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我該怎樣來保護你?

孩子,我該怎樣來保護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你不能保護你的孩子時,你的一切努力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微博上看到這句話時,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奪眶而出。

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無能爲力之感,油然而生。

上海某親子園給孩子灌芥末的事還餘波未了,北京某幼兒園再曝虐童,孩子身上針眼的照片觸目驚心,家長的控訴不斷刷屏,朝陽區教委和警方都已經介入調查。

真相還沒水落石出,全網父母的焦慮已經漫溢,身爲父母,我明知道這是小概率事件,卻還是沒能戰勝自己的恐懼和焦慮。

我有一個朋友是幼兒園老師,她特別無奈地說:“今天早上剛起來,就有家長髮微信問我:‘ 我的孩子爲什麼不愛上幼兒園了?’”

我沒敢告訴她,我明明知道這是小概率事件,昨天和兒子睡前聊天時,還是沒能忍住,問了他一些過去從沒問過的問題。

“你們在幼兒園打過針嗎?”

“老師會餵你們吃藥嗎?”

“有沒有人要求過你們脫光光?”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他甚至事無鉅細地給我講了某個小朋友在幼兒園喝藥的流程,其中有家長、老師、校醫的三方參與。

聽完他的回答,我並沒有覺得心安,而是陷入沉思。

忽然意識到,我們一直在用一種不恰當的方式,呵護自己的孩子。

當惡性事件爆發,我們的情緒被煽動,就去懷疑全世界;當事件被新的熱點覆蓋,就忘記所有的焦慮,繼續維持過去對待孩子的方式。

平安無事時,疏忽大意,許多家長沒給孩子做過安全教育和性教育,甚至還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遭遇不幸時,許多人又把精力放到了憤慨上,衝出去鬥天鬥地,卻忘了給孩子足夠的安慰。

許多人說,孩子們是天使,天使都應該遇到善良的人。

可是,當把希望都寄託到外界時,人最容易患得患失。

作爲媽媽,每次看到類似的事件都會恐懼不已。但我開始明白:不是因爲我知道這種事就能阻止它發生,而是知道它,就該學着防備。

怎樣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纔是每個家長最最急需的必修課。

孩子,我該怎樣來保護你?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被欺負?

洗澡時,觀察孩子的身體表面是否出現淤傷、抓傷等人爲傷痕。

年紀較小的孩子,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後,很容易體現在睡眠上。有的孩子會失眠、做噩夢,或者頻繁尿牀。

如果孩子的鞋子、文具、衣物等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者破損,家長也需要留心。

當孩子的情緒出現特別大的變化時,很有可能就是受到了傷害。

原本很喜歡去幼兒園的孩子忽然哭着喊着不肯去;

原本很安靜平和的孩子忽然變得暴戾、浮躁;

原本活潑的孩子變得靜默。

當這些情況發生時,家長都要認真對待,去引導孩子表述,找到真實的原因。

我身邊的很多家長,會用角色互換的遊戲方式,來探察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

回家之後,家長扮演孩子,孩子就扮演她在幼兒園的老師、保育員,或者校醫。

孩子強大的模仿力,總是能將幼兒園的生活重現。

小區裏一位媽媽,在和孩子玩角色互換的遊戲時,因爲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孩子就伸出食指怒氣衝衝地指着門說:“你,給我站到教室外面去!”

彼時正是冬天,室內暖氣很足,大家都穿着短袖。

媽媽配合孩子的表演,準備去拿羽絨服出門罰站時,孩子很嫌棄地說:“還磨蹭什麼,趕快出去!”然後把穿着短袖的她推到門外。

媽媽頓時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仔細詢問才知道,老師真的會讓孩子穿着單衣出去罰站。

緊接着,她去和其他媽媽交流,知道了老師虐待孩子的細節,很快辦理了轉園。

我們都以爲那些極端事件距離自己很遠,當它真的發生時,才驚覺世界險惡,孩子成長的艱難。

還好,媽媽夠用心,發現早,止損早。

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了欺負,怎麼辦?

一位受害小朋友的爸爸說,想燒了幼兒園。別說真的發生,我每次幻想孩子遇到相同的情況,都會熱血上涌,恨不得馬上衝出去給孩子報仇雪恨。

而很多家長的做法也都是這樣:咽不下這口惡氣,衝出去討個說法。

對壞人的追責,是對孩子權益的捍衛。絕不姑息,絕不退讓,壞人才不會有機會去傷害更多的人。

可這種時候,比追責更重要的是:安撫孩子受傷的心。

孩子,我該怎樣來保護你? 第2張

孩子受到欺負後,特別容易出現極端情緒,比如對於人際關係異常抗拒、不願上學等。

家長要寬容對待,因爲孩子很可能正處於應激狀態,此時任何的對抗,對他來說都可能是二次傷害。

要讓孩子明白,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是他強大的後盾。有了安全感,孩子纔有康復的可能。

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孩子更看重別人的關心和關愛,因此,家長必須在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

越早把情緒處理好,對孩子的傷害和日後的影響才能越小,這比起解決事情本身更重要。

不幸發生得很短暫,卻需要漫長的時間來療愈。因此,父母需要給孩子長久的陪伴和支持,給予長期、正確的引導。

安撫孩子的情緒,溫暖孩子的心靈,永遠都比解決問題、懲治壞人來得重要。

我們受傷之後,如果沒能恢復好,傷口就會在每次變天換季的時候,用讓人生不如死的隱痛,來提示你它的存在。

心傷,更是如此。

比事後療愈更重要的,則是預防。

隨着事件的爆發,一則美國防性侵教育的動畫開始流傳。

短篇首先告訴孩子,壞人不一定長得壞,還可能長得很好。接着,告訴孩子什麼是隱私部位,隱私部位不可以給外人看和觸碰。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他的,這是視覺警報;如果有人和你談論隱私部位,這是言語警報;

如果有人觸碰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碰他的,這是碰觸警報;單獨和陌生人在一起,是獨處警報,如果有人擁抱、背、親吻你,叫做擁抱警報。

當有人對你做出這五種行爲中任意一種時,就可以判定那個人是壞人。

而面對壞人,一定要勇敢說“不”!

生活中,很多經歷告訴我們,其實孩子並不是無法辨別事件的好壞,更多是沒勇氣說“不”,對壞人的傷害逆來順受,還讓自己在痛苦中無法自拔。

孩子爲什麼不敢對不喜歡的事情說“不”?

因爲害怕。

害怕權威,害怕威脅,可最害怕的是,來自父母的忽視、質疑,甚至嘲弄。

“你是不是傻,爲什麼讓別人碰你的隱私部位?”

“他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我不想聽藉口,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哭!哭能解決問題嗎?早幹嘛去了!爲什麼不早點告訴我!”

當孩子的求助,反饋回來變成對自己的怒氣時,孩子就會選擇不再求助,而傾向於自己消化。

國內許多家長,對孩子又寵愛又控制。於是,孩子建立不起自我意識。

不管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的孩子,潛意識裏都有這樣的邏輯:

我的身體是屬於父母的,如果有人侵犯了我的身體,就等於侵犯了父母的東西,父母會生氣的。

因爲沒有自主意識,所以沒用勇氣說不;因爲害怕父母生氣,所以即使受到侵犯,也只能忍氣吞聲。

因此,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培養孩子足夠的自我意識和自主意識。

不敢對父母說不的孩子,又怎麼敢對壞人說不?

孩子,我該怎樣來保護你? 第3張

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需要做到以下4點:

多檢查。每天洗澡時,檢查孩子的身體上是否有傷痕。

多溝通。詢問孩子的日常,也在遊戲的過程中,教會孩子更加準確地表達,引導孩子說出真實的情況和內心想法。

多做安全教育。告訴孩子,隱私部位不可看、不可談、不可觸碰,他有權利對任何不喜歡的行爲大聲說“不”。同時,不可以幫壞人保守任何祕密。

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父母都會和他並肩作戰。

成長,是一次艱難的旅程,沒有誰會一帆風順。

父母給孩子的,不應該只有物質和形式上的陪伴,還應該有精神上的支持和引導。

最重要的,要讓孩子任何時候都確信:

你不必害怕苛責,也不必隱瞞侵害,更不必藏起傷口。

不管什麼時候,不論多大的危險,父母都是你堅強的後盾。

正如電影《熔爐》所說:

“看着這些逐漸長大的孩子們,我不由想到,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爲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爲了不讓世界改變原本的我們。”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