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青春期的男孩爲何富於攻擊性

青春期的男孩爲何富於攻擊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歲的尚某去年進入高考復讀班,準備參加今年高考。去年9月28日,尚某在學校操場和另外幾名同學一起打籃球,因同班同學蘇某嫌尚某有犯規動作,言語中幾次說尚某不會打球,幾句話下來,尚某感覺在女同學面前丟了臉,當蘇某又一次說尚某犯規時,兩人發生了爭吵,尚某揮手打了蘇某一個耳光,猝不及防的蘇某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從此再也沒有起來。

經過鑑定,蘇某因頸部受到外力作用導致重型顱頸部腦脊髓損傷,泛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水腫、腦疝死亡。

而職業高中學生朱某與段某是好友,因近一時期段對其逐漸冷落,常常在朋友面前數落他,朱某爲此感到很沒面子,幾次想找機會“教訓”一下段某。一天晚上,當朱、段與其他朋友一起散步時,朱持刀將段扎傷,段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青春期的男孩往往攻擊性特別強。他們可以爲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他瞪了我一眼,他踩了我一腳,他撞了我一下,等等,打得頭破血流。攻擊行爲是一種以引起傷害或痛楚爲目的的行爲,對社會和個人都是極其有害的。

爲什麼處於青春期的男孩會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呢?

男孩愛打架,或者說,男孩富於攻擊性。那麼,男孩愛打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這是天生的本性。譬如,男性和女性對激惹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同樣一件事情,會使一個男人產生攻擊性行爲,卻不會引起一個女人勃然大怒,往往只會使她焦慮不安。

其次,青春期的男子自尊心強,對挫折的反應特別敏感,而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爲的重要原因。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些男孩站在玻璃牆外觀看滿屋吸引人的玩具,在長時間的痛苦等待之後才允許他們去玩這些玩具;而另一組孩子沒有等待,直接讓他們玩玩具。那些事先未受挫折的孩子非常高興,愛惜地玩玩具;而那組經過等待、受過挫折的男孩卻表現出極端的破壞性,他們往往打碎玩具,或把玩具踩在腳下。這是一例挫折導致攻擊行爲的非常典型的心理實驗。

1923年,心理學家普雷斯科經過研究發現,兩個年齡相差5個月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上最大可差5.5年。因此,有的學習成績較差的早熟孩子常以學習以外的形式表現自信和自尊。比如:酷愛體育競賽,打架鬥毆,在人際關係中稱王稱霸,等等。而晚熟的孩子則常被教師和同齡人所忽視,自卑感較強,但是,他們和其他青春期的孩子一樣,有強烈的表現欲,他們常會做一些“惡作劇”式的攻擊行爲,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還有,男孩子們往往模仿同性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電視和電影中,他們所見的富於攻擊性、愛打鬥的男人往往多於女人。因此,男孩子總是模仿那些爭強鬥狠的男子漢。而且在我們的社會中,攻擊性被認爲是男性角色的重要特徵,而消極被動則被當成女性角色的主要特徵。按認識發展理論的邏輯來分析,兒童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後,女孩子逐漸懂得如果自己富有攻擊性,則被大人所嫌棄,而男孩子卻正好相反。男孩子調皮搗蛋受到大人的褒揚,孩子們的行爲觀念在大人們的反應中得到強化。比如,對喜歡打鬧的男孩子,大人們常喜滋滋地說:“男孩兒就要有個男孩兒樣!”

可見,攻擊性行爲是青春期男子體內的一種能量的外在表現。所以,爲這種內在能量尋找一個不危害社會的釋放渠道是十分重要的。豐富的課餘活動,特別是體育運動和音樂是釋放這種能量的有效手段。此外,青少年的擇友在其個性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與性格比較平和、非攻擊性的朋友交往,能夠有效地減少攻擊行爲。

青春期男子應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外部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進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僅僅停留在對自己身體的某些外部特徵和外部行爲表現的認識上,還要鼓勵他們經常反躬自問和獨立反省,完善自我。

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並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採取攻擊行爲。青年人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心理承受能力,並能對挫折採取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措施,培養自己必要的涵養。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適度容忍、寬以待人,避免產生攻擊行爲。受挫後,儘量用另一種可能成功的目標來補償代替,以獲得集體、他人對自己的承認。

青春期的男孩爲何富於攻擊性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