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音樂,打開寶寶的靈性之門

音樂,打開寶寶的靈性之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胎兒是伴隨着母親的心跳聲長大的,母親的心跳、呼吸節律可以說是他最早的音樂啓蒙。由此可見,人與生俱來就擁有音樂的天賦,因而每個人都可以發展出音樂智能。

音樂智能是指覺察、辨別、表現、表達和創造音樂的能力。嬰幼兒時期,對音樂能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是音樂智能的奠基時期。有的人長大成人後,唱起歌來五音不全,跳起舞來老踩別人的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嬰幼兒早期,沒有奠定良好的音樂基礎。爲此,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把音樂也作爲八大智能中的一種智能明確提出來。

音樂,打開寶寶的靈性之門

如何建構音樂智能呢?初始階段,其實就是簡單的兩個字——聆聽。

嬰幼兒的聆聽優勢

音樂是一種聆聽的“語言”,這其中包括對音高、節奏、音強和音色的敏感性。成年人由於長期受塵世間的噪音干擾,其聽覺的敏感度已經大大降低了,而嬰幼兒則不同。由於進化遺傳優勢,他處於“絕對音感”階段,即他能把聽到的音樂整個地、不加分析地、清晰地印刻到大腦皮層,產生痕跡,形成印記。因此,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非常重要。

聽音樂,不聽噪音

有些家長會問:孩子聽音樂真的有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爲當嬰幼兒醒着的時候(包括半醒半睡的狀態),他的聽覺是打開的。如果他聽不到音樂,那麼,他就可能聽到汽車的噪音、廚房的說話聲、吵架聲,這些聲音同樣會進入孩子的大腦,產生痕跡。顯而易見,這些對孩子今後的影響是負面的。

要聽就聽“第一流”音樂

構建0~3歲嬰幼兒的音樂智能,方法就是——聽音樂。這裏所說的聽音樂,不是像有的家長所說的:隨便聽一聽,熱鬧就行。反正孩子小,不懂音樂的好壞。

這是個很大的誤會。正是因爲孩子小,家長才馬虎不得。家長必須瞭解:人的大腦接受外面的信息,會遵循一個原則:先入爲主。即先進入大腦的信息佔主導,以後同類信息將會被篩選,甚至排斥。舉個例子:如果你首先進入大腦的是上海語。那麼你走到天涯海角,上海話的底子是去不掉的。

先入爲主的原則告訴我們,如果孩子首先聽到的音樂不是第一流的作品,而是第二流、第三流,甚至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那麼他今後就無法建立第一流的審美情操、第一流的音樂智能。古人說:“取法乎上”,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在幼兒時期,要給孩子優先輸入良好的信息,避開不良信息。

那麼什麼是第一流的音樂呢?我認爲首推歐洲的古典音樂,即莫扎特、勃拉姆斯、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的上乘作品。當然,中國優秀的古典樂曲也可以聽,最好是選擇那些悠揚、舒緩的作品。因爲這些作品經久不衰、美妙動聽、極富感染力,它不僅體現了人的內心世界,揭示人的情感狀態,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而且還能陶冶心靈、培養高尚情操,給人以鼓舞和力量。

BOX:音樂教育的成功案例

原北京新華書店西城區會計於海亮對兒子楊光所進行的音樂教育就很有說服力。在胎兒時期,她就進行堅持不懈的進行音樂胎教。小楊光出生後,仍堅持音樂的聽覺訓練,直到上小學、中學。小楊光3歲入幼兒園時,就很能掌握老師教的所有課程,學習速度很快。老師說的一些道理,他學後很快就能說會用。而且他的理解力和記憶力特別好,遠超過同年齡的孩子。後來他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實驗二小,接着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這所全國聞名的學校。現在他念初三,學習成績仍然名列前茅。

我曾把從胎教開始的音樂教育所產生的良好效果,稱爲“莫扎特效應”。而且,我還大力提倡,除了要對嬰幼兒進行“三浴”(日光浴、空氣浴、水浴)外,再加上第四浴——即“音樂浴”。因爲“音樂浴”是大腦極好的營養品。它既是靈性的啓蒙,又屬於美育、智育、德育的範疇。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具有良好效果、異乎尋常的方法。