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那個設計出“阿爾法狗”的人 他父母是這樣做的

那個設計出“阿爾法狗”的人 他父母是這樣做的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刷爆網絡的AlphaGo(阿爾法狗),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看到了一個“別人家的小孩”,是的,他就是AlphaGo的設計者,哈薩比斯。到底是怎樣的父母,培養了這樣一個天才?

那個設計出“阿爾法狗”的人 他父母是這樣做的

這兩天,全球最紅的“網紅”莫過於AlphaGo(阿爾法狗),它在和韓國圍棋第一人李世石的圍棋對陣中,連勝三局,李世石在第四局才扳回一局。

人工智能戰勝人類高手,全球譁然!

到底是誰設計出了“阿爾法狗”這樣逆天的存在?他的父母又是怎樣培養出了他這樣的天才?他又是如何培養自己孩子的?

一、他的人生

4歲學棋,8歲自學編程,22歲開辦遊戲公司

這個天才名叫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隨便看下他的履歷,牛逼閃閃:

· 13歲獲得國際象棋大師頭銜(圍棋水平只是業餘一段)

· 劍橋大學計算機系學士

· 倫敦大學腦科學博士

· 在MIT、哈佛大學修讀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博士後課程

· 17歲創辦遊戲公司

· 35歲創立Deep mind

· 2016年初,他將Deep mind以4億英鎊賣給谷歌

大寫的學霸+商業鉅子!

1976年7月27日,哈薩爾斯出生於北倫敦的郊區亨頓(如今還不滿40歲)。他的父親有着希臘和塞浦路斯血統,母親是新加坡華人,家裏有三個孩子,他是老大。

4歲時,他看到父親在下象棋,立刻來了興趣,要父親教他,很快展現出驚人天賦。5歲時,他開始參加國際象棋比賽,6歲贏得倫敦8歲以下兒童組的冠軍。

8歲時,在棋盤上的成功促使他開始思考兩個至今仍困擾着他的問題:一、人腦是如何學會完成複雜任務的?二、電腦能否做到這一點?(8歲時我們在做什麼?⊙﹏⊙)

同年,他用參加國際象棋比賽贏的獎金先後買了一臺ZX Spectrum 48K和一臺Commodore Amgia,還把後面一臺拆開又組裝好。他花了一個夏天,在報刊亭瀏覽那些他買不起的計算機雜誌,學會了編程。

在提前兩年讀完高中後,他在一場遊戲設計比賽中獲得第二名,來到英國著名遊戲設計師彼得?莫利紐克斯手下任職。17歲,他領銜開發了經典模擬遊戲《主題公園》,並在1994年發佈。

隨後,他去劍橋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學位,並於1998年成立了一家遊戲公司。之後,他爲了研究人腦活動,又讀了倫敦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博士。

2011年,他放棄了博士後生活,轉而創立了以“解決智能”爲經營理念的Deep mind。2016年初,他將Deep mind以4億英鎊的價格賣給了谷歌。

他的身份很多,可以說是一位年輕的遊戲開發者、神經系統科學家、遊戲企業家和心理學家。

二、他的父母

父母是技術恐懼者,卻因一個小行爲,培養出一個科學天才

但是,這樣一個科技天才,卻出生於一個跟科技毫不搭邊的家庭。

哈薩比斯的父母都是教師,還曾做過玩具店生意。他的妹妹是一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弟弟則專注於創造性寫作。可以看到,科技並不是他家的主旋律。

“我的父母是技術恐懼者,他們並不怎麼喜歡計算機,就像是波西米亞人。我的弟弟和妹妹都走了文藝路線。他們沒有人關注數學或科學。”他開玩笑,“很明顯,我就是家中的那隻黑天鵝。”

天哪,一點兒也不懂科學的父母,居然也照樣能培養出天才科學家孩子!

而這,都要得益於他父母的一個行爲——鼓勵!

哈薩比斯對許多領域感興趣,最初是國際象棋,後來是計算機編程、電子遊戲、認知神經科學、人工智能……,世界是如此有趣,有許多很酷的事情可以去做。其中很多領域,他的父母都不瞭解甚至沒聽說過,但都會鼓勵他去做吧!

“當我的父母看到我對某些領域感興趣時,他們都只是鼓勵我,即使他們對那些領域一無所知。”哈薩比斯說。

三、他的子女

他每晚陪孩子玩遊戲、讀書,等孩子睡着後開始工作

如今,哈薩比斯與妻兒的家位於Highgate,距離他兒時的家並不遠。他的妻子是一位意大利分子生物學家,專注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9歲。

即使他每天要思考人類的未來,即使那麼那麼忙,他也始終不忘要做一個好父親。

每晚,他都會搭地鐵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他常常跟兩個孩子一起玩遊戲、讀書,或是幫他們完成家庭作業。在他看來,兩個孩子都很聰明,但又似乎是兩個極端,一個擅長科學活動,一個擅長創造性活動,他都不干涉,而是鼓勵他們大膽去做。

夜裏11點,哈薩比斯待孩子們都睡着後,開始他的“第二天”工作,——與美國同事之間的電話會議要持續到凌晨一點,之後,是他的思考時間,常常持續至凌晨三四點。“在這段時間,我會進行自己的思考,或是公司戰略,或是下一個研究。”他說。

四、他的啓發

家長最應該給孩子的,是一顆勇敢的心、一雙好奇的眼睛

哈薩爾斯的故事說完了。

他是天才嗎?

也許吧。

與其說他是天才,我更願意相信,是他的父母造就了他。

如果父母在他玩電子遊戲時指手畫腳,說“不務正業,淨知道玩兒”;如果父母在他拆電腦時橫加指責,說“你個熊孩子,淨搞破壞”;如果父母在他學編程時橫加指責,說“學這個做什麼,又不算考試成績”,……他也不會成爲今天的他吧。

他的父母很可敬,他們不會因爲自己不懂,就阻撓孩子的興趣,相反是不斷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即使那在當時看來是無用的。

而在中國,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家長不自覺就在行動和語氣上表現出對孩子的不滿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孩子小時候,最開始自己學着用餐具吃飯時,弄得滿桌子飯菜,有些父母就說“真笨”,乾脆奪過餐具自己喂。這些言行無疑使孩子心中剛萌生的信心受到打擊,也阻礙了孩子嘗試挖掘自我能力的意願。

清代教育家顏元也曾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對於孩子,與其指責挫敗,不如多給一些正面鼓勵!多對孩子說說“加油”、“再試試”吧!

最後,借用一句看過的話結尾: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像是探險者和打理行囊的管家。家長們應該儘量將行囊打包好,裏面裝上力所能及的糧食和金錢,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裝上一顆勇敢的心、一雙足夠好奇的眼睛,讓孩子們大膽探索這世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