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這麼陪孩子,你輸定了!

這麼陪孩子,你輸定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

有次帶蓮子在遊樂場玩,看見一對父子。

那個小男孩大概有五六歲的樣子,在各種遊樂設施中間來回穿梭,但孩子的注意力似乎並不在於“玩”上,因爲每換一次遊樂設備,他都要回過頭來對着場外的爸爸大喊:“爸爸,你看我呀!快看呀!”

而這位父親呢?坐在場邊的椅子上,翹着二郎腿,眼睛全程盯着手機,也不看一眼兒子。

小男孩可能以爲爸爸沒聽見,又跑到場邊對着爸爸大喊:“爸爸你看我呀!看我玩的好不好?”結果爸爸不耐煩地說:“你讓我歇會兒不行嗎?”小男孩愣了一下,轉而說:“那我們回家休息吧!”

誰知那位父親立刻跳起來嚷道:“不是你要辦會員卡的嗎?怎麼才玩了一會兒就不玩了?不好好學習,玩也是三分鐘熱度!”小男孩顯然被爸爸的反應嚇到了,頓時哭了起來。最後,孩子哭、大人叫,拉拉扯扯中草草收場。

場邊的家長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孩子太任性,自己一個人不好好玩。有的說這爸爸大呼小叫太沒素質……

我並不認爲這孩子任性,恰恰相反,他聽爸爸說想“歇會兒”,就提議說“回家休息”,這說明他是一個很貼心、孝順的孩子。

最終父子鬧得不可開交,癥結就在於這位父親“人在曹營心在漢”——表面上是在陪孩子玩,實際上並沒有用心關注他。

顯然孩子敏銳的覺察到這一點,一再隱忍之後,情緒終於大爆發了。不要以爲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可以隨意敷衍,他們可是天生的“小偵探”,大人的一舉一動都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

身體的傷害是顯性的,而心理的傷害卻不容易被人察覺。

這麼陪孩子,你輸定了!

02

像這位爸爸這樣陪孩子的家長其實不在少數,還有很多人以“工作忙”“平時老人帶孩子插不上手”爲理由,只做一個“旁觀”孩子成長的父親或者母親,比如我的表姐。

表姐結婚多年,一直堅持“丁克”,直到去年才懷孕。一懷孕便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公婆早早就給她定好了月嫂。老兩口還搬來同住,給她端茶倒水日夜陪伴百依百順,還跟她打包票:“你只管生孩子就行,生下來我們給你帶!”

後來表姐順利生下女兒,這小女娃自然成爲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不久月嫂合同期滿就走了,表姐也重返職場打拼,寶寶就一天24小時跟着爺爺奶奶。

我去過她家幾次,發現表姐真的“只管生不管養”,下了班回家追劇上網,出門喝茶會友,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覺全部由老人照顧——她甚至不知道孩子的尿不溼放在哪兒。

我曾旁敲側擊地跟表姐說,自己的孩子還是要儘量自己帶,白天要上班沒辦法,晚上下班回家起碼要陪玩、哄睡吧?爲了督促她陪娃,我還特雞婆的網購了繪本、玩具寄給她。但是效果甚微。

上週末,表姐打電話說她公婆回老家上墳祭祖去了,老公又臨時出差,讓我趕緊去她家住兩天,幫她帶兩天孩子,因爲她一個人根本照顧不了!天啦,爲了別出什麼幺蛾子,我還真的去幫忙了……

爲人父母的最大意義是什麼?不是“養兒防老”,也不是“隨大流”,而是見證和參與一個新生命的成長,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才得以完整。但是有多少人得到了這樣的權利,卻非要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做一個“旁觀者”呢?

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久的人。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不去關愛他、陪伴他,不跟他建立穩固的情感基礎,不給他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難道要等到他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再去壓制他、干涉他嗎?

育兒就像一場持久戰,不要讓自己成爲冷漠的旁觀者,好嗎?

這麼陪孩子,你輸定了! 第2張

03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好的陪伴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爲付出一定的時間,用心地傾聽他,看見他內心的需求並及時地迴應他,是必不可少的。

也有一部分父母很想有效地陪伴子女,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在這裏列舉幾種陪伴方式,好好利用起來吧!

① 高效陪伴--室內篇

親子共讀、手工繪畫、玩桌遊,啥都可以呀。別擔心自己講故事不夠繪聲繪色,也不要羞於自己的繪畫技術差,孩子一定會喜歡爸爸媽媽的聲音、喜歡與爸爸媽媽互動時的感覺

小一點的孩子還可以玩捉迷藏、過家家、爬“枕頭山”;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枕頭大戰”“123木頭人”……

就算不玩遊戲,帶孩子天馬行空地“瞎聊”、一起家務勞動也是很好的親子互動哦!

② 高效陪伴--室外篇

各種球類遊戲,還有跳皮筋、丟沙包,這些70、80後小時候的遊戲,我們的孩子也喜歡。

週末或者假期裏,城市裏的父母可以帶着孩子去附近郊區遠足、採摘、吃農家飯,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感覺;農村的父母可以帶孩子來城裏逛街購物、去遊樂場、動物園,讓孩子體會不一樣的生活。

有機會的話,帶孩子“行萬里路”,體會大江南北不同的風土人情。當然,哪怕在家門口陪孩子觀察螞蟻窩都是一種美好時光

③ 高效陪伴--社交篇

空閒時間,可以帶孩子走親訪友,也可以邀請大朋友小朋友到家中做客,或者大家相約去一個地方小聚。總之就是要多與人接觸,因爲孩子需要從家長身上學習如何待人接物,也需要從同齡人身上取長補短。

一細數,陪伴孩子還真是有不少方式,但是一定要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心無旁騖!“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該只是一句口號。

這麼陪孩子,你輸定了! 第3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喜歡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社會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越來越火。殊不知,原生家庭纔是每個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家裏財富多寡、父母權力威望的大小,確實可以給子女提供不一樣的發展路徑,但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好人爲的控制。而上帝又很公平,給了每個人一天24小時的時間。除卻吃喝拉撒賺錢養家,用多長時間、以怎樣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結果是不一樣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愛人,對孩子皆是如此。

愛他,就請好好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