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羨慕美國人的孩子特別獨立?他們是從這裏開始的

羨慕美國人的孩子特別獨立?他們是從這裏開始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獨立是什麼?我小時候總覺得獨立,就是可以自己賺錢了,就是不需要父母養了。直到我上了高中後,我纔開始逐漸明白,獨立,首先需要的是獨立的精神,然後纔能有獨立的能力。而這點,來到美國後就感受更加明顯了。

我的朋友彼岸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如何從小培養獨立精神的文章,三個小故事,卻能讓人引發不少思考。

【喜歡模仿閨蜜?最好不要】

我的女兒小z,3歲半,目前在美國德州的一家蒙特梭利學校上學前班。最近她學校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好好琢磨了一番。

前些日子,我和小z的爸爸一起去學校,參加一年兩次的家長會,和她的兩位班級負責老師一起討論小z這段時間在班裏的成長和發展情況。因爲暑期結束纔剛剛升了新班級,老師表示小z適應得很快,現在已經比較習慣新班級了,讓我們覺得很欣慰。不過,最後,老師知會了我們一項她們正準備實施的“小行動”。

和小z一起升到新班級的,有一個猶太小女孩,她們年齡相仿,在原來的班級就是玩得很好的朋友。所以,到新班級以後,兩人更是變得形影不離,吃飯一起吃,手工一起做,連上廁所也要一起。老師說,小z太喜歡模仿猶太小女孩了,她準備把兩個人刻意“分開來”,比如,讓她們吃飯時候坐不同的桌子,做手工也給她們各自安排不同的同伴。

羨慕美國人的孩子特別獨立?他們是從這裏開始的

雖然老師比較像是“知會”而不太像是徵求意見,我和小z爸也沒說什麼,但心裏其實有點犯嘀咕。第一是覺得老師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小孩子都喜歡模仿吧?第二,可能是因爲我有個從小長大的閨蜜的緣故,總覺得這麼做,多少有些“殘忍”。

所幸,在之後幾次和老師的進一步交流中,我還是漸漸理解並且贊同了老師的做法,她的一些擔憂不無道理。在我以往的成長經歷中,這可能是比較缺失的一部分,那就是對於思想和人本身獨立意識的培養——不用刻意去模仿誰,做你自己就好。

【給自我意志“自由生長”的空間】

美國的教育系統,從一開始就已經在強調包括人身和心兩方面的獨立意識。儘管孩子年幼時還不能獨立生活,但父母此時充當的也只是養育者和引導者角色,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外一般不會採取控制甚至強制措施。

那天我和老美同事一家吃飯,她家的小嬰兒不到一歲,我們大人聊天時,小嬰兒一直在耐心地滿桌子試圖“抓”住他的食品,而我的同事從頭至尾也都沒有太關注過他。

我問同事這孩子吃飯怎麼樣?她說除了需要用勺子喂的食品需要大人協助,喝奶和各種可以抓的嬰兒食品他都是“自力更生”吃。至於吃多吃少,她也搖搖頭表示不太在乎:“他知道他自己的需求。”

回想起國內的一些朋友在育兒問題上的事無鉅細,喝奶的時間間隔是多少、每頓吃多少量,輔食什麼時候添加,身高體重比“標準線”高了還是低了……一大堆說不完的操心事。甚至就算媽媽自己本身比較不在意這些,也會有七大姑八大姨過來指指點點說教,不由啞然失笑。

羨慕美國人的孩子特別獨立?他們是從這裏開始的 第2張

或許,我們對孩子的信任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們常常覺得他們太小,無法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我們得爲他們安頓好一切。但或許,他們可以表現出喜好和意願的年齡,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

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啓發,週末當我帶着小z去買過冬的靴子時,雖然我認爲她選的那雙墨綠靴子遠沒有另一雙棕色皮靴好看,但我還是幫她買了墨綠色那一雙。

知道自己的選擇來源是什麼,瞭解自己的喜好,信任自己的選擇,是我們可以開始尊重孩子的第一課。即使有一天小z發現她曾經的審美其實很爛,那也應該是她自己感受到的,而不是我強制她接受的,這是美國教育給我補上的一課。

後來,在家裏給小z保留的玩具角,我們也給了她足夠的自主權——每次的玩具自己取,自己收拾。而之前家裏的老人幫她收玩具的時候,小z總是不太高興。顯然,她已經有了自己的“領地”意識。

【修復情緒和融入新環境】

獨立意識中重要的一部分,還包括自我控制。只有足夠了解自我,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情緒,進而明確自我的責任和能力。

小z剛剛開始上學時,我每天早上送她進教室。其中有兩次,我都看到一個小姑娘獨自坐在教室的另一端待着,有一次看起來好像還剛剛哭過一場。後來,我忍不住問老師這是怎麼回事?老師解釋說,這個小姑娘早上送來時心情不太愉快,老師在安撫之後,再給她一點時間來平復自己的情緒,之後再邀請她重新回到小朋友中間。

老師留給小姑娘獨處的那一段時間,就是爲了鍛鍊她情緒上自我癒合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很多成人身上甚至都是欠缺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覺察自己的情緒,也沒有辦法自我消解,而是選擇把情緒向外推到別人的身上,許多矛盾和爭吵也就因此而起。而能夠學會自己平息情緒,正是獨立的一部分。獨立的自己,可以作爲一個完整的個體,再放回新的環境中去適應,與人溝通,乃至生存。

羨慕美國人的孩子特別獨立?他們是從這裏開始的 第3張

上班時,我把幼兒園老師要分開小z和好朋友的事八卦給老闆聽,他笑着說他上小學的兒子也遇到過同樣情況。美國的大多數小學,每個學年,所有的同年級孩子都要打亂重新分班。老闆的兒子和他三個最好的朋友全部沒有分到一起,一開始還很有些沮喪。不過很快,他就發現兒子在新班級裏也交到了新朋友,並且也和原來的朋友約好課下一起玩,仍然維持了友誼。而且,他的好朋友羣體又壯大了。

在新環境下,如果沒有熟悉的人幫助,怎麼去適應和調節自己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議題。怎樣消除新環境裏的不安和窘迫感,怎樣開始與人溝通,怎樣在不依賴別人的情形下自己克服困難,甚至做出一些決定,並不是不可以求助,而是需要在求助之前,擁有一份自己面對挑戰的自信和從容。

差點忘了說,上週我去參加小z學校的感恩節聚會,老師跟我說,小z已經交到了一個新朋友,一個印度小男孩。小z有時候還是會和原來相熟的猶太小女孩玩,有時候和這個小男孩玩,他們三人現在非常要好。聚會上,小男孩的爸爸跟我熱情打招呼聊了半天,最後小z和我,與小z的老朋友、新朋友,一起高高興興地拍了一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