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要親子溝通無障礙,積極傾聽是前提

想要親子溝通無障礙,積極傾聽是前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溝通有什麼技巧嗎?一位朋友,最近特別苦惱,上高一的兒子和她基本沒話,回到家裏,基本是窩在自己的房裏,問一句,答一句,問多了,就不耐煩,有時還會摔門而去。很多父母都發現,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越來越難和他們溝通了。

爲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因爲父母和孩子談話過程中,總是習慣扮演評判者、建議者的角色,採用批評、評判、分析、提供建議、安慰等錯誤的溝通方式。而很多時候,孩子只是希望有人聽他講話,能夠理解他的情緒,陪伴他釋放情緒,理清思路。

舉個例子:

孩子:悅悅什麼事情都要按她的意思來,不然就不高興,我不想和她做朋友了!

媽媽:人無完人嘛!她雖然有點兒小毛病,但是待人很熱情,你轉學剛來的時候不是她第一個和你交朋友的嗎?你要學會看人一分爲二……巴拉巴拉講了半天。

孩子暗想:“我就是想和媽媽說一下我的不開心,卻換來這一頓大道理,看來以後還是少說爲妙。”類似的事多發生幾次,你就很難再聽到孩子的心聲了。

正是這樣的溝通方式,漸漸阻礙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

如果你和孩子也是這種溝通方式,或許你應該瞭解一種與孩子高效溝通的方式——積極傾聽。

想要親子溝通無障礙,積極傾聽是前提

什麼是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要求父母不對孩子的話發表任何意見和判斷,既不要批評也不需要讚美,既不去分析,也不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只需要理解並且共情孩子。因爲積極傾聽的作用就是讓孩子知道他說的話被人聽見了,和父母的談話可以讓他將情緒釋放出去,而父母願意接受他這些情緒。

在積極傾聽中,理解對方的感受是首要前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在溝通時,要嘗試對對方的感覺和說法做出迴應,讓她覺得你真的理解。

在上例中,你可以說:“你看起來心裏有點不開心,你不想事事都遷就悅悅,對嗎?”

接下來她可能會說:“是啊。”然後她會繼續說:“但是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不和她玩,我就沒有朋友了”

再一次,你要做出理解的迴應:“你怕說出你的感受,就會失去這個最好的朋友?”

她會說是,然後進一步深入表達自己的感受,她可能會說:“嗯,也不一定,也可能……”然後她會試着更清楚地向你表達她的感受和所面臨的問題。

當父母能夠傾聽孩子講話的時候,孩子會在和交談中體驗到被人理解。這種體驗會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孩子會感受到父母陪伴在自己身邊,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愛,甚至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們和父母的溝通障礙會更少,因爲他們知道父母接納他們的情緒。

積極傾聽的技巧並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在實踐中反覆訓練才能掌握的。

我曾經在一次親子教育的線下培訓課上,聽到一位家長說:我運用積極傾聽的技巧,女兒有情緒時總是先重述她的感受,比如,她回來說考試沒考好,我回應說“哦,你考試沒有考好!”然後她很奇怪地看着我:“你是復讀機嗎?”

在史蒂夫·柯維著的《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這本書裏,作者提出在積極傾聽時,你要做一個“忠實的翻譯者”。

傾聽,是聽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想要做到真正的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我們需要不帶任何預設目的,力圖透過他的眼光看世界。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傾聽應該是移情式的傾聽,移情的核心是明白他的看法和感受,以及理解他們所說的話的本質。不要模仿,也沒有必要總結,甚至沒有必要在所有場合都做出迴應。

有些時候,“什麼也不說”——"被動傾聽"也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非語言信息,可以讓孩子感覺真正地被接納。

比如,當孩子輸掉一局比賽的時候會哭,那不一定就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的表現,也許他只是不甘心,哭只是那一刻他的真實感受。

孩子有情緒,那就是他的真實感受,要學會去尊重和體諒,努力保持與孩子在同一頻率上。

總之,積極傾聽並不是一個搞定孩子的工具,而是讓孩子能夠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經常使用,可以有效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與你更貼心。相信在這種方式陪伴下長大的孩子,將是一個內在豐富、圓融具足的孩子,在未來的成年生活裏將更容易過得喜悅、自在、安祥。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