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喜歡用“激將法”,比如:“寶貝兒吃飯肯定沒有爸爸快,你看爸爸吃得多快。”“你考試肯定考不過某某某。”

結果孩子確實吃飯比爸爸快了,考得也比某某某高了。

看起來好像很有“成效”,但實則孩子自信全無,沒做到的甚至還有很強的挫敗感和負罪感。到最後的後果往往是,你天天說我差勁,我就真的差勁了。

1

昨天在論壇裏看到一個帖子,問題是這樣的:“父母什麼樣的行爲,對你影響最深?”

下面有一個回覆,特別扎心。

答主說,在他小的時候,父母常常表現出“不愛他”。

印象最深的,是他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下班忘記去接他了。黑燈瞎火的幼兒園裏,只有一個做飯的阿姨陪着她,等媽媽來。等到深夜,媽媽纔來把他接走。

到家之後,他崩潰大哭,不吃飯也不睡覺,就是覺得心底害怕,怕父母不要他了。

媽媽聽到他的哭聲之後,便厲聲制止他“你接着哭,哭大點兒聲,煩死我算了。”

他瞬間停止了哭泣,呆呆站在原地,但好像從那一刻起,他就覺得自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

後來他拼了命地學習,想要遠離父母,最後如願以償定居在了倫敦。

… …

直到前段時間,他的父親去世。

在葬禮上,媽媽埋怨他“你這個沒良心的。”

恐怕,父母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是當初那句隨口說出的話,造成了現在的尷尬。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有比較內斂的一部分。

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謙卑要低調,於是很多人不善於表露自己的愛,常常會通過“說反話”和“激將”這一類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還很小的時候,就體驗過這種中國式“諷刺教育”。

父母常常通過說反話,用“激將法”的方式,來鞭策孩子進步。

一般來講,“激將法” 在父母看來,是希望能夠通過刺激孩子的自尊心,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激起孩子“不服氣”的情緒。

讓孩子產生奮發向上的“內驅力”,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達到父母內心期待的教育結果。

有時候,“激將法”的確比嘮叨、講道理有用得多。

自尊心比較強,本身底子也不錯的孩子,被父母“刺激”一下,誇誇別的孩子,他可能馬上就能使使勁兒,把學習成績提上去。

但另一方面來講,在對孩子使用“激將法”的時候,其實很容易給孩子貼上“你不行”的標籤,或者給了孩子“我不愛你”的心理暗示。

2

如果掌握不好“激將法”的力度,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

這些負面的情緒,家長一定要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激將法”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尤其是對於那些,本身就比較膽小、內向、缺乏鼓勵的孩子而言,家長的激將法,常常會給孩子帶去一些負面的心理暗示:

“你不行”,“你做不到”。

時間久了,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因此變得特別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更要命的是,孩子會相信自己真的“蠢”,覺得自己就是“低人一等”,到最後就自暴自棄了。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同桌就是這樣的。她媽媽常常喜歡用一個朋友的女兒來刺激她,就是經典的“別人家的孩子”的教育方式。

每次她成績不那麼理想,她媽媽就會說,“你看看她考了那麼高,你什麼時候能比得上她?”

這些話其實對她影響特別深,直到十年之後我們都成年了,有了個自的生活,我同桌還是會和我說,“我沒辦法像她那麼優秀,從小就蠢。”

我想,如果爲人父母能看到十年,或者更久之後的孩子。可能在“諷刺”自己孩子的時候,就會多考慮一下了。

“正話反說”故而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所有孩子都吃得消。與其急於求成,通過說反話來刺激孩子,不如指出孩子哪裏做得不夠好,然後引導他鼓勵他幫助他改正。讓孩子從小充滿信心,能在長大之後敢於挑戰各式各樣的困難。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第2張

“激將法”導致信任缺失

除了影響孩子的自信之外,經常使用“激將法”的父母,應該要注意處理和孩子之間的“信任關係”。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社會關係。所以,父母的信任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激將法”的使用,其實潛在地疏離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父母說“你不行”,“你可能辦不到”,在孩子眼裏,就是父母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

別說孩子,就算長大成人,家裏父母和你嘮叨“你一年怎麼可能賺到20萬?”

你還是會覺得,家長在質疑你的能力,壓根兒他就不相信你。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是會很受傷的。

如果連他最親近的父母,都不選擇相信他,那麼他的努力又有什麼意義?時間長了,孩子甚至會覺得家長根本不愛他。

這種潛在的信任缺失,會導致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激將法”引起的逆反心理除了負面暗示和信任缺失之外,“激將法”還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表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小時候特別調皮,父母就喜歡說他“你不聽我的話,會吃虧的。”表弟在這樣的刺激下,越來越叛逆

“就算吃虧,我也不聽你的!”這樣的情緒在他小時候還能壓抑得住,在青春期的時候就不行了。

父母小時候用的“激將法”,完全變成了他叛逆期每次發怒的導火索。

本來“激將法”就是爲了激起“逆反心理”的正面部分。但用不好,就會讓孩子和父母“對着幹”。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是要堆積多少失望,纔會讓他對父母產生那麼多負面的印象?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可能是動力,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適得其反。

越激勵孩子越差勁,這個方法別再用了 第3張

3

鼓勵孩子不見得要用“激將法”,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激勵孩子呢?

我有以下三點思考:“對症下藥”

作爲家長,先摸清楚自己家孩子的性格,再“對症下藥”,會好很多。

像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孩子本身特別內向,這種方式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讓孩子感受非常受挫,不容易建立良好的信心。

對於自尊心比較強,又容易驕傲,還比較馬虎的孩子。可以偶爾“激將”一下,壓一壓他內心的驕傲,不能讓孩子太浮躁。

但也不能長期使用“激將法”,因爲這一類孩子自尊心太強,很容易產生極端的逆反心理,最後和父母對着幹。

交流代替“刺激”

如果不使用“激將法”,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有動力呢?

黃磊老師在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的時候,說自己其實更願意去和孩子溝通。如果講的事情比較重要,就拿出鄭重的態度來對待。

不要用暴力對待孩子,冷暴力也不行。

如果覺得孩子成績不夠好,可以告訴他,這還不夠。然後一起找方法,引導他去找到正確的路徑。

有效的溝通是消除代溝的捷徑,多花些時間瞭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換位思考。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信任,纔是孩子最大的“內驅力”。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相信自己孩子很優秀的。不要羞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大膽告訴孩子:“你很優秀。”

認可他的好,再陪他一起去把沒做好的部分補上。

找到平衡點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教育孩子的“平衡點”。

孩子不確定性太強,成長太快,父母需要不停迭代自己的認知,才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尺度。

教育這件事情上,不分對錯。愛也是有平衡點的。找到好“溺愛”和“苛刻”的界限,不要寵得太嬌慣,也不要過度嚴厲。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作爲家長,主動去摸清孩子的性格和脾氣,對症下藥。

偶爾用“激將法”敲打一下,不是不可以。但不要心急,讓孩子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這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把心裏對於“優秀孩子”的閥值調低一點,多些耐心陪他成長。你所交付給他的耐心和讚賞,會被時間打磨成鎧甲。變成孩子內心最堅實的壁壘,爲他擋住成長中的風雨,守護他足夠漫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