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不同年齡的孩子怕什麼

不同年齡的孩子怕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害怕或恐懼是一個人的本能,但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近年,國外醫學、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懼其實從一出生便開始了。作爲父母,瞭解孩子的這種感覺非常重要,因爲它可以指導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這種感覺非常重要,促使兒童的身心健康地生長髮育。

不同年齡的孩子怕什麼

恐懼對生存的積極意義

害怕或者說恐懼的含義是什麼?恐懼是對真正或可感知到的威脅做出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當危險解除後,恐懼就會消失。恐懼可以使人做好準備避免危險,或在危險不可避免時抵抗傷害或壓力。因此恐懼對一個人的生存是有積極意義的。

恐懼與外界環境是緊密相連的,一個人對它在感覺和理解上的巨大差異,直接影響恐懼的出現及恐懼強度。比如,能夠激起嬰幼兒恐懼的刺激,可能並不會使學齡兒童害怕。

兒童害怕或恐懼的特點

兒童存在的害怕或恐懼,一般情況都較輕微,並有年齡特點,也是暫的。有些恐懼,會隨着兒童正常發育過程消失。不同年齡的兒童會有不同害怕的對象,某個年齡段存在的恐懼特定內容以及恐懼強度,取決於每個兒童的學習和體驗的歷程。隨着他們認各水平的提高,經驗的積累,兒童會有更多的經驗來判斷新環境是否具有新廳性或威脅性,對這些環境的反應也會隨着年齡而改變。

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恐懼

1-6個月

嬰兒在早期,聽覺是較爲敏感的。因此,較大的噪音會使嬰兒產生恐懼。但偶爾的一兩次刺激,不至於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在嬰兒哭泣時,給予足夠的安撫就可以了。避免連續讓嬰兒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繼續強化。

6-9個月

在嬰兒期,對於新奇刺激,特別是陌生人,產生的反應取決於多種情境因素。比如,嬰兒所熟悉的人在場還是不在場,與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環境是否熟悉,以往與陌生人接觸的經歷,有哪些可供選擇的反應方式(嬰兒能否爬到媽媽或的人那兒去)及嬰兒個性特徵,陌生人的特徵,陌生人接近嬰兒的方式等等。

嬰兒對陌生人普遍有恐懼感,但在不同情況下表現卻不同。在某個環境,嬰兒見到陌生人會哭泣或迴避,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卻可能對陌生人產生興趣,並做出願意接觸的姿態。因此,在這一時期,父母要對嬰兒與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覺,儘可能爲他們提供比較安全的環境。在嬰兒出現不安情緒時,父母應該及時進行安慰。

同一時期,嬰兒還會對高度產生恐懼。因爲嬰兒在這時已經對高度產生感知。到了九個月,身體發育已經使他們能夠翻身和爬行了,但這些運動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們應付對高度產生的恐懼,對高度的恐懼幾乎是天生的。不過,隨着嬰兒年齡地增長,身體控制能力的增強,這種恐懼會慢慢消失。

12-24個月

兒童與看護者分離所產生的焦慮,高峯出現在18-24個月時,而且是極爲普遍的反應。兒童對分離產生的反應,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年齡、過去的分離經驗,對環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認知水平,性格特點,母親與孩子關係的好壞以及在分離時母親的行爲。當兒童進入學齡前期時,與監護人的分離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場,環境是否熟悉,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親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分離性焦慮要明顯輕得多。他們知道母親會回來,在母親離開期間會呆在比較適宜的環境中。

由此可見,母子之間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極爲重要。同時,還應注意母子分離要逐步進行。比如,一開始先短時間分離,然後再逐漸拉長時間。需要提醒的是,看護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證的時間內回來,讓孩子心理有底。

2歲以後

在進入第二年後,兒童的恐懼變得更爲個人化。對於較爲具體的刺激產生的恐懼反應,讓位於對想像出來的東西的恐懼以及對求知情況產生的預想性恐懼,比如獨處、黑暗、死亡、綁架者及搶劫者等。一般來說,這些恐懼在四歲時達到高峯,並且在四到六歲這一年齡段維持高峯,此後高峯開始下降。

6-12歲

在6-12歲期間,恐懼大多與學校,身體損傷和自然災害有關。更爲抽象的社會焦慮和對成績的焦慮出現,對於損傷,自然時間 和社交產生的恐懼可以維持一生。在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有時他們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訴媽媽:“我的手出血了。”很可能孩子說這些話的潛臺詞是“我會死嗎?”媽媽對這種出血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保證,會成爲孩子的定心丸。

兒童除了對自身關注外,也會對父母關注。他們害怕父母死亡,那樣,就會沒有人照顧他們了。因此,讓孩子擁有一起受保護的感覺,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利。這種感覺,可以來自父母口頭上的保證,也可以來自父母的實際行動。

注意觀察孩子的異常恐懼

在對兒童的恐懼進行分類和診斷時,必須考試兒童所處的發育階段和行爲的嚴重性。某些恐懼在特定的年齡或發育階段被認爲是正常的,但同樣的恐懼出現在一個不同的年齡段,就可能被認定爲不正常。比如,分離性焦慮出現在幼兒身上是預期之中的,但若出現在學齡兒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現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觀察孩子,如果預期中的恐懼過於嚴重,以至影響孩子的適應或發育,則這種恐懼是異常的。

害怕或恐懼是有限度的,當對外在,無危險的物體或環境產生極端,持久及適應不良的恐懼時,就成爲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獨一人,黑暗,動物等。兒童一般在有極端不愉快的經歷或創作後,纔會產生對特定物體或環境的恐懼,如在醫院打針的疼痛經驗、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創傷極爲嚴重或不斷被強化,否則這些恐懼會自行消失,不會變爲恐怖症。

當孩子害怕和恐懼時

這時,父母的正確應對極爲重要,否則,恐懼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髮育。當孩子太小不會表達時,父母對他們的撫摸和摟抱則是最好的肢體語言。除此,輕聲安慰的話語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應;當孩子學會表達後,父母除了對身體安撫外,還要認真傾聽孩子對恐懼的表述,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釋恐懼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還應該學會聽孩子說話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麼。如果孩子的恐懼以屬於正常發育範圍,父母不必過於擔心。不然,父母對孩子的恐懼表現出過分的焦慮,很可能使他們的恐懼感被強化,日後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懼屬於異常,父母的各種安撫都不能緩解,那麼最好及早找專家進行診治。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