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阻礙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思維陷阱有哪些

阻礙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思維陷阱有哪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阻礙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四種思維陷阱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讀的教育專著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著述的《非暴力溝通》,內容主題是:阻礙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四種思維陷阱。

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有四種思維方式導致我們陷入了溝通的誤區,在這些思維方式的影響下,往往會造成我們和孩子之間彼此疏遠和互相傷害。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驅使我們發生溝通障礙的四種思維陷阱。

阻礙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思維陷阱有哪些

一、道德評判。

道德評判是用我們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評判別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爲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是邪惡的。如果孩子的性格、行爲方式和我們不同,我們就會認爲孩子是不對的,就想要去改變孩子。比如有的父母是急性子,看見一個慢性子的孩子就特別受不了,經常會想我怎麼才能改變他呢?再比如有的家長看見孩子非常關心細節,就認爲孩子是“強迫症”,而如果家長自己更在乎細節,就會覺得孩子“粗心大意”。

但如果我們抱着這樣的想法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很可能會招來敵意,使我們的願望更難得到滿足。即使孩子暫時做出讓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如果他們出於恐懼或者內疚來迎合我們,或遲或早我們將會發現他們不再對我們那麼友好了。

二、經常比較。

比較是評判的一種形式,也是我們家長最常犯的錯誤之一。我們經常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如果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就會焦慮、生氣,轉而對孩子產生各種不滿意;孩子如果比別人好,就會洋洋得意,自我滿足。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也都有各自的長處和不足,如果父母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會使孩子產生挫敗感,覺得自己永遠不如別人好,就會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如果家長頻繁地拿孩子做比較,還容易讓孩子失去安全感,覺得家長心目中自己是不夠好的,父母是不接受自己的。

三、迴避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責,可我們卻會頻繁的使用“不得不”和“你讓我”這種短語來推卸自己的責任,把責任歸咎於他人。比如,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我不得不揍你一頓,因爲你實在是太不聽話了”,或者是“你讓我太傷心了”等。這其實是在推卸我們自己的責任,把問題歸咎於孩子。


四、強人所難。

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脅: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社會中,這也是強者常用的手段。很多人相信,作爲家長我們的職責就是要管教孩子,甚至是改變孩子,讓他們循規蹈矩,可幾乎所有的家長也都會發現,我們根本無法強迫孩子們按照我們期待的那樣來生活。我們可以通過懲罰來教訓他們,但如果我們真的那樣做了,孩子們也遲早都會想出辦法來對付我們。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