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拿孩子未來當賭注沒有責任

拿孩子未來當賭注沒有責任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寒假裏,我帶外孫子回到北京繼續學習輪滑。因爲金源購物中心離我家不遠,那兒有個室內鐵騎輪滑訓練班,我們有幸請到了張書生和張雷教練,在他們嚴格而耐心的培訓下,目前已經滑得有模有樣了。每天一個小時的1對1的高強度訓練課程(共12次)和10次集體班的訓練課,對於剛進入4歲的銘銘來說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雖然中間也有因爲累和教練的懲罰而號啕大哭的時候,但是銘銘還是能堅持下來。每當我看到銘銘反覆訓練轉圈做交叉步時:小小的孩子,彎着腰、弓着腿、快速的轉圈並做着交叉步,每次從做1個竟然最後發展到可以做到30多個,我在一邊看着他快速轉圈都覺得眼暈。

拿孩子未來當賭注沒有責任

當銘銘結束訓練時,摘下頭盔,整個頭像從水裏撈出來一樣,說實在的,我真的很心疼他,但是還不能有絲毫的流露,還必須適當的表揚他,鼓勵他繼續克服勞累,樹立自信心。其實對於銘銘來說,由於訓練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雖然教練有嚴厲懲罰一面,但更多的是表揚和鼓勵,尤其是訓練課的最後幾次出色的輪滑動作,銘銘看到小朋友們的豔羨的目光和聽到家長們的不斷誇獎聲,立馬錶現得更加出色,也不喊累了,穿着輪滑鞋不停的去衝擊高坡,徹底改變了他在幼兒園裏表現出的怕苦怕累的表現。爲了給銘銘留下學習輪滑的紀念,我又找我的好朋友唐人——一個著名的兒童攝影家爲銘銘進行抓拍照相。

取光盤時,唐人送給我她最近新出版的著作:《愛孩子·愛攝影——唐人教你做寶貝的貼心攝影師》。唐人告訴我,中國青年出版社前一階段拿出50本書在新浪親子中心做免費試讀,請我去看看。這是一本指導家長如何給寶寶攝影的書籍,裏面告訴家長許多拍攝的技巧。當我點擊育兒首頁的母嬰用品庫的圖書音像時,唐人的“大作”赫然在目,再細看試讀後的各位家長髮回來的書評,真可謂好評如潮呀!我爲唐人的成功感到驕傲!也爲她精心攝製的一副副獨具匠心的照片和通俗易懂的攝影技術講解爲之感嘆。看到她嘔心瀝血拍攝出的一副副精美的作品不知爲什麼突然又讓我聯想起了《完美媽咪》雜誌主編張文靜在年前給我打電話拜年時談到我說的一句話。她說:在今年《完美媽咪》第二期卷首語結尾“孩子就是你的作品,他永遠擺在你的面前——現在再看看這句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對其中的“孩子就是你的作品,他永遠擺在你的面前”引起個別的早教專家的異議。

其實這句話是我經常給女兒講的一句話,以告誡女兒事業雖然重要,家庭和孩子同樣也重要,千萬不能因爲事業而忽略了家庭和孩子。因爲生產出一件廢品你可以丟棄在一邊,或者接受教訓再努力去製作合格的產品,隨着歲月的流失,你可能會將自己生產的廢品忘得一乾二淨。但是孩子——這件“產品”,他會一輩子擺在你得面前,不管是優秀還是劣質。一旦由於你的疏忽和失職使孩子成爲“廢品”或“殘次品”後,那將是你永遠也擺脫不掉的——心中的痛。到時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爲時光不能倒流,因此不能拿孩子的一生去賭注明天。正如《發現母親》的作者王東華所說:“母親不論事業多麼輝煌都不應放棄母親的責任,許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爲代價而倍受人尊敬,其實這正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居里夫人的成功無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兒培養成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爲此一個事業型的女人就要比男人付出的更多,這是旁無選擇的,因爲你還有另一個名稱、也是終身不能改變的名稱——母親。因此在一次記者就《女職業人如何處理好家庭、孩子和事業的關係》爲主題對女兒做人物專訪時,女兒談到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時就引用了我的話。

由於我國執行的是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都養育一個孩子,因此孩子的教養獲得了空前絕後的重視。但是現代的年輕父母要經受着更多的就業壓力和職場競爭,也必須擔負起家庭的全部經濟重擔,所以往往將孩子生下後完全拋給了隔代人,自己在外拼搏。在孩子本該建立親子依戀的時候,卻將依戀的對象錯失。因爲親子依戀關係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對孩子全面素質培養和人格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由於我國有關0~3歲的早教研究是我國學前教育缺失的一部分,所有的師範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主要針對的是3~6歲孩子的教育,因此嗅覺靈敏的商人針對我國教育上的空缺,各種早教班(親子班)和各種早教書籍應運而生。尤其是通過網絡平臺宣傳各種早教學說的最直接,也最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的學習通道。因此難免魚目混珠,良莠不分。很多家長卻對此極爲青睞,完全沒有想到世界上本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對別的孩子產生極好效果的做法,對自己的孩子未必合適;適用於外國的教育理論,未必適用於中國;適用於這個家庭的教育理論,未必適用於那個家庭。正如某報紙撰文提到: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學是辯證法的科學,絕對不允許有教條存在。”“家庭教育的祕訣必須堅決擯棄,”因爲“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況下,必然成爲最壞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無論什麼教育原理,在這種情況下十分正確,在那種情況下可能不起作用,而在第三種情況下則有悖情理。”因此,在養育孩子時,我們不能將別人的經驗奉爲至寶而只能用經過我們家長經過自己細心觀察,找出解決自己孩子的特殊問題的辦法。一些所謂的“胎教”、“閃卡訓練”、“賞識教育”、“雙語教育”、“數學訓練”……,一直在誤導着我們的一些家長,我們家長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去做這些學說的試驗品,去驗證那些所謂的先進的早教理論。一旦發現他們是錯誤的,再想挽回重新開始已經是不可能的。

一些家長將教育孩子的希望寄託在社會的親子班上,往往忽略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首先是對父母的教育,父母自己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因爲孩子的一些學習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以父母爲榜樣進行模仿和複製。最近我帶孩子參加輪滑訓練,看到一個母親對學習輪滑的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而且親歷親爲,但是每次在他們坐的椅子下面丟棄着吃剩的冰激凌盒、冷飲瓶以及溼漉漉的一片水跡,臨走時還將使用過的各種髒紙巾全部撥拉在地上,在光淨的地面上十分搶眼。這位媽媽領着孩子揚長而去,其實不遠處就是垃圾箱。我想他的孩子跟着她來學習輪滑,還順帶學會了什麼呢?

一些家長攀比心太重,往往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因此期望值甚高,無形中孩子又成了家長教育“神童”計劃的實施者: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和自我服務技能的訓練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拼命的灌輸各種書本知識,企圖超越同齡孩子,使孩子淪爲強化記憶的機器。雖然孩子一時表現得出類拔萃,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錯過了當時的敏感期內應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卻難以再補償。我們不乏看到這種例子頻頻出現在報紙、刊物上。人類的各種能力與行爲存在着發展關鍵期的現象,在關鍵期內其行爲可塑性最大,發展速度也特別快。如果在發展的關鍵期內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相應的訓練,會造成腦組織長期難以彌補的發育不良,外在表現則是人的能力和行爲發展落後,對以前生命中的多種行爲會產生顯著的和不可逆轉的後果。其實正如意大利早教專家蒙臺梭利所說:幼兒智力發展每個階段的出現都是有次序的和不可逾越的。每個兒童都會以同樣的順序,由低向高地跨越智力發展的每個敏感階段。

要做一個優秀的家長,必須要不斷努力學習早期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識,根據自己的孩子情況進行獨立思考,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真正天才和真正愚笨的孩子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常的孩子,但是他們各自的身上的潛能都會出現第一次,等待着家長去發現並挖掘出來不斷強化成爲孩子的一項特殊能力,因此要求家長不但要細心觀察自己的孩子、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特殊潛能的“第一次”,不斷強化這種潛能,使這種潛能作爲一種特殊能力保存下來,這纔是符合孩子大腦發育規律的教育。因此家長不但要重視教育的結果更要重視教育的過程。一個優秀的家長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意識同時也要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並且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不斷調整教育的手段以達到培養孩子的目的。

也不能認爲爲了孩子丟失了自己而感到懊喪和不滿,我還是那句話:當你決定要生育自己的孩子時,就要做好爲孩子負責,爲孩子做出自己應該做出的犧牲。這不是“孩奴”,這是人類發展的長河中每個家長必須要做的承上啓下的工作,因爲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讓我還是引用某報紙(忘記了這份報紙的名稱)的一句話作爲結尾:孩子是一件精細的藝術品,就象鐘錶一樣,既然要讓我們組裝,那麼我們怎麼能不先成爲一個製造家呢?孩子又象是一架巨大的航天飛機,既然要我們設計,我們又怎能不先成爲一個工程師呢?

所以我再一次重申:不能拿孩子的一生去賭注明天。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