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孩子回家總是先找媽媽呢?

爲什麼孩子回家總是先找媽媽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次和表姐聊天,她說:我家女兒六歲,每次放學回家,不管誰開門,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回來了!”就算他爸爸開門也是張口就問“爸爸,我媽媽呢?”搞的親爸跟後爸一樣,不帶重視的,有時候一聊起這事老公那個鬱悶呀!

這樣我想起一句網絡名段:“你媽,喊你回家吃飯”和“爸爸,媽媽呢",今年有個著名網站搞過測試,結果是這兩句話人一生說的最多,佔據99%以上比例。乍一看好似媽媽在孩子的生活中佔據絕對的親近優勢,爸爸們看到這裏心裏肯定在吃醋。

其實我們仔細想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是發生這樣的事呢:我們一回家,首先就是喊媽媽呢;遇到不順心或者困難也是找媽媽;跟同學爭論首先搬出來也是媽媽。實在找不到媽媽,就退而求其次找爸爸,大家是不是有認同感,因爲我們也是這樣過來了,那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爲什麼孩子回家總是先找媽媽呢?

孩子一出生,就首先跟媽媽建立親子關係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老婆想給老公表達這樣一個消息:寶寶剛剛出生時候相貌非常像爸爸和爺爺,因爲這是出自孩子自身保護,覺得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和爺爺可以保護自己,但是,很快寶寶慢慢的變得像媽媽了,因爲還是覺得媽媽靠譜。可以僅當一個笑話,但是,也有一定含義,因爲寶寶從溫暖舒適子宮出來,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小寶寶本能的害怕和擔心,本能需求保護,而此時媽媽都會讓寶寶吃上母乳而不是爸爸和爺爺,這個過程很容易讓寶寶產生依賴感,也許衣食父母就是這麼來的吧。

而隨着孩子慢慢感知這個世界的時候,爸爸們都是在拼搏事業和忙於工作,孩子的吃奶、睡覺、娛樂基本都是媽媽們包攬的。人的心靈第一感知,就自然讓寶寶更親近媽媽,爸爸就排在媽媽後面。

爲什麼孩子回家總是先找媽媽呢? 第2張

寶寶胎兒時期就形成和媽媽親近感

古語云:孩子都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的確是這樣,十月懷胎,寶寶在母體由兩個細胞慢慢發展到胚胎最後形成人,再發育聽力系統等等,寶寶最熟悉媽媽的一切,也只有媽媽的聲音最能給寶寶安全感。

另外寶寶在懷胎十月裏算是和媽媽共患難的好戰友,是個月陪着媽媽上班、工作、學習、生活,陪着媽媽忍受疼痛、水腫、嘔吐,忍受着不化妝不穿高跟鞋,跟媽媽一起聽音樂散步,感受着媽媽的撫摸……

媽媽辛勤的付出,寶寶不能產生記憶,但是都能感受的到,這種習慣就形成了天然的親近感。

童年時期,還是跟媽媽時間多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媽媽不用徹夜不眠的餵奶、哄睡、蓋被子這些瑣碎事,但是該操的心有增無減:陪孩子玩樂、上學、作業、買衣服、看動畫片,還要跟孩子交流給ta報興趣班。要儘可能的滿足孩子要求,還要教育孩子的爲人處世。

可以說媽媽參與了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了。如果突然沒有了媽媽的關愛,那真是:沒媽的孩子像根草,生活一塌糊塗,當然跟依賴和親近媽媽了。

爲什麼孩子回家總是先找媽媽呢?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