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對孩子的培養,哪方面更加重要?

對孩子的培養,哪方面更加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不要讓孩子錯失那些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東西,爲什麼呢?我們每位家長,心中都應該有一個養育大目標。但有些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東西,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對孩子的培養,哪方面更加重要?在各種知識、能力之外,是否還有一些我們不能讓孩子錯失的東西?什麼纔是能支撐孩子未來前行的真正動力與根基?

孩子姥姥家魚缸裏有一條灰色鯉魚,身上有一些黑斑點,在幾條小紅鯉魚之中它顯得很不同,我女兒始終覺得它不好看。後來有一天,孩子做夢夢見這條灰鯉魚偷了她的膠帶,從那以後,放學回家她就經常批評它,有時又趴露臺窗戶喊:“保安叔叔!我家有個大壞蛋偷我東西!”我最初會說孩子兩句,比如:“要對小動物友好啊。”或者建議她給灰鯉魚當老師,教它東西啊。她都說,“我說着玩呢!”後來有一次我多說幾句,說完,看她有些沒趣的表情,忽然想,大概我應該想更好的方式去溝通。

認真想想,我覺得對小孩在遊戲中的虛擬的對抗攻擊(比如拿兩個小車互相打),只要不是很過分的,都不必太在意。幼兒在遊戲中虛擬的攻擊,是他用模擬的方式,在對衝突、控制感等等進行探索,他在學習處理恐懼和衝突。這是他心理成長的一個階段,不會影響孩子的愛心。我相信我女兒知道現實和虛擬的界限,如果我太刻意去糾正,或許倒會干擾她的心理髮展。當然這是對幼兒日常遊戲來說,不是指網上的暴力遊戲。

在家長跟我的交流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我覺得這是品質問題”。這多數指說謊、打人之類的事。我常回答,我覺得幼兒基本不存在品質問題。那天,一位家長朋友在微博上講,她4歲的兒子打小朋友,因爲老師批評了那孩子。我說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都不是品質問題,或許只是他的是非感在萌發,不懂方式和分寸而已。幼兒說謊,在我看來,多數是因爲大人平時迴應的方式不當,導致親子間的信任受損所致。大人調整了方式,重建親子信任,孩子自然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就是說,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行爲,但是不必因爲道德教育的壓力而過早給這些行爲定性。

其實,孩子對道德的理解能力有它自己的發展規律。專家的研究發現,大約到5歲時,兒童開始能夠區分一個行爲道德與否,能夠分清,這是違背道德的,還是僅僅違背普通慣例、不關乎道德的。所以在小幼兒時期,家長更多是要用中性的態度,給孩子指出界線、講明道理就好。

另外,道德教育要考慮到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比如,對於分享、謙讓、感恩、關愛他人的教育,要照顧到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情況,要用孩子好理解、好接受的方式。如果強制要求,或者要求太高太嚴,那麼,當孩子的自我成長還不夠,即便他聽話了、按照要求去做,也不是發自內心,效果適得其反。

總之,現在我們都很重視對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但是具體的教育方法,需要不斷學習和探討。比如上面說的,對道德的教育,不能與孩子成長的規律和天性相違背,違背了,如果造成心理問題或對道德說教的厭惡反感,反倒會導致不道德的結果。道德的教育,要幫助孩子的心靈成長,而不是束縛壓制成長。

我們可以怎樣去做?

培養德商,家長的身教當然是最最重要的。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怎樣做呢?

首先,對於比較小的孩子,我們最好多說具體的做法,少說大的空洞的詞。要把公正、尊重、關愛、平等、寬容這些詞,變成孩子能理解的、會在他生活中發生的、可操作的具體做法,比如:進出電梯不搶、等別人說完話再講話,這是尊重;對更小的孩子主動幫助、愛護小區裏的樹木草坪公物,這是關愛;遊戲時遵守規則、能適當妥協以保證機會均等,這是公平;父母沒有看着時,也能按照父母說的做,這是誠實……

其次,對於稍大一些、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道德教育中比較有效的方法,套用教育領域的一個詞,就是要“建構性學習”。具體說,就是要跟孩子討論,讓孩子參與進來,通過事例,通過讓孩子質疑、分析可能的結果、自己思考可行的辦法,跟孩子一起搞清楚各種道德約束背後的真正道理。

這樣做,比獎懲效果更好。因爲,只有當孩子明白究竟爲什麼要有這些要求和規定,當他有比較寬容開放的空間,可以自由探討、可以安全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提出相反的說法,並且最終被說服時,他纔是真的認可了這些要求,纔會把這些道德約束內化,自覺去遵守。

如果只是因爲獎懲而做,那麼一旦獎懲被撤掉,這個約束就失效了,教育就是失敗的。

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包括小學老師,都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隻把規定和獎懲方法擺出來就了事。

道德教育範圍很廣,有沒有核心點?有沒有捷徑?

我自己的體會是,最核心的一點、並且也容易最早入手的,就是對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如果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引導他關注他人的感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那麼其他種種品德的培養,就會比較容易。

那天給她講,想象你是一條魚,在魚缸裏遊,突然有個小孩在外面拍魚缸,你是不是嚇一跳?她聽了想想,果然改變了態度,對大灰魚說:“我原諒你了!一會就給你吃的。”

前些天姥爺摔了一跤,在牀上躺了些日子。保姆說他躺在牀上,一吃飯時就想到孩子,問這個菜給孩子留沒。上週日,我跟孩子在外玩,中午在外找個地方吃飯。點完了吃的,孩子就說:“估計姥爺又該想我了。”聽得我好感動啊。回來的路上,她想起要去草地裏摘點花,回家帶給姥爺。

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真是不假!同理心是道德的起點,由此出發,延伸開去,就是尊重、關愛、公平、寬容、平等……

對孩子的培養,哪方面更加重要?

德商究竟有多重要?

孩子的“德商”,將影響到孩子未來生活的每個方面:他的學業、工作、婚姻、人際關係、幸福力,乃至他對子女的教育能力……

有些家長可能總覺得這個德商比較虛,不太實用,跟孩子眼下的學業和未來事業的“成功”關係不直接。其實我看,德商,這是比智商和財商都更實用的能力,它不僅決定孩子未來幸福與否,而且也直接關係到學業和事業的成功。這是因爲,關愛他人之心,發展起來,就是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對生活和事業的激情,而這些,是學業事業成功的前提。

前兩天看到楊孝文先生博客裏的一篇文章:《改變世界的8個孩子》,我推薦給了大家。這裏再簡單介紹其中的幾位。

其中,一個印度孩子,9歲時聯合創建了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利用數字媒體的力量吸引兒童對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s)產生濃厚興趣。目前,這個組織已經成功動員世界各地的300多萬名兒童爲解決不同問題而奔波,其中有超過2.4萬名來自41個國家的常規志願者。這個孩子現在15歲,是一名大二學生。

另一個美國孩子,在6歲時,瞭解到非洲兒童爲了取水,每天需要步行數公里時,他感到非常震驚。於是他下定決心,要爲非洲的一個村子修建一口井。通過做家務和公開演講有關清潔水的問題,在他7歲那年,在烏干達北部的一個小村莊修建了第一口井。他的行動促使賴安井基金會誕生,現在,這個基金會已經在16個國家完成667個項目,爲超過71.4萬人帶來清潔水,提高了他們的衛生狀況。現在他20歲,是一名大學生。

另一個美國女孩,在9歲時,從學校帶回一些捲心菜種子,精心呵護。後來,她把她種的捲心菜捐給一個流動廚房,爲超過275人提供了食物。看到有那麼多人從她捐贈給流動廚房的新鮮蔬菜上獲益,她決定開設蔬菜園,把她收穫的所有蔬菜都捐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迄今爲止她已經捐出去數千磅新鮮蔬菜。現在她12歲,是大學預科學校的一名學生。

看了這些孩子的事例我非常感動,我猜這樣的孩子在中國也有很多。

我在自己有孩子之前,跟家長接觸就比較多。我時常看到,幼兒的家長,爲孩子的管教和才藝操心;小學生的家長,爲孩子的學習操心。現在自己有了孩子,又在網上結識了更多家長朋友,感觸就更深。我們教育孩子,與其忙着給他修路、掃清障礙、維修善後,不如把勁用在發動機上,想辦法給他馬力最強的發動機、給他的油罐加滿油。而這個發動機、這個最強勁的內在動力,不來自誘惑和獎勵,而是來自良好的德商。一旦孩子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自己動起來了,我們就省勁了,我們只需去加油喝彩,就夠了。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我想,上面那幾個孩子,就是最好的典範。

我不奢望我女兒將來一定能上名校、方方面面都出類拔萃,我完全能接受她的平凡,但我希望她能有幫助他人、改善自己和他人生存狀況、把社會變得更好的想法,並且能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實踐她的這些想法。

我更希望我們其他家長也都把目標放遠,多多培養出這樣的小神童、小天才!那樣的話,等我們變老的時候,當我們看着他們在充滿激情地創造着這個世界,我們該是多麼有成就感啊!

每個孩子都是凝聚了天地萬物靈氣的小生命,而我,居然能有機會陪伴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小生命的身邊,我誠何福?怎樣能幫助這個小生命,讓世界因她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這就是我對這份福氣最好的回報!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