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怎麼與兩歲孩子溝通

家長怎麼與兩歲孩子溝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歲前溝通難有迴應,兩歲後溝通總得“不”迴應,這是和兩歲前後熊娃溝通的“心酸”體會。下面來看看家長怎麼與兩歲孩子溝通?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研究職場溝通技巧、人際關係溝通技巧,其實我想說的是,跟兩歲孩子的溝通技巧真的是很欠缺啊,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總結了,還好過程不算差,結果也不壞。逐漸地,我已經對和兩歲前後孩子的溝通有點得心應手了。最近回想了一下最近跟羊羊溝通的時候,總是用這些句型:

1、你需要……

“寶寶,你需要去刷牙了。”

“寶寶,你需要換件衣服。”

一般來說,他必須要做的事情,我都這樣跟他溝通。這樣的肯定句式比問句“好不好”“好嗎”好用,因爲沒有給他說“不要”的機會。即使他也會說“不要”,我們大人溝通的底氣也會足一點:我沒有在跟你商量,我說的就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每天都會做的,並沒有讓你選擇要還是不要。

如果跟他說“寶寶,我們去刷牙好不好啊?”、“寶寶,我們換件衣服好不好啊?”,那就做好準備他百分百會用“不”或者“不要”來回應你吧,然後你就不知道怎麼迴應他了,因爲是你讓他做選擇的。兩歲前後,說“不”是孩子的本能。有時候就算他知道這件事他應該做,甚至他想做,他也會南轅北轍地說不,因爲他正在學會做選擇,就算選擇的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很多時候,他要是說不,我就順着他的意思說“好吧,那就不要喝水了”,他會馬上改變主意,說“要喝水要喝水”。

一般來說,我會挑他喜歡做的事情跟他說“好不好”,比如說“我們去遊樂場玩好不好啊”,他會馬上說好。以此方式來培養孩子和我在溝通過程中的配合度。

家長怎麼與兩歲孩子溝通

2、不好玩!

身體技能有長進後,就要開始各種搗蛋了:非要把洗手間門口的墊子掀開、要拿盆子敲得叮噹響、要把書散落得亂七八糟、要把水倒得滿屋子都是、要把喝水瓶用力地往地下扔、還要用舌頭舔地板……每次搗蛋他都很開心,但是對於一些必須要樹立規則的事情,我還是不能讓他任性而爲。

什麼事情我該給他設立界限不讓他任性而爲?現在我的標準已經很清晰了,使用“三不”原則:一不干擾和傷害別人;二不破壞環境浪費物品;三不傷害自己。

比如他敲盆子敲得叮噹響,是不允許的,因爲干擾了正在睡覺的家人。我會跟他說“不好玩”,然後把盆拿開。

比如他用完的紙巾亂扔,是不允許的,因爲弄髒了家。我會跟他說“不好玩”,然後引導他把紙巾扔到垃圾桶。

比如他用舌頭舔地板,肯定是不允許的,因爲他傷害了自己。我也還是會跟他說“不好玩”,然後把他抱起來。

不僅孩子輕易跟家長說“不”,家長也經常跟孩子說“不”,跟《大衛,不可以》裏面的媽媽那樣,總是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而我甚少跟他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因爲我感覺他是聽不進去的。我感覺他做這些事情都是因爲覺得好玩,而且希望我能對他的所作所爲有所迴應,就是逗我反應的意思,所以我會直接用“不好玩”迴應他,希望能削弱他對某件事情搗蛋的興趣。

當然,如果他真的搗蛋出好玩的事情,我也會興致濃濃地陪他盡情地玩,而且會跟他說“這個好玩”,這會讓他很開心。溝通要避免極端化,不能總打擊孩子的興趣,適當的肯定是爲了讓否定更有說服力。

3、如果……就……

和小時候乖乖地給我們擺弄差別最大的是,現在做什麼事情都會出各種不配合的狀況。如果想要讓事情順利完成,就得巧妙地用一些“威脅”手段。所謂的“威脅”手段,並不是說要通過我們做父母的權威去逼他妥協,而是擺出他這樣做的後果(通常不是他想要的後果),讓他做選擇。

羊羊刷牙的時候,愛把刷牙的水倒了。因爲還不太會吐水,基本我都是用能喝的水給他刷牙。曾經有一次記錄是,刷一次牙我要去拿三次水。但是我抓住了他的軟肋,他不愛用泡奶的比較溫的水刷牙,他喜歡用涼白開。刷牙前或者他要倒水的時候我就跟他說:“寶寶,如果你把這個水倒了,媽媽就去拿熱水來給你刷牙哦!”試過一次後,他知道我這樣說的意思了,下一次我再提醒,他就不敢把水倒了,因爲他不願意用溫度更高的水。

我這樣溝通的目的就是把事態發展的趨勢擺在他面前,讓他知道後果後,再來決定他要不要這樣做。如果他遵守得很好,我就獎勵他倒兩杯水(別提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愛倒水)。如果他還是選擇他想做的,那不好意思,我也很強硬地執行我預言過的,即使他會哭鬧,至少他會知道媽媽的話不是說說就算的。在羊羊眼裏,我確實還算執行力很強的媽媽,說會做什麼就會做什麼,所以他對我的話還是比較聽得進去的。

4、你要先……然後纔可以……

兩歲的孩子有個年齡特徵,只關注眼前的需要。就是因爲這個特徵,也會出現不少問題。比如要收玩具、喝奶、刷牙、洗澡是一套流程,他總要跳過收玩具喝奶,或者總要跳過刷牙去洗澡。又比如洗完澡回牀,他想要看書了,就不願意穿衣服嚷嚷要看書。再比如媽媽肚子餓了要吃早餐才能陪他出去玩,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硬要媽媽不吃早餐陪他去玩。這不是他自私的表現,都是因爲他只關注到眼前的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對於人和事物,他更關注事物。

不能由着性子來的,我都要想辦法和他溝通。

“你要先把玩具收好,然後纔可以喝奶。”

“你要先刷牙,然後纔可以洗澡,否則衣服又要溼了。”

一般來說,他能聽進去,但是執行力不夠強,需要我們的輔助和提醒才能把事情的先後執行好。

那麼問題來了,一定要次序這麼嚴謹嗎?靈活點不行嗎?可以啊,只要你對後面的溝通有把握。比如先喝奶還是先收玩具,讓他先喝奶,後面再收玩具就更難了,你手上少了張王牌不說,如果要達到讓他把玩具收好的結果,也許你要花更多精力。“先苦後甜”,總比“先甜後苦”的效果好。

5、我們看最後一本就關燈睡覺

有沒有試過看繪本看完一本又一本根本停不下來的情況?如果不加限制,孩子就算很困很困了眼睛睜不開了,也還是會慣性式地讓你一直給他講繪本,因爲他們還不會喊停,這樣的持續狀態讓他感覺很安全。這個階段,我們要幫孩子喊停,而且要適時喊停,不要等到孩子透支了無限次“再來一本”才喊停,那個時候你的狀態和孩子的狀態都不會很好。

由於下班到家晚,晚上洗完澡後我們能用來看繪本的時間不多,一般能看個三本左右。所以看完兩本我就會提醒他我們要準備關燈睡覺了,羊羊會不出意外地說:“再看一本!”我就跟他說:“好,我們看完最後一本就關燈睡覺!”達成協議後,就開看,看玩後,我就把話題轉到羊羊要不要自己關燈這件事上。他讓我抱他去關燈,然後就順利開始睡覺。

如果他執意要再看,也是不能妥協的,說好要關燈就要關燈。關好燈回牀好好抱抱他拍拍他,然後開始唱唱歌,他的情緒就會冷靜下來了。

當然,在我們說“最後一次”“最後一本”的時候,要注意說的時機,要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準備時間,提前點給他預告。這樣他的牴觸心理纔不會那麼強烈。

6、聽說羊羊會穿褲子哦!

溝通最好的結果,就是觸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配合完成某件事。我曾經對比過羊羊穿褲子這件事,他如果不配合也不樂意,我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憑一己之力給他穿好一條褲子的,再加上羊爸也不行,因爲我們都不忍用力過猛去傷害孩子。但是,如果他願意配合穿褲子,甚至自己穿褲子,事情就變得簡單順利多了。

吃過他自己穿褲子的甜頭後,沒次洗完澡回牀,我都會用好玩的語氣說:“聽說羊羊會穿褲子哦!”他立馬一個翻身坐起來,開始專心致志地穿褲子。在他穿褲子這段時間,我就可以去把洗澡現場給收拾了。有時兩個腳丫塞進一個褲腿裏,我們就開他玩笑說“羊羊在穿裙子耶!”他也越穿越樂。

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誘發他的內在驅動力,讓他心甘情願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屈服於我們的威逼利誘,事情處理起來會輕鬆明朗很多的!能做到這點的關鍵是,孩子的興趣點你要了如指掌。比如他喜歡自己穿,你得悟出來;比如他喜歡自己關燈,你也得悟出來;比如他喜歡洗完澡自己走回牀,你更得悟出來。對於小朋友什麼都喜歡自己做的階段,順着他來好過強制性執行。至於做得好不好,在這個階段來說,真的無所謂了。

7、媽媽愛你!

“媽媽愛你!”這句話是我最常用的句型,我一天要說好多遍,說再多都說不夠。早上出門的時候,我抱着他說我愛他;吃完早餐下來的時候,我會抱着他說我愛他;換好衣服的時候,我會抱着他說我愛他;他睡醒趴在我身上時,我會抱着他說我愛他;他遇事不如意或者做錯事情遭受懲罰而哭得稀里呱啦的時候,我也會抱着他說我愛他……我確實好愛好愛他,再多的語言都無法表達完我心中的的愛。我需要讓他知道的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一如既往的愛他。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很多不該說的話,我是堅決不說的。比如“你再不乖,媽媽就不愛你了!”,這句話,無論在任何情況我都是不會說的。任何時候,處理孩子的任何棘手的事情,都要分開人和事情,這是做媽媽的修行。需要弄清楚的一點是,我們會生氣,是因爲孩子做錯的事情,而不是因爲孩子這個人。把人和事情分開,就可以針對事情的問題來跟孩子好好溝通了。

不管羊羊多搗蛋,也不管我的火氣上升到什麼地步,只要我抱着他,就能馬上冷靜下來跟他好好說話: “媽媽很愛你,但是你那樣做是不對的。”我有責任讓孩子處於一個自我感覺安全的環境裏和我溝通事情的問題,而對於孩子來說,最安全的環境,莫過於媽媽對他的愛了。這種說法,如果放在傳統地原生家庭裏,一定會被批“溺愛”。就是因爲這樣的偏見,我們的父輩很少跟我們說“愛”,他們羞於啓齒,更怕情感的任性表達讓孩子忘了規矩而無法無天。事實上,愛不應該被這樣曲解。愛就是愛,就是一種高尚的感情,不應該被當做溺愛孩子的擋箭牌。愛和規矩的關係應該是統一而不矛盾的。孩子會被溺愛,不是因爲你的愛,而是因爲你沒有陪他遵守規矩。

其實跟羊羊說過的句子遠遠不止這些,我的梳理只是爲了提醒自己要多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說有用的話而不說廢話,注意提高溝通的有效性。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