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有一種激勵叫傷害

有一種激勵叫傷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雙職工家庭中,能請老人來幫忙帶孩子無疑是上佳的選擇,再好的保姆都沒有親人對孩子那麼真心和疼愛。我更是深有體會,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幫我打理了大部分家務,我生活得安逸又幸福。不過最近我意識到了隔代餵養的一些弊端。

有一種激勵叫傷害

在雙職工家庭中,能請老人來幫忙帶孩子無疑是上佳的選擇,再好的保姆都沒有親人對孩子那麼真心和疼愛。我更是深有體會,父母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幫我打理了大部分家務,我生活得安逸又幸福。不過最近我意識到了隔代餵養的一些弊端。

妞妞消化吸收很好,身高體重都很正常,且極少生病。我覺得孩子胖瘦無所謂,只要健康就行,但母親卻發自內心地希望妞妞多吃點、再胖點。

每次妞妞不想吃飯時,母親都會拿妞妞和鄰居的孩子比較:“你看對面樓上的佳佳,一頓吃兩個雞蛋,琪琪一頓也吃一大碗餛飩,你怎麼就吃這麼一點呢?”

最近母親總是不由自主的拿吃飯問題說事,語言模式基本上都是“你看誰誰吃了多少多少,你怎麼就吃這一點”,再看妞妞的反應,起初還能在催促聲中吃上兩口,外婆再說,小傢伙就很不耐煩地撅起小嘴巴,後來乾脆跑到一邊不理外婆,外婆氣得直跺腳。

而與此同時,我童年的記憶也如排山倒海般涌向心頭:每當我們做事情慢了,母親就大聲指責:你看那“誰誰”幹活又快又好,你怎麼就這麼笨呢?

上學早晨起牀晚來不及吃飯了,母親又大聲指責:你看那“誰誰”,早早起來得做一家人的飯,多懂事,你怎麼就不學學呢?貪玩不做作業了,母親更要大聲指責:你看那“誰誰”,回家就做作業從來不讓大人操心,你怎麼就不自覺呢……

總之,只要我們哪一點做的不好,母親就會搬出那些“誰誰”來“鮮明對比”一下。當時心裏滿是悲哀:爲什麼媽媽就這麼不喜歡我們,總說別家孩子好呢?同時也恨極了那些“誰誰”們,覺得是他們奪走了媽媽的愛。

當然我也試圖努力讓自己成績更好、更討人喜歡,但往往努力後結果卻得不到認可,滿耳充斥的還是責備聲,而那些“誰誰”們也成了永遠遙不可及的目標,這種感覺讓我一直非常地沮喪、痛苦和自卑。直到後來離家住校,壓抑的感覺才漸漸遠去。

相似的成長經歷和兒時刻骨銘心的記憶,讓我非常理解妞妞的不屑和反抗,我趕緊接過外婆手中的碗,溫柔地攬過妞妞,而妞妞也在我的鼓勵和讚揚聲中大口大口地吃着飯菜。

我欣慰地看着我可愛的女兒,同時暗下決心,雖然現在問題還不太嚴重,但我必須用恰當的方式阻止母親這種不恰當的激勵,不能讓我童年的心理陰影復加到我的孩子身上。

一個合適的機會,我儘量輕描淡寫甚至是用打趣的語氣向老媽說起我兒時的感受,在重溫往事的同時,婉轉地提到今後妞妞的教育方法問題。母親是明理之人,只是以前沒想過這些問題,她當然不願傷害她疼愛的外孫女,所以很快達成共識。

我知道落實到行動上還需要一定時間,但是老人家肯接受新思想、爲兒孫改變就已經很不錯了。

許多人的童年都有着這樣那樣的心理陰影,這與我們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聯繫。在科學育兒理念普及的今天,我們絕不能再沿襲過去一些不科學的教養方式。

特別在隔代餵養的家庭中,更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跟老人交流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和精神需要,不要讓老人無意識的語言行爲習慣傷害孩子,不要讓我們童年的心理陰影再在孩子身上重演。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