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爲何會動手打人、掐人?哪些行動能幫寶寶不再“動手”?

寶寶爲何會動手打人、掐人?哪些行動能幫寶寶不再“動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爲何會動手打人、掐人?哪些行爲會鼓勵寶寶對他人動手?又有哪些行動可以幫助到寶寶,學會正面積極的表達方式?今天璐璐就和各位爸爸媽媽一起來聊一聊這些事兒。

寶寶爲何會動手?

“我女兒12個月,只會叫媽媽,一不如意就抓打,你稍微一說不能打人立馬大聲哭,抱着你不擡頭哭!一句也不聽!”

“寶寶2歲5個月了,脾氣很大,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會大哭大鬧,什麼也不讓你幹,就一直抱着你哭,跟她說話她會打你。她說話說不出句子,媽媽,餅餅,多數都這樣說,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跟她溝通。”

從以上的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寶寶動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實現自己特定的目的。

如果寶寶動手和大聲哭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就會重複使用這樣的方法。出於這種原因,寶寶在希望得到某個玩具,想要先玩蹦牀、滑梯,或是不想讓別的寶寶碰自己的玩具時都會出手。人的自我爲中心是生而帶來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自私會被不斷強化,長大後會不知感恩,難以知足,爲人父母如果到那時才後悔,怕是也做不了什麼了。

寶寶爲何會動手打人、掐人?哪些行動能幫寶寶不再“動手”?

寶寶動手爲達到特定的目的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寶寶動手會惹得大人笑,帶動彼此的“互動”,這時寶寶會認爲動手是一種“好玩的遊戲”,或者動手可以引起大人的關注。

“我有一個朋友的小孩經常和我家娃在一起玩,見了我家娃就上手打,他媽媽還笑着說看看我家娃厲害的,哎,真不知道是什麼心理。”

如果寶寶覺得“動手”這件事可以讓自己開心,讓大人開心,可以在任何時候引起他人的關注,那麼“動手”就很容易成爲寶寶的法寶,出門看到一個小朋友,覺得很喜歡,但對方又不關注自己,怎麼辦?很簡單,拿出自己的“法寶”來,拍對方一掌,對方就會注意到自己啦。如果寶寶常常被爸爸媽媽忽略(比如爸爸媽媽很愛手機),只有在自己動手的時候才能讓爸爸媽媽對自己說話(哪怕不是好言好語),那麼就很容易形成問題。

還有一種情況,寶寶動手可能並不是爲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表示自己的不滿,比如下面的情況:

“我家這兒子兩歲以前還不會打人,偶爾會被捱打,現在三歲一個月經常愛打人!昨天竟然把鄰居小妹妹的媽媽還打!就僅僅是因爲他不想讓小妹妹走,就拿東西打人家媽媽!”

識別和表達自己、他人情緒的能力可以用情商(EQ)來描述,即便是小寶寶,也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來提高情商,遠離讓人敬而遠之的低EQ。

另外一種動手的原因就是還擊或者報復,而這也常常是大人們所鼓勵的:

“寶寶奶奶的教育是,遇到打人的小孩也要有力的回擊,儘管我不贊成,但是也非常心疼孩子,這件事情在教育上很糾結啊!”

總結起來,寶寶動手主要出於以下的原因:

因着自私的本性,想要別人順從自己的意思;

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

回擊或者報復他人。

哪些行爲會鼓勵寶寶動手?

寶寶動手這件事,說起來還是有點複雜的,因爲起初寶寶可能並不懂得動手的意義,也不瞭解自己動手給他人帶來的影響。比如還在喝奶的寶寶用力拉拽媽媽的頭髮,可能只是爲了更好地用力(當然這不是必須的),但不明白媽媽會因此很痛。一歲的寶寶用手拍在大人的身上,可能只是出於偶然……但我們的反饋無疑會賦予這些動作意義,而寶寶很快就會有目的的使用這些方式。

有些行爲是會鼓勵寶寶對人“動手”的,我們應當加以避免:

如果寶寶“動手”時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動手”是被鼓勵的;

如果寶寶對其他人“動手”會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就可能鼓勵寶寶繼續對人“動手”;

言語上鼓勵寶寶“動手”毫無疑問是非常有效的;

爸爸媽媽在發生爭執時使用“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會起到示範作用;

以暴力爲表達方式的動畫片、影視節目都會影響我們的孩子……

哪些行動能幫寶寶不再“動手”?

鼓勵寶寶對人動手的因素要積極避免,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更爲主動的措施。幫助寶寶有兩個不同的層面,一是外在行爲的層面(律法),二是內在情感的方面(愛)。

外在行爲的層面是要寶寶知道“動手”是不被鼓勵的事情,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也不能與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讓寶寶知道“動手”會帶來一系列的後果,他也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對大人也同樣適用:

失去朋友——“我家老大一度不敢讓在小區玩兒,防不勝防出手極快,後來導致有些小朋友見了我們就抱頭,有些老人看見我們來了推着娃就跑。”

經濟損失——“今天下午我們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接到老師電話,那位老師又很嚴厲、很生氣的口吻訓斥她,說她兒子把同學頭上打包了,同事急忙和被打孩子家長聯繫,那位家長說帶孩子做CT去了,同事又馬不停蹄的跑醫院去付檢查費了,無耐的沒辦法。”

告訴寶寶對人動手會在一段時間裏失去玩的自由,或是會按照約定的方式被管教。

如果寶寶還很小,從嬰兒期就做正確的事情可以免去很多痛苦,少走很多彎路。

律法固然可以起作用,但對寶寶影響更爲深遠的卻是一顆愛人的心。與自我中心一樣,愛人的心也是與生俱來的,自私與愛人的心無時無刻不在一個人的內心爭鬥,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我家寶寶剛好處於這個間斷(階段),剛過2週歲。一旦他發現我受了委屈他就會覺得是他爸爸欺負我了,因爲我哭了。然後等他爸爸下班時他就會打他爸爸。去早教的時候,他的好朋友被其他小朋友打哭了他很遠看見了就跑過去打那個小朋友。今天晚上他爬過來咬了我一口然後我假裝哭的很傷心很痛。我看到他自己在那打自己的頭。我轉身抱住他問他爲什麼要打自己啊。他說“因爲我咬了媽媽,媽媽很痛。我打自己了媽媽你還疼嗎”我抱着他跟他說寶寶不咬媽媽了媽媽不疼好嗎然後他就過來親了一口咬我的地方。跟我說“我親過了媽媽你還疼嗎我以後不咬了”然後就一直抱着我。我發現很多時候他都會表達自己情緒的。”

聰明的爸爸媽媽必定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也能找到一條出路。人的愛因自私而無法完全,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與孩子一道,竭力走完全的道路。

給爸爸媽媽們一點忠告,少看手機,多陪寶寶,也教會寶寶獨處,引導寶寶多去愛身邊的人。寶寶動手打人抓人或是掐人並不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的,不要失去引導、教育孩子最寶貴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