的手足無措! 第4張

其次,情緒管理裏的幾個祕訣,深呼吸、放鬆、離開現場、喝水,相信大家都已爛熟於心,可是爲何在憤怒的當下卻不去用呢?這無非就是個行動力的問題。

王陽明曰:“知而不行,是爲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至知。” 意思就是:“知道了卻不去行動,等於不知道;雖然不理解但去行動了,慢慢在行動中也就理解了。” 是以爲何有如此多的家長聽了課、看了書卻還是沒法好好育兒,那是因爲你覺得你已經懂了,其實根本沒懂,因爲你沒去做。

以上這些導致我們總是採用極端的教育方式以滿足自己的私慾 — 那個當下,我們釋放了,我們爽了,可孩子遭殃了,手機遭殃了。但我們不管,還自以爲是地覺得自己做得不錯嘛,還一廂情願地大放厥詞 — “這都是爲了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