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叫不動有什麼辦法 不同年齡段應對方法不同

孩子叫不動有什麼辦法 不同年齡段應對方法不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家長反映自家的孩子老是叫不動,叫他做什麼也是當做沒有聽到,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該如何教育呢?

1~2歲幼兒

案 例

有一位1歲半的小女孩,吃飯時用手抓食物、將飯菜都撒得到處都是,衣服和臉上也沾滿了飯菜。媽媽氣得對她大喊道:“不能用手直接抓食物,要用勺子!”但是她不聽,繼續沉浸在她的“飯菜遊戲”中。

原因分析

1~2歲幼兒正處於“自我爲中心”時期,專注於自我探索。正因爲太專注,所以“聽不到”家長說的話。

應對方法

其實家長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幼兒自由探索。相對而言,吃飯時“弄髒”衣服是小事,用手抓東西不僅能促進幼兒對世界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當我們需要幼兒聽我們說話時,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採用誇張的讚美語調引起幼兒注意,但千萬不要吼叫。

小妙招

當幼兒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想讓其停下來時,首先從幼兒正在做的事情切入,然後再說你想表達的事情。如:當幼兒沉浸在繪本故事中,而家長卻想讓幼兒把繪本書收起來時,可以先與幼兒溝通:“你在看什麼故事呢?”再說:“繪本寶寶好像有點困了,請你送它們回盒子裏休息。”

孩子叫不動有什麼辦法 不同年齡段應對方法不同

3~4歲幼兒

案 例

一位媽媽對她3歲的兒子說:“快把玩具收起來!”可3分鐘過去了,孩子卻無動於衷。這位媽媽便提高語調,大聲吼道:“我叫你收玩具,沒聽到嗎?”可是,又過了3分鐘,孩子依舊不動。這位媽媽氣得快要崩潰了,發現自己雖然大吼大叫,卻對孩子根本不起作用。

原因分析

3~4歲幼兒的自主意識開始發展,他們想要被尊重,而不想被命令,於是出現了執拗的行爲

應對方法

家長對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有清晰的行爲約定,明確幼兒所做行爲要承擔的後果,下一次幼兒就會長記性了。比如,告訴幼兒1分鐘內要收好玩具,否則它們就會被放進“冷藏櫃”(幼兒拿不到的玩具箱子)。在溝通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情緒平靜,不要帶有負面情緒,讓幼兒感受到被尊重。

小妙招

家長和幼兒約定一些不用喊叫的示意方法,如打手勢、出示簡易提示牌等。不同情況出示不同手勢或提示牌來提醒幼兒。比如,當出示下面這張指示牌時,代表幼兒現在要上牀睡覺了。

孩子叫不動有什麼辦法 不同年齡段應對方法不同 第2張

5~6歲幼兒

案 例

一位6歲的小男孩與媽媽約好,看半個小時電視後上牀睡覺。但看着看着,因爲電視節目太精彩,小男孩開始懇求媽媽:“再讓我多看一會兒嘛!”媽媽經受不住小男孩的請求,於是便作了讓步:“好吧,再看一會兒。”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孩子就會知道下一次該怎麼應對大人的要求了。最後的結果便是——家長說什麼也不聽、“叫不動”孩子。

原因分析

5~6歲幼兒的自主意識發展得更成熟了,開始有意識地試探、挑戰家長的底線。他們想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爲會被家長接納,哪些不會。最終形成他們自己的一套行爲方式,從而實現“做自己”的想法。

應對方法

我們既要尊重幼兒,傾聽幼兒的意見,也要堅持原則,說好的就不能輕易更改。可以鼓勵5~6歲的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如逐漸延長他們的自主支配時間,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

小妙招

教幼兒使用鬧鐘、定時器,練習時間管理;引導幼兒爲自己的一天制定計劃並按照計劃去做,這樣就能減少家長重複提醒的次數。

孩子叫不動有什麼辦法 不同年齡段應對方法不同 第3張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