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4.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不少家長都覺得見怪不怪,認爲這是很平常的表現,然而,心理專家糾正說,家長需要留意孩子的種種“怪”表現,因爲這些表現都反映出孩子不能正常交往,可能導致孩子今後不合羣。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孩子愛推人、說話晚、喜歡撕紙、啃手指……

當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不少家長都覺得見怪不怪,認爲這是很平常的表現,然而,心理專家糾正說,家長需要留意孩子的種種“怪”表現,因爲這些表現都反映出孩子不能正常交往,可能導致孩子今後不合羣。

媽媽擔心:孩子愛推人是病嗎?

“我家孩子今年3歲,上幼兒園以後我們才發現,他特別愛推人,這是病嗎?”近日,瀋陽市精神疾病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來了一位帶孩子的媽媽,這位媽媽告訴醫生,自己3歲的兒子豆豆(化名),上了幼兒園以後就開始表現出和別的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叫別人時,都會輕輕拍一下,或者握手,採取這樣的方式。而豆豆在想和別的小朋友玩時,就會用推人、打人的方式。慢慢的老師也發現這個問題,才把家長找來,認爲豆豆這樣並不是正常孩子表現,需要家長多留意。這樣,豆豆媽媽才決定帶豆豆來看看。

孩子有三大怪表現 需要家長留意

瀋陽市精神疾病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王永柏分析說,像豆豆這樣的孩子現在比較普遍,很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或者一些細節上不一樣,有時候家長很難判定孩子究竟是淘氣、還是有一些異常。

王永柏表示,臨牀上比較常見的,孩子通常有三個比較奇怪的表現,是需要家長留意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孩子像豆豆那樣,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或者聊天的時候特別喜歡推人,打人等,有類似這樣的衝動行爲;

第二個表現是孩子說話晚得不正常,正常的孩子是3歲具備80%的語言能力,而這類的孩子在2歲時就表現出說話晚的症狀,比如還停留在蹦單字的階段;

第三個表現是孩子有刻板行爲,比如總是時不時地愛啃手指、愛撕紙或者對旋轉的東西特別感興趣等。

長大後可能比較“怪”、不合羣

王永柏表示,雖然這些行爲表現並不能構成孤獨症等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很多家長也認爲孩子只不過表現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而已,並不會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可能長大後就慢慢好了。

王永柏糾正說,雖然這類行爲有異常的孩子診斷不了心理疾病,並且短期看來,這類孩子只是不會交往,給別人的感覺是這個孩子比較奇怪,不少家長覺得對孩子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從孩子的個人發展看來,孩子今後的發展和社會交往情況並不會樂觀,這個“怪”表現可能會一直伴隨着孩子,到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在孩子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周圍的人也會感覺這個人很怪,和別人不一樣,會有不合羣、孤僻、封閉等反應。

孩子多大以前對孩子的奇怪行爲進行糾正,能夠及時有效地對孩子的行爲進行干預?王永柏強調,最好在孩子5歲前就診,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感官訓練。

覺得孩子有異常的表現,王永柏告訴記者,家長可以給孩子做一個這樣的行爲量表測試,累分大於等於14分,那麼家長就要保持警惕,及時就醫。

適合家長使用的簡易行爲評定量表——克氏行爲量表

項目 行爲表現 從不 偶爾 經常

1 不易與別人混在一起玩

2 聽而不聞,像是聾子

3 教他學什麼,他強烈反對,如拒絕模仿說話或動作

4 不顧危險

5 不能接受日常習慣的變化

6 以手勢表達需要

7 莫名其妙的笑

8 不喜歡被人擁抱

9 不停地動、坐不住,活動量過大

10 不望對方的臉,避免視線接觸

11 過度偏愛某些物品

12 喜歡旋轉的東西

13 反覆怪異的動作或玩耍

14 對周圍漠不關心   根據孩子最近1個月的情況作答。

注:

“從不”——指此行爲從未有過。

“偶爾”——此行爲有時出現,但頻率不高(每週幾次)。

“經常”——此行爲幾乎每天出現,引人注目。   用表說明

(1)由14項組成,行爲出現頻率分“從不”、“偶爾”和“經常”三級。分別評分爲“0”、“1”、“2”分。

(2)累分≥14分且“從不≦3項,“經常”≥6項者,可能爲自閉症,分數越高,可能性越大。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