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焦慮的父母,在慢慢的毀掉自己的孩子

焦慮的父母,在慢慢的毀掉自己的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是一個全民學心理學的時代,也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雖然孩子是家長們的一切,但是焦慮的父母,也會毀掉自己的孩子。

小君最近一口氣給孩子報了三個補習班,加上原來的三個,孩子所有的空閒時間從此被榨乾,可是她總覺得還不夠,恨不得每天拿根小皮鞭跟在孩子後面,時刻督促。

孩子每天忙得跟陀螺一般,苦不堪言,兩口子也沒少因此而吵架。

每次吵完,小君必擺出一副壯士斷腕的豪邁,灌雞血給自己打氣:不吃苦中苦,怎成人上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父母之愛子,必爲之計深遠!

她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抱着計算器計算孩子每次的考試分數,繪製其在班上和年級的名次及走勢,並且推算他考進本市那所據說一本率55%的重點中學有多大的概率,她稱其爲數據化管理。

當我第一次見到她做的成績趨勢圖時,驚得下巴都掉下來了,比我這常常需要在工作中做數據分析的人做得還細緻。

我時常勸她要放寬心,畢竟孩子現在才小學三年級,未來的路還長。

可她每次聽完,必定會大聲痛斥,哀我之寡聞:

“他們班上的誰誰誰,鋼琴都已經9級了,我們家孩子學了快兩月,一首《小星星》都彈不下來。”

“必須得學奧數啊,奧數是重點中學的敲門磚,要是以後進了省隊,高考中考都是可以加分的。必須得學,你們家孩子也得立刻去學。”

“這座城市的中考淘汰率都已經達到50%了,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孩子不能上高中,上不了高中,就沒法考大學,這輩子不就完了嗎?所以必須得爭,還必須得爭一本,一本以下沒任何意義。”

“你是壓根就不知道外面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是啊,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太大,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起點,她能教給孩子的,就是從小去拼,使勁拼,玩命拼,發揮到極致!

每次見到她的孩子,我只會覺得一個字:累!小小的身板,架着厚厚的眼睛,每天忙不迭地輾轉於各個輔導班,乖順,特別沉靜,從來不像別的男孩子一樣玩鬧。

我真的很想告訴她,真正適合學奧數的小孩,只有3%-5%,大多數學奧數的孩子都有着發自內心的厭惡;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去學鋼琴,也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必須要用分數來體現。

但是,在媽媽的焦慮下,孩子必須得拼啊,不拼怎麼能進好學校?怎麼會有好的未來?拼就一個字!

焦慮的父母,在慢慢的毀掉自己的孩子

初衷是好的,然而還是出了岔子。

上週接到小君的電話,她在電話裏泣不成聲,跟我說,你幫我看看這孩子是不是得了抑鬱症,怎麼這幾天總是呆頭呆腦、魂不守舍的樣子。

我詳細地問了問細節,緣由是這次半期考試孩子沒有考好,小君看到孩子試卷的那一刻,頓覺天崩地裂,深感自己付出那麼多,卻沒有得到好結果,委屈鋪天蓋地涌來,一發不可收拾,在孩子面前失聲痛哭,最後演變爲孃兒倆抱團一起哭。

從那次半期考試之後,本來就沉靜的孩子開始變得更加沉默,呼喚他的名字,要好長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我認真嚴肅地告訴她,孩子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你這裏,你的焦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當下的中國,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缺失的父親”。

孩子的失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對外的,表現爲叛逆,反控制,跟父母對着幹。一種是對內的,他們深深地認爲自己做得不夠好是自己的問題,將家長的焦慮和控制深深地內化進了自己的潛意識,他們以無聲的方式折磨自己,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吞噬自己的自尊感,變得悲觀和自我否定。

後者,因爲往往更難被父母所察覺,因此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越大。

我告訴小君,要治療孩子的唯一良方,就是改變自己,只有媽媽豁達不焦慮,不越界干涉,孩子才能充分地成爲自己。

這是一個全民學心理學的時代,卻也是一個全民焦慮的時代。

有的媽媽自從成了媽媽,就整天活在過度的擔心害怕之中,擔心孩子會受到危險,擔心孩子的行爲會出現偏差。她們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她們看來,孩子離開母親的每一秒鐘,都可能遭受不可逆的心理創傷,自己的任何一個疏忽,都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她們常常焦慮不堪!

我經常收到媽媽們的問題:“我的孩子太內向怎麼辦?能給矯正一下嗎?” “同齡寶寶都說句子了,我們家的還在蹦詞語,是不是發育有問題?” “我的孩子在學校太老實,以後肯定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怎麼辦?”

我總是需要一遍遍地跟她們解釋,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不均衡的,有快也有慢,這是正常現象;內向是孩子天生的氣質,是遺傳,氣質沒有好壞之分……

並且,很多時候,我都特別想告訴她們一句話:

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母子情緣,大抵上就是一句話:活明白你自己,順便帶好上帝的小孩。

焦慮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心理學家也會告訴你,適度的焦慮能激發人最高的心理動機,獲得最高的效率,然而,效率和焦慮呈倒U結構,過高的焦慮,只會將你壓垮。

焦慮的父母,在慢慢的毀掉自己的孩子 第2張

中國式媽媽焦慮的根源在於她們永遠沒有弄清楚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她們過多地預判和干涉了孩子的未來,難能豁達。又容易將這種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體現到日常與孩子的交往中,於是有了那麼多輸不起的孩子,有了那麼多得“空心病”的孩子,有了那麼多的巨嬰和媽寶男……

我常與歐洲的朋友聊起育兒的話題,我發現在西方父母的思維裏,他們更多地會認爲,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兩代人之間可以相互扶持,但是彼此獨立。

而在很多中國父母的思維裏,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我不僅要爲你的過去和現在負責,我還要爲你的未來埋單。所以,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爲了你好,你必須要聽我的,不能有絲毫偏差。

可終歸,你是你,他是他。

你終歸不能代替他去經受成長,也沒有能力去爲他掃清所有的障礙,去替他承載他必須要經歷的孤獨和無助、恐慌與痛苦。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的得失,看得長遠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教育的本質,是教會一個人如何生活。

不管我們的孩子以後將成爲一個怎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組成一個怎樣的家庭,貧窮抑或富有,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活。

真實的生活裏,不僅有一帆風順裏的歲月靜好,也有一地雞毛裏的絕地反擊。他們要面對的不再是一個被大人包裝好的溫室,而是一個真實的,有着爾虞我詐的成人世界。

到那時,能支撐他們穩穩走下去的,不再是試卷上的分數,也不再是各種等級證書,而是那顆有着充沛力量的內心。

合作的品質、戰勝困難的勇氣、在紛繁的世界中獲得幸福的能力,哪一項都比卷子上的分數更有意義。

我想,作爲媽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收起我們氾濫的焦慮,僅僅以陪伴的姿態,選擇適度地放手,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經受成長道路中的挫折與困難,讓孩子成爲他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