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培養批評思維有用嗎

孩子培養批評思維有用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會思考的孩子長大更優秀,培養批評性思維,從這6個問題開始。經常在電視新聞裏看到,孩子玩手機遊戲,偷刷父母的銀行卡,花幾萬塊錢買遊戲裝備。

孩子培養批評思維有用嗎

看到這些新聞時,不知道爸爸媽媽做何感想。是很自信地認爲,“我家孩子肯定不會這麼幹”,還是會隱隱地有些擔心,“要不把手機收起來,不給孩子玩了。銀行卡要不要換個密碼?”

其實上面這兩種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很多孩子刷幾千、幾萬元玩遊戲,並不是玩物喪志,也不是不知道珍惜錢,他們和那些花錢買保健品的老人一樣,錯在沒有思考和分辨能力。

有一個10歲的男孩樂樂,在玩遊戲的時候認識了幾個網友。其中一個網友說,有一款遊戲軟件很厲害,本來要2萬多,現在友情價只要200元,以後不玩還可以賣掉。

作爲樂樂來說,他以爲只要花200元,以後還能賣掉回本,好像不算很貴,所以他就動心了。

而對父母來說,孩子花200元玩遊戲,雖然有點浪費,但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200元只是個幌子。樂樂把錢轉過去後,對方說軟件發不出來,還要再轉一次錢。加上幾個網友不停地教唆,說這個軟件有多好,還能賣掉賺錢,就這樣,樂樂一次次地相信對方,前前後後總共轉了3萬多。

最後媽媽發現自己卡上少了那麼多錢,才趕緊報了警,後悔自己沒有管好樂樂。

其實這樣的騙錢套路大家都不陌生。新聞上經常能看到有人爲了省點錢,從私人渠道購買手機,結果錢打給對方後,對方說手機在海關被扣,需要交保證金才能拿回手機,還說這些錢後期都能退。

想着反正都已經轉了那麼多錢了,總不能打水飄吧,而且對方說錢是可以退的,於是被騙者就這樣抱着美好的幻想,一次次地轉錢,最後手機沒見到,還白白損失了幾萬元血汗錢。

爲什麼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這麼容易上當受騙呢?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批判性思維,不懂得辨別信息的真僞,所以很容易輕信別人。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從小給孩子培養。

這樣他們在面對陌生人時,纔不會相信“我帶你去找媽媽”這種話,從而學會保護自己。

不僅如此,批判性思維的養成還能讓孩子在學習、工作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懂得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堅持自己的立場。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吧。

01 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這裏的做主包括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嘗試錯誤,自己做決定等。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忍不住,想要做個“全能”的父母。

看到孩子笨拙地拿着勺子,食物撒了一桌,我們會忍不住喂他吃飯。孩子玩拼圖,不知道把拼圖轉一下就能拼對,我們忍不住說“寶貝,這樣拼就可以了”。

帶孩子去買衣服,他想要買黑色的,我們卻覺得黃色比較好看,於是對他說,“還是聽我的吧,黃色更好看。”

也許在當下,我們覺得把飯吃乾淨,把拼圖拼對,同樣的錢買更好看的衣服,這些事情是重要的。

但把時間拉長到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有堅持到底的韌性,遇到困難願意反覆嘗試,對事情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纔是最重要的。而這些寶貴的能力,正是從小時候的笨拙、失敗中學來的。

蒙臺梭利曾經說過,“不要幫孩子做他能夠做到的事。”

什麼叫他能做到的事呢?前面提到的吃飯、玩拼圖、選衣服,就是孩子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他們只是因爲缺乏經驗和練習,暫時做得不像大人那麼好。

但對孩子來說,做得好不好不重要,他有自己做的意願,在做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感,還鍛鍊了身體和大腦,這纔是最重要的。

常常有大人會說,“他還小呢,我現在幫他做,他將來大了,自然就會了。”

可是人是有惰性的,大腦也一樣。回想一下我們開車的時候,是不是都不用動腦?一邊想着事情,一邊就能把車開到目的地,完全不用費腦子。這就是大腦在偷懶。

再難的事,只要經常做,就會變得容易。寫研究報告很難吧,國外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以小組爲單位,學着自己查資料、討論、形成觀點、寫報告、做演講。

因爲從小就不斷重複這個研究過程,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覺得難了。

培養批判性思維,學習解決問題也是一樣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經常練習,大腦對這種思考模式熟悉後,就會把它自動化,變得簡單又高效。

但如果孩子從小都不用動腦筋,爸爸媽媽會幫自己解決一切問題,做出最好的判斷和決定,孩子只要負責聽話就行了,那麼即使他長到30歲,還是會像5、6歲的孩子一樣單純,不會思考。

所以爲了孩子的發展,我們一定要養成等一等的習慣。

孩子努力地穿衣服,我們要等一等,即使他穿反了也沒關係,讓他自己去發現問題。

孩子做事遇到困難,我們要等一等,給他充足的思考時間。

孩子向我們求助,還是要等一等,可以給他提供一些引導,“你覺得可以怎麼辦?換一個辦法會不會好一點?”

給他一些思路,讓他繼續嘗試,而不是一下就幫他把問題解決了。

02 教孩子學會提問

很多家長都頭疼孩子玩手機、玩遊戲的問題。就算把手機沒收,孩子也會想辦法偷偷的玩。

其實想要讓孩子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培養他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學會自己去判斷,要不要把時間花在玩遊戲上,什麼遊戲可以玩,什麼遊戲不能玩。

這裏給大家推薦5W1H提問法。不只是孩子,我們自己在面對信息時,如果能思考一下這6個問題,也能大大提高我們對信息的甄別能力。

1、Who

第一個W是英文的who,也就是這條信息是誰說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樂樂,給他推薦遊戲軟件的是素不相識的網友。網友說的話可不可信,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因爲我們不知道他的個人信息,也沒辦法進行查證。

他可能是個愛玩遊戲的小學生,也可能是個專業的騙子,如果不能從其他渠道證明網友說的話,我們就應該選擇不相信他。

我們平時在和孩子看書、上網查資料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看到一條信息,聽到一句話的時候,一定要先問一問,這是誰說的。是專家、權威機構說的,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說的。

很多人販子會冒充是爸爸媽媽的同事、鄰居,來取得孩子的信任。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相信這樣的話。

因爲對方沒辦法證明他說的是真的。只要說話的人是不可信的,我們就沒必要付出信任,相信他說的話。

2、What

第二個W是指信息的內容。我們要教孩子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是觀點。

事實是客觀的,比如今天早上下了一場雨,而觀點是主觀的、因人而異的,比如小孩子都要聽話,這就是某個人的個人觀點。

對於事實,我們要判斷這個事實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可靠的證據支持它。

比如陌生人說,“我是你爸爸的朋友”,除非是爸爸親自說的這句話,或者爸爸經常帶孩子去這個叔叔家玩,大家彼此都認識,否則這句話就是不可信的。

對於觀點,我們就更要謹慎了,不僅要思考對方提出這樣的觀點,有沒有足夠的證據,還要思考對方說這個話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售貨員說某個產品很好,這就是觀點。

因爲售貨員和商品有利益關係,他說商品好是爲了把東西賣出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所以我們在聽他的觀點時一定要有所保留。

要想一想,他有沒有誇大商品的優點,隱瞞缺點,他說的這些優點都有證據支持嗎,他會對他說的話負責嗎?

很多人正是因爲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就盲目相信對方的話,纔會上當受騙,付出慘痛的代價。

3、Where

第三個W是指信息傳播的地點。這些話對方是在公衆場合說的,還是非得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和你說。其他人有沒有機會發表不同的觀點。

這對孩子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尤其重要,一定要告訴孩子,避免和大人到僻靜的角落說話。

學校的時候,如果是一羣孩子的頭頭和你說話,其他人自然會附和他,這樣的話也是不可信的。

4、When

第四個W指的是信息傳播的時間。對方是在事情發生前、發生中,還是發生後說的。

常常有人會說,“我早就知道事情會這樣了。”他是在事情發生前就說過這樣的話,還是等大家都知道結果了,才這麼說呢?

如果他真的說準了,那他靠的是精確的分析,還是瞎猜呢?

5、Why

第5個W指的是對方爲什麼要說這樣的話,說話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說話、發表觀點都是帶有目的的。比如我喜歡某個人,支持某個觀點,就會只說好話,不喜歡某個人,就會只說反對他的話。

我們在聽別人的觀點時,也要注意分辨這點。沒有一件事會完全的一邊倒,有好的一面就必然會有不好的一面。

只有把優缺點都找出來,才能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決定。

6、How

最後一個要思考的問題,是信息表達的方式。

對方是口頭說的,還是寫成文字的。我們常說“口說無憑”“空口說白話”,就是這個道理。

只是嘴上說說的話,都要打個折扣,因爲對方不用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

寫成文字的話相對可信一些,但也不是完全可靠的。我們必須要綜合各種信息才能做出分析和判斷。不能僅僅因爲對方立字爲據,就盲目地相信他。

以上這6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在平時有意地引導他思考。

比如孩子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問他,“你爲什麼會這麼想呢?”

孩子說自己不想上學了,討厭某門課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急着批評,先問一問,“能告訴媽媽原因嗎?我很好奇你爲什麼這麼說。”

鼓勵孩子多開口表達,把他遇到的事情,形成這種想法的過程說出來,有時候都不用我們開導,他自己就慢慢明白了。

“原來我是因爲被老師批評,覺得自尊心受挫,所以才說不喜歡這門課。”

03 多角度地看問題

我們對一件事的判斷和偏好,很大程度上會受獲取信息豐富程度的影響。

比如很多女孩喜歡穿公主裙,打扮地美美的,原因就是她們聽到的童話故事裏,公主都是這個樣子的。

這種片面、單一的觀點,其實是很危險的。孩子會受此影響,以爲漂亮很重要,只要漂亮,就會有白馬王子出現,給我們想要的一切。

另外,孩子還容易簡單地用外貌來評判人的好壞,不知道長相可愛、甜美的人,也可能是壞人。

其實真實世界裏,公主並不像童話故事裏描繪的那樣。她們一樣要付出努力,美麗意味着節制,優秀意味着刻苦。

在小樣媽的成長經歷裏,《小公主》這本書對我影響特別大。書裏講述了英國女孩薩拉的故事。

她原本家境優越,在寄宿學校裏過着公主般優待的生活。可是後來父親突然離世,勢利的校長搶走薩拉所有值錢的東西,還讓她去做卑微的女傭。

儘管薩拉從幸福的雲端跌落塵埃,生活貧困,處處被人欺壓,但命運搶不走的是她的善良和堅強。即使生活在絕境裏,她依然不向邪惡低頭,儘自己所能給周圍人溫暖。

相信讀過這本書後,孩子對公主的憧憬會從漂亮衣服、舒適的生活轉變爲善良、堅強的品格。

同樣的,很多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因爲他們只看到遊戲有趣、好玩的一面。

如果我們能把其他角度的信息傳達給孩子,比如遊戲是如何設計的,裏面有哪些吸引人的手段,專業的遊戲玩家需要經受怎樣枯燥、嚴苛的訓練,遊戲特效是如何做出來的,遊戲產業如何從消費者身上賺錢。

當孩子對這些信息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他在玩遊戲的時候就會更加剋制,不那麼容易沉迷其中了。

我們常說思考能力很重要。越是重要的能力,就越要從小培養。這樣孩子長大後,纔會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懂得思考,能明辨是非,有自己獨立觀點的人,才能擁有真正自由的人生。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