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營養 >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 鴨梨

1、口感:

皮薄核小,汁多無渣,酸甜適中,清香綿長,脆而不膩,素有“天生甘露”之稱。

2、應季時間:

果實供應期從9月至次年1月,可貯藏保鮮5-6個月

3、營養價值:

內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在維生素B家族中堪稱佼佼者;含糖量高達12%以上,可貯藏保鮮5-6個月。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平喘、燥利便、生津止渴、醒酒解毒之功效。

4、推薦食用方法:蒸煮燉梨熟吃。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這句話主要是指河北鴨梨。給寶寶選擇鴨梨的食用方法時,需要清理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蓄積內熱的寶寶,則適合生吃:而口脣皮膚乾燥,粘膜乾燥總揉眼睛、脾氣大睡眠不安的寶寶,以蒸煮燉梨熟吃爲宜。最經典的配方就是川貝蒸梨。

5、道地區域範圍:河北。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 碭山梨

1、口感:

果肉白色,肉稍粗,但酥脆爽口,汁多味甜,有香氣。

2、應季時間:

果實供應期從9月至次年5月。

3、營養價值:

碭山梨在《本草綱目》裏被稱爲甘路子,在古代是一種神奇的藥物。皮薄多汁、酥脆甘甜,併兼有止渴生津、解熱消暑、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通便利尿之功能。主要治療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道問題有神效,傳統最講究的中醫都用碭山梨入藥,常作爲經方秋梨膏、梨膏糖的主料使用。

4、溫馨提示:

有很多家長認爲碭山梨就是豐水梨。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豐水梨原產地日本。是日本三水梨之一。味美、多汁。適應性強,在沙壤土、沙質土和粘土地中均生長良好。但與碭山梨的功效相差甚遠。

5、推薦食用方法:煮食。

因爲果肉稍粗,並不適合牙齒與腸胃嬌嫩的小寶寶生食。建議煮食,乾咳的寶寶可以適量加入蜂蜜、冰糖。寒咳的孩子可以加2片姜或紅糖。用它與秋梨膏、梨膏糖的中藥配伍相得益彰。

6、道地區域範圍:安徽省宿州市碭(dang,四聲)山縣。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第2張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 萊陽梨

1、口感:

果肉細脆,汁多,味濃甜,有微香。

2、應季時間:

果實供應期從9月至次年2月。

3、營養價值:

萊陽梨含糖量高達9.76%,比一般梨高2~3%,並含有各種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

成分。萊陽梨不但是美味的時鮮果品,還可以加工成梨乾、梨脯、梨醬、梨罐頭等,又可以用來釀酒、釀醋。此外,它還具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它製作的“萊陽梨膏”、“止咳糖漿”是治療支氣管炎、傷風咳嗽的良藥。

4、推薦食用方法:生熟均可。

與碭山梨相比,萊陽梨的功效相對對差一個級別,但優勢是肉質更爲細脆一些。食用方式也相對自由寬鬆,生熟均可,如只是日常清熱降火、滋陰潤肺、化痰止咳角度上看,萊陽梨可以佔據半面江山。

5、道地區域範圍:山東萊陽地區。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第3張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 庫爾勒香梨

1、口感:

皮薄肉細,汁多味甜,酥脆爽口。成熟品掉地即成碎片,帶皮入口後沒有任何殘渣感,非常適合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寶寶食用。

2、應季時間:

每年9月份。

3、營養價值:

庫爾勒香梨營養價值高,含糖量10%,酸0.03%,灰分0.12%,每一百克香梨含維生素C約4.3毫克,可食部分達83.6%。

據晉代葛洪撰《西京雜記》記載:“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 說明庫爾勒香梨是極耐儲藏的。

新疆果農採收後,置於無人居住的房間或土窯中,到第二年春(3、4月份)不黴不爛,不發綿,而且變得更加金黃誘人,香氣濃郁。在貯藏條件較落後的情況下,其貨架期可延長至翌年4、5月份,在具備冷庫和冷藏運輸條件下,可實現全年儲藏。

4、推薦食用方法:生食。

建議生食,因VC含量較高,不適合煮食,可以作爲日常保健,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水果。

5、道地區域範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簡稱‘巴州’)南部和阿克蘇東南部,具體範圍在孔雀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北邊緣,冷熱空氣劇烈衝擊地帶的:庫爾勒、尉犁、輪臺、庫車、新和、沙雅、阿克蘇、阿瓦提和分佈在這些地區裏的國營園(團)場。

【不同品種的梨寶寶怎麼吃比較好】寶寶吃不同品種梨的吃法是什麼 第4張

相關文章

[寶寶秋天吃梨的好處 小兒吃梨有什麼作用]

[寶寶秋天吃梨要注意什麼好 小兒吃梨的注意事項]

[寶寶秋天吃梨怎麼吃好 小兒吃梨最適合的三大方法]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